付冰冰
“你是我活下去唯一的精神支柱啊,现在,我的天塌下来了。”2016年11月,面对唯一的女儿江歌在日本留学期间意外被害這个事实,早年丧偶、独自抚养女儿成人的青岛母亲江宛秋难忍悲恸,发出这条无尽伤感的微博。
今年6月,北大女生章莹颖在美国留学期间失踪多日搜寻未果,引发中美两国极大关注。尽管章莹颖绑架案已经进入正式审理阶段,但由于文化背景及法律体系差异,案情进展仍不明朗。据媒体报道,在一直义务帮助莹颖家人的王志东律师眼中,章父常常独自流泪,彻夜无眠。
留学本是好事,古已有之。早在唐朝时期,日本、朝鲜、越南、琉球,东罗马、大食等国家,纷纷派留学生或留学僧来我国学习。他们慕名学习儒家文化或佛教文化,甚至用参加科举考试的方式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据《旧唐书·东夷列传》记载,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故而改汉式姓名为“晁衡”。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架起了一座通往不同文化地域的桥梁,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近十年以来,轰动国内各大媒体的中国留学生安全事件屡见不鲜,上述两个案件尤为牵动人心。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遭遇,由留学引发的人身安全问题再度敲响警钟。
文化预警:
拥抱文化差异,保持适当距离
“文化差异是留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张开双臂,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尽量多参与学校和当地社区的活动,多与当地人接触。”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牛华勇眼中,融合势在必行。
近十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选择走出国门,寻找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每个家庭对于海外求学都有着不同的目标,牛华勇说,有的是看中国外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的是为了将来能够移民,有的是为了锻炼独立生活能力,有的是想到海外去开创新的事业。
无论出于何种目标与需要,任何人到海外学习,都会面临“陌生感”这样一个共性问题:从饮食到住宿交通,从选课到师生关系,从语言到思维方式等等,这些都属于文化差异。牛华勇补充道。
“一味‘闭关锁国会令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由于西方国家大部分学校宿舍都是单人单间,有些留学生会宅在自己宿舍中,这样就没有办法与外界形成接触;又或者只与我们本国学生在一起,交往圈子狭窄且局限。”牛华勇认为,这样会形成自我封闭,有违留学初衷。
留学生到一个地区之后,首先应提前了解当地治安情况。在美国,学校往往会给外国学生一些警告:哪些街区犯罪率较高,附近的报警点分布情况等等。牛华勇认为,留学生参加社交活动前,应尽量选择那些规模较大,场地设置在公共场合的活动,比如图书馆、剧院、体育馆等。
“参加私人聚会的时候,需要提前了解其他参会人员的背景。遇到行为怪异的人,要拉开距离,远离怪异人士。”牛华勇强调,尤其要避免过度参与当地政治和派系的议题,对不了解的事情,发表观点更要小心,谨慎。
法律预警:
入乡随俗,建立留学所在地的当地智库
1994年赴美留学的蚁某是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的博士生。因为给某授课老师的评价不好,遭到报复,虽然成绩好,但总是不能通过,为此他曾多次找学校理论。2007年7月,校方通知他,不可以再去学生处副主任的办公室。
据美国《侨报》报道,8月中旬的某日,他拿着这份通知想再次找校方理论,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擅自闯入该授课老师办公室。由于被告三级“非法闯入”,蚁某被判处9个月有期徒刑,在监狱里受到狱警的虐待。其间,警方反复要求蚁某认罪,一度把他打倒在地,打碎他的眼镜,用脚踩他的背,还不允许他致电我国大使馆寻求帮助。蚁某以两周的绝食抗争,最终情况得以好转,于2008年5月16日被释放。最终,蚁某被定罪为“行为不检”。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专业的丁杰律师表示,未经他人许可,擅自闯入他人所属之地这类法律底线,如若提早了解,可避免在求学、求职、生活的道路上遇到上述法律风险。
2015年,美国加州洛杉矶地区发生了一起中国留学生校园暴力事件。一名年仅19岁的中国女留学生带领数十名女生,将另一名女留学生引诱至公园并进行长达5小时的围攻,折磨,在殴打过程中甚至还有人拍照。
案发后,这些学生被逮捕,主要参与人员被判处6年至13年的有期徒刑。事件发生后,其中一名女生家长,试图在美国向一位证人支付金钱,希望证人改变证词,由于违反了美国相关法律规定,这位家长因此受到相应惩罚。
上述两起案件虽然发生在美国,但是却十分有代表性。丁杰说,校园欺凌事件最近虽然在国内层出不穷,但是因为国内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执行行政拘留,因此参与事件的年轻学生通常没有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另外,“私了”这种情况在国内也比较常见。但由于国家差异、法律制度的不同,在国外未必行得通,一不小心,就会引来牢狱之灾。
“一些留学生将在中国国内的‘文化习惯带到了海外校园生活中,却没有意识到违反了当地的法律法规,因而受到了当地法律的制裁。因此,中国留学生一定要主动地与当地学生和有关人士组成的当地智库建立稳固的、良好的关系。”丁杰认为,“当地智库”可以向留学生群体提供很多的信息和资源。从安全的角度看,智库会提供更多的安全信息,如哪些领域有风险,哪些地区不应该前往等。
随着祖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及国际地位的增强,国家在公民保护方面的工作做得越来越好。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当祖国公民在国外遇到困难的时候,大使馆、领事馆出面负责协调公民的保护工作。丁杰补充道,留学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向祖国寻求适当的帮助。积极查询、订阅关于所在地区安全问题的新闻,了解领事保护的作用,如果有机会,可以参加领事馆举办的各项防范安全的讲座活动。
意识预警:
提高自身警惕,合家共克艰难
虽然海外的学校领导、老师经常强调提高自身警惕性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中国留学生和家长都对此不以为然。丁杰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夜晚独自走路、跑步,或者在停车场停留的时间比较久,都不是明智的选择。另外,对于平时经常一起相处的朋友们,如果发现他们之中的某个人有怪异的言行时,应该立即请第三方(比如共同的朋友、老师等)介入,防止朋友因为某种原因成为侵害者。
与此同时,作为留学生的家长,应时常与孩子保持良好、顺畅的沟通。家长对于那些并不了解的问题,要多向孩子“请教”,多听孩子讲述自己在境外的事情。如果发现孩子有情绪上的波动,应该立即找到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提供解决方案,并及时前往孩子留学的国家,陪伴孩子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丁杰说,绝对不能等到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时再进行挽回。
丁杰认为,最重要的是出国留学前的境外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出国留学后的基础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培训。只有对即将前往留学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文化制度进行深入了解,知己知彼,方能在陌生的土壤安全地生根、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