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平
昨夜,被似睡非睡中的突发奇想惊醒: 我要超越杨绛。唉,这真是狂言妄语,痴人之梦。
近期,反复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杨先生的“神明的大自然、灵性良心”等字眼时时萦绕心头,久久不能挥去。她那淡雅的文字,很耐读,很有味道。她那传奇的爱情婚姻,很完美,很令人回味。她那明透的人生感悟,很深刻,很有韵味。
钱锺书如此评价杨绛,她独无仅有的结合三者: 妻子、情人、朋友。他们是志同道合的文化夫妻的典范。要说他们唯一的遗憾也许就是,女儿钱瑗先于父母病逝,经历了两次婚姻,均未生儿育女,以致钱杨的血脉未能延续。但他们仨,相伴相助,营造了家的温馨,过出了家的温暖,也走向了天堂的团聚,给世人留下了绵长久远的家的温度。他们就像三合一的一颗流星,不是陨落,而是滑向远方,在茫茫的苍穹之中为世人照亮了前行的路。
人到不惑之年,应认真思考如何面对死亡这一略有沉重而有意義的话题。因为只有把死想清楚,才能活得更明白,以便更好地活在当下。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归宿。父母给了自己小时候的家;自己长大后成立了自己的家; 当自己有了子女,又为子女创造了家,随之父母的家渐渐地变成了老家;当自己变老,子女长大成家后,自己的家也变成了子女的老家。家是变化的,家是流动的,如此循环绵延,人类也就生生不息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过客,即便是家,也仅是客栈而已。
忙碌的现代人,要有家,总要有个屋。人们在上班匆忙的脚步中奔波着、拼搏着,无非是为了摆脱贫困和追求富贵,为创造一个幸福之家奋斗着操劳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快节奏大压力、物欲横流社会浮躁的当下,还需慢一慢,静一静,思一思,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其实,每个人真正需要的并不多,而是我们想要的太多,为此也就平添了许多烦恼和焦虑。
读杨绛,合书而思。感悟她的文字与灵魂,不仅感叹她的才学,更叹服她的心境。杨绛先生天赋之好、读书之多、感悟之深,以及她生命的长度、宽度、厚度,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也许,唯有其心境才是我们所能追求的。心境的最高境界是简单与素朴,唯有这样才能做到从容而淡定。只有想超越,才能更好地理解她、接近她。自天子至庶民,皆是以修身为本。一个人一生唯一不能间断的使命就是修其身也。也许,在某个点上找到了超越杨绛先生的突破口,那就为了这个梦去坚持吧!
梦,很多时候不在于成与不成,更在于有与没有。如果连梦想都没有,就谈不上成真了。虽然我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成长的脚步,我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