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康晓博
封面专题
机器人产业未来将走向何方?这个词你不能不知道!
文 | 本刊记者 康晓博
2017年7月5日,由国家商务部批准,国家工信部、科技部指导,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上海中机联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6届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CIROS 2017)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作为“中国机器人第一展”,CIROS的巨大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展览规模、专业程度上,更有着对机器人产业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揭示。
CIROS 2017以“融合·协同·服务”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日本、德国、美国、瑞士、韩国、中国台湾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余家企业参加,在四天时间里,观展人数达到了6.3万人次。在这个全球顶尖企业汇集的高端舞台上,为了吸引观众的目光,各大机器人企业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比如,中国机器人龙头企业沈阳新松,就在展会上开起了机器人咖啡馆;
来自中国台湾的上银科技,让机器人跳起了花伞舞;
而来自日本的安川,在展台前方舞龙;
在展馆内部,机器人还开始卖冰激凌;
萌萌的外观,灵巧的动作,吸引了一大批人围观甚至排队购买。
展会同期所举行的几场高端论坛,同样干货满满,精彩纷呈。展会期间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为29万台,增长14%;而中国市场2016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达到了8.9万台,同比增长26.6%。
行业发展形势持续火爆。据预测,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达到200多万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全球工业机器人仍将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那么,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机器人产业本身又展现出了怎样的技术趋势呢?小编参加了2017中国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和2017 IFR-CRIA CEO圆桌会议,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个词——人工智能。
在2017 IFR-CRIA CEO圆桌会议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因为机器人要想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地应用,需要更聪明、更易操作、更易维修。”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指出,随着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范围迅速扩大,需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机器人。原来,机器人主要用在汽车、电子行业,主要的编程方式是示教;如今机器人的应用已经拓展到了各行各业,如打磨抛光、加工制造,在这些领域如果再采用示教的编程方式,会特别不方便。“比如加上视觉技术之后,机器人会有更强的辨识能力,能够对螺钉啊、零部件啊等等进行识别后,实现更高效率的抓取;而在快递行业,机器人有了视觉技术,可以识别不同的包裹,进行码垛。总的来说,在这些新应用领域,如果通过示教的编程方式来达到相应的目的是很困难的;如果跟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机器人会越来越易用,编程也越来越方便,甚至实现自动编程。”徐方说道。
美的集团机器人公司总经理甄少强则指出,虽然去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达到了29万台,但与机床、工程机械等行业相比,这个数量还很小。数量为什么小?除了成本高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使用起来不够简易,或者说,每一次使用都要去编程,其灵活性就会很差。“特别是一些小企业,他们缺乏使用机器人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他们对使用机器人,实际上是有一定的畏惧心理;现在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视觉、自学习、自适应等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机器人更简易地使用,这将消除企业在使用上的担心,无疑将帮助机器人的使用规模迅速扩大。”甄少强表示。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陈苗圃表示,如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能够得到更好地融合发展,将可能使机器人胜任更多工作、完成以前完不成的任务。他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外观检测,现在机器人无法取代人工。“我们长盈精密主要生产手机外壳,目前大约有2万多名员工,使用的机器人超过了3000台。我们希望使用更多的机器人来替代更多的人工。但是为什么近来有些慢呢?实际上还是跟机器人的技术有关系。我们有一个典型的岗位,外观检验,一直以来都无法机器换人。我们现有5000多人是做外观检测的,我相信在整个中国的3C行业,从事外观检测的员工数量超过百万人,但目前技术发展水平还不能让机器人从事外观检验工作,这块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另一个工作,就是模具制造。“中国的模具制造行业是巨大的,有很多的技术工人,这些人工的成本很高。如果机器人能够替代的话,我相信市场潜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期待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能让机器人胜任更多的工作岗位。”
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杰高表示,其实一开始发明工业机器人的时候,就是希望它能完全代替人在工厂里自由工作,但这一目的之所以没有实现,主要就是受技术的制约,特别是人工智能的算法。而近年来,人工智能算法的突破、计算和硬件能力的上升,让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多领域展开了应用。
“但人工智能在工业机器人上的应用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说一下子就能让工业机器人像人一样具备所有的智能。我相信未来工业机器人会逐渐发展得像人一样,不仅会看,而且会听、会说;未来当你走进一个制造工厂时,不再需要手动编程,你可以通过语言、手势等等,来给机器人下达命令。对于一个小制造企业来说,这无疑有巨大的好处——目前中国有很多中小企业,如果说买了一台机器人,还要再培训一个工人,这是不现实的。未来,如果能够与人工智能很好地融合,对机器人的推广来说,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那么,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机器人得到更广泛地应用、胜任更多的工作之后,会不会对人类就业造成很大影响?
宋晓刚似乎并不太担忧这个问题。他表示,第一,这些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有特定的针对对象,适用于特定的场景和行业,要想像人一样全面智慧、普遍适用,需要很长的时间;第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新的工作机会、工作岗位产生。“有些人可能会害怕机器人(抢饭碗),但机器人自上世纪50年代发展到现在以来,对于就业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反而创造了很多新的岗位。我看到一个数据,今年上半年美国的机器人增长非常快,但同时员工就业同样也是增长的。所以我觉得不用担心。第一,这个进程会很慢;第二,也会有新的工作岗位产生。”宋晓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