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世雄+张磊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连是人民解放军最著名的连队之一。”自豪,写满了29岁的王玉光青春的脸庞。
毕业于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王玉光,目前担任中部战区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指导员。
“军魂,从我们这里发源。”作为“红一连”第54任指导员,王玉光对连队的辉煌历史了如指掌。
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不足1000人的起义军余部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郭志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缩编建制,整顿思想。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二是在部队各级建立党组织。支部建在連上,班、排建小组,营、团建立党委。实行新的党代表制度。三是实行民主制度,建立新型官兵关系。在团、营、连各级建立士兵委员会。
“10月15日,是我们连队最伟大的日子。”每次说起这段历史,王玉光都非常激动,“毛主席来到我们连队,亲自发展了6名党员,并指导连队建立了党支部。”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开创了人民解放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
研究党史军史几十年的郭志刚认为,“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的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伟大实践。
从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成为人民解放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永远不变的军魂,不仅指引着人民解放军正确的前进方向,也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
前不久,记者在“红一连”荣誉室看到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战争年代,“红一连”参加300余次战役战斗,屡建奇功。新形势下,“红一连”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连续20多年被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先后圆满完成长江抗洪抢险、中俄联合军演、汶川抗震救灾、国庆60周年阅兵、国际维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等重大任务。
2010年12月,“红一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党支部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
“红一连”取得突出成绩的根本原因,就是把“支部建在连上”等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坚持用过硬战斗精神锻造连队。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期间,俄罗斯一家电视台专门为参加演习的“红一连”制作了一期专题节目。
在一天的时间中,这家电视台的记者们跟踪采访了“红一连”官兵的训练、休息、就餐和娱乐活动。在发回国内的报道中,俄方记者意味深长地说:“中国军队的这个基层单位非常团结、有战斗力,是因为有一个叫做‘党支部的组织在发挥作用。”
1999年,“红一连”改制换装为新型机械化步兵。党支部鲜明提出:驾驭新装备,支委当尖兵。他们组成“支委先行班”,白天钻进装甲车苦练专业技能,晚上加班加点钻研专业理论,不到2个月就完成新型装甲车30多个课目的理论学习和实装操作,带领连队成为全师第一批改制换装验收合格单位。
“‘红一连的发展史表明,必须永远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军队国家化。”郭志刚说,“这一点永远不能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