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滋意 笔下生情
—— 贵州女书法家王烈君书法艺术欣赏

2017-08-28 22:35马宏明
藏天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书坛行书书法家

文/马宏明

心中滋意 笔下生情
—— 贵州女书法家王烈君书法艺术欣赏

文/马宏明

人物名片

王烈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书画院书画师,贵州省青联常委,贵州画院特聘书画师,贵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届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一届体育书画摄影展,获全国妇女展二等奖,全国青少年系列临书大赛一等奖,获贵州“金筑”文艺二等奖,贵州“茫父杯”三等奖,作品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书法报》《贵州日报》《贵阳晚报》均有介绍。

王烈君是贵州女书家中的佼佼者,云其成名较早,应不为过。花季少女时,烈君开始学书,此时恰遇中国大地前所未有的书法热兴起之际,各种与书法有关的活动频频举办。当时贵阳书坛一群热爱书法艺术的青年组成“贵阳书研会”,会员中年龄参差不齐,水平高低不一,他们每周雅集,拿出各自习作彼此指疵纠弊,大多直言不讳,争论不休,都会从中受益。王烈君在其中较为年轻,亦为其中重要成员。从某种意义上说,王烈君是贵州现代书坛发展进步的见证者、参予者、受惠者,其个人经历本身便能说明现代贵州书法界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她从最初的书法爱好者,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贵州知名书法家、女性书家中的代表。

在贵阳市青少年宫学习书法期间,王烈君有幸拜著名书家闵思源先生为师。思源先生不独才华横溢,功夫深厚,且为人厚道,作风低调,不事张扬,艺术观念新颖,尤以草书名世,同时在书法教学上自成体系,见解独到。在闵老师的指授下,烈君于古人经典碑帖中汲取营养,夯实基础,受益良多,同时她还向包俊宜、周运真、李维力诸先生请教,使其视野更加开阔,书艺复加精进。

◎王烈君作品

王烈君在涉书之初便受到近乎严苛的传统训练,从楷书起步,崇“唐人尚法”的古训,临摹了诸如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法帖,在笔法、字法、章法上都得到了锤炼。特别是鲁公楷则,代表了盛唐雄风,宽博气象,此风对烈君笔下所呈现的古拙气象、森严法度影响很大。不久她又将视角转向行书,先后临习了晋人二王帖学体系中的诸多法帖,如《兰亭序》《圣教序》、宋四家等,而对明人王宠行书尤为偏爱,用功亦多。因为王烈君的行书植根晋唐,胎息明清,在用笔上削弱了雅宜山人的犀利,融入了涩笔与温润,呈现出沉而厚、静而穆的沉静之美。结构上内敛含蓄,字与字之间少有连笔牵丝,虽各个独立,却气韵生动,通篇神完气足;章法上则大量采取古人诗稿手札布局,看上去大小参差历落,自然天成,总之其行书既有扎实的线条功夫,重气韵与趣味,文人气息浓郁。

王烈君能站在艺术的高度展现书写的意义,不做作、不雕琢,一任笔墨写心、写情、写意,更不跟风,笔下展示的是中规中矩的书法正脉。现代书坛有所谓流行书风与丑书,以故弄玄虚、扭捏作态为能事。而王烈君这样的书法家,追求溯源,孜孜不倦,在古贤那里心追手摹,感悟创作真谛,所以才会有所成就。

行楷之外,王烈君亦精隶书,她的隶书根基亦循于传统,谨守法度,对汉《张迁碑》《石门颂》及多种简版墨迹,潜心临习,用心研究,使作品更兼新意。隶书是中国书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书体,且生命力极强,自产生至今悠悠千余载,代有传人,从未间断,各个时代都有创新与发展,给后人留下的创新空间极为有限。烈君隶书熔入了许多行书笔意,点画之间灵魂如行云流水,且能做到流而不滑,畅而不滞,收笔处无明显雁尾,似欲说还休,行笔间的轻重缓急控制力都令人击节,结构字法上显示出汉人碑刻的古拙大气。可见,她对汉碑精神有着深遂的理解。我与烈君是多年的好友,更是同道中人,因而在各种书法活动中常有机会观其挥毫弄颖。每每创作,她都镇定自若,旁若无人,似闲庭信步,无论行书还是隶书,都散发着音乐的节奏和韵味。

◎心动皆因书艺

贵州女子书法素有传统,老一辈的书法大家如肖娴、刘淑华,一生醉心翰墨,客居江南,心系桑梓,令人景仰。孙家策、黄存良恪守古法,以书法作为修身养性之资。王烈君作为新时代女性书家,成就不俗,继承了前辈书家的衣钵,想来定会君有烈名,传之久远。

责任编辑 陆青剑

猜你喜欢
书坛行书书法家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行书释函可《偶感》(70cm×45cm)
书法家周如璧
脚踏实地
书法家·谢 锐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