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兰
(中江县人民医院麻醉-疼痛科,四川 德阳 618100)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陈旭兰
(中江县人民医院麻醉-疼痛科,四川 德阳 618100)
目的 研究颈椎病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包括患者41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联合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3%,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显著(P<0.05);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8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 颈椎病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进行治疗,可以使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更大的保障。
颈椎病;超声;星状神经节阻滞;效果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期在低头状态下进行伏案工作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就直接导致颈椎病的临床发病率水平呈现逐年升高的发展态势,对广大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1,2]。本文主要研究颈椎病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包括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颈椎病史1~16年,平均4.7±1.5年;本次发病时间1~9天,平均3.2±0.7天;男性24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37~62岁,平均47.4±5.8岁;治疗组患者颈椎病史1~19年,平均4.3±1.6年;本次发病时间1~8天,平均3.0±0.4天;男性23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33~66岁,平均47.9±5.3岁。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布洛芬0.2 g bid+颈痛颗粒1袋 tid+盐酸乙哌立松50 mg tid连续用药十天;治疗组:布洛芬0.2 g bid+颈痛颗粒1袋 tid+盐酸乙哌立松50 mg tid,在此基础上实施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帮助患者取头正中片平卧位,采用线型探头,用22G、3.5英寸长的穿刺针采用平面外进针方法,在连续超声引导下穿刺到达颈6平面,颈动脉下方颈长肌表面筋膜层,反复回吸没有发生血液,可以注入6 mL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在平卧状态下观察患者情况30 min左右,每天治疗1次,左右交替,连续治疗十天。
1.3 观察指标
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例数。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治愈:颈部疼痛、僵硬、眩晕等颈椎病症状和阳性体征在治疗后完全消失,颈部及肢体的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状态,工作、学习、生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显效:颈部疼痛、僵硬、眩晕等颈椎病症状和阳性体征在治疗后明显减轻,颈部和肢体的生理基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无影响;有效:颈部疼痛、僵硬、眩晕等颈椎病症状和阳性体征在治疗后有所减轻,颈部和肢体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的改善,工作、学习、生活略受到影响;无效:颈部疼痛、僵硬、眩晕等颈椎病症状和阳性体征在治疗后没有减轻,颈部和肢体生理功能仍有明显异常,工作、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3]。
1.5 统计学方法
2.1 不良反应例数
治疗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8例,差异显著(P<0.05)。
2.2 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治疗组为90.3%,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n(%)]
星状神经节阻滞属于目前临床上公认的一种应用效果较为理想的,可以对颈椎病进行治疗的非手术方法,且该疾病的临床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宽。能够使广大颈椎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交感神经功能保持稳定状态,使交感神经恢复正常的速度明显加快[4]。其对颈椎病进行治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进行抑制,对受到抑制的交感神经的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同时扩张同侧血管,改善循环促进炎症因子吸收。在超声技术的引导下,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可以使治疗的针对性和操作的准确性水平提高,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的同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安全[5]。
[1] 叶 伟,刘建航,韦贵康.交感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9(4):531-533.
[2] 陈国超,高志成,李莉萍.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0):57-58.
[3] 张翠兰,蔡瑞刚.综合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64例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2(3):84.
[4] 李 玲,黄志纯,陶 锋.突发性耳聋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3):350-351.
本文编辑:王雨辰
R614
B
ISSN.2095-8242.2017.033.6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