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霞,白雪莲,丛培芳
(青岛市中心血站,山东 青岛 266000)
·论 著·
献血前梅毒抗体筛查促进高校学生认知必要性的探讨
刘海霞,白雪莲,丛培芳
(青岛市中心血站,山东 青岛 266000)
目的 了解青岛市高校在校生对梅毒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探讨适合在大学生团体献血初筛中梅毒抗体检测的模式。方法 选取我站2016年9~2016年11月对青岛市某所高校随机抽取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以匿名方式自愿填写问卷,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梅毒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65%,认为有高危性行为的人不能献血的知晓率为73%,87%的大学生乐意配合献血前梅毒抗体的检测,62%的大学生要求单独检测和告知结果。结论 目前青岛市高校在校生对梅毒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低,以无偿献血为契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健康性教育很有必要。
知识普及;梅毒检测;高校学生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深入开展,学生成为献血队伍的生力军,2016年青岛高校学生献血率达到20.13%。从无偿献血者群体来看,高校学生献血者作为低危群体,其献血行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然而大学生处于性生理逐渐成熟期,性观念逐渐开放,对自身的保护意识淡薄。婚前性行为中性伴的不确定性,性伴感染状况的不可知因素的存在,使得大学生人群感染和传播性病艾滋病的危险性增加[2]。笔者就青岛市高校在校生对梅毒及其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情况,对学生们献血前理想的快速梅毒检测模式做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站2016年9~2016年11月对青岛市某所高校随机抽取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所有学生均为非医学专业在校生。
1.2 调查方法
调查表设计: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查阅相关文献,调查者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梅毒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有高危性行为的人能否献血,是否愿意配合献血前梅有毒抗体的检测以及检验过程是否介意有他人在场等内容。调查者本人赴上述高校进行调查,由学生自行完成问卷的填写。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以无记名方式完成问卷并当场收回,在调查之前,调查员向被调查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学生的顾虑,保证调查的可靠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
调查者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0份,回收率为94%。其中被调查者中男生724名,女生216名,年龄18~24周岁。
2.2 大学生对梅毒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见表1)
表1 大学生对梅毒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
在校大学生对梅毒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是65%,男生的知晓情况要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有高危性行为者不能献血的知晓(见表2)
表2 有高危性行为者不能献血的知晓
在校大学生对有高危性行为不能献血的知晓率是72.98%,男生的知晓情况要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乐意配合献血前初筛梅毒抗体的检测的人群(见表3)
表3 乐意配合献血前初筛梅毒抗体的检测的人群
86.91%的在校大学生乐意配合梅毒抗体的检测,男生的检测意愿要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献血前梅毒抗体检测的方式
表4 献血前梅毒抗体检测的方式
62.02%的在校大学生在参加无偿献血时,选择梅毒抗体的初筛方式为单独检测和告知结果。男生的此项意愿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 目前在校大学生梅毒感染现状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甚至威胁生命[3]。在校大学生作为无偿献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低危和稳定的无偿献血人群,但是,在这个群体中梅毒感染率逐年增加,以青岛市为例,2014年青岛市无偿献血者中梅毒反应性人数为232人,其中大学生51人,占总人数的21.98%,从2015年起,青岛市中心血站逐渐在街头无偿献血初筛中引入梅毒抗体检测这一项,使梅毒反应性人数降至137人,学生梅毒反应性占总梅毒反应性的30.14%,2016年,学生梅毒反应性占总梅毒反应性的34.34%。见表5。
表5 目前在校大学生梅毒感染现状
3.2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献血模式
目前,无偿献血进高校大多采用团体献血模式,集中征询,体检,检验和血液采集。这种模式献血效率高,但是缺乏个人隐私和人文关怀。
3.3 管理措施
3.3.1 普及知识
徐哲懿等[4]研究显示,大学生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健康教育讲座和网络,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高校有必要设立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近几年,尽管部分高校开设了性健康教育课,但存在课时少,教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以无偿献血为契机,血站专业工作人员定期在大专院校开展专题知识讲座,进行梅毒及其传播途径知识的宣传教育。这种宣教方式针对性强,容易理解和掌握,是高校性教育的一个有力的途径。
3.3.2 加强咨询
高校学生问卷显示有高危性行为者不能献血的知晓率仅为72.98%,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学生不清楚此事,所以在献血前的健康征询过程中,要加强对此项内容的问询。用简单名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献血者解释什么是危险行为,告知具有危险行为者故意献血的责任。
3.3.3 保密性弃血[5]
对于明知道不适合献血(特别是团体献血时)而不愿或不能退出或延期者,血站将采取保密性弃血(CUE)措施,即血站提供一个通道(电话或邮箱等),在承诺为献血者保密的前提下,接受献血者提出的“其血液不适宜临床使用”的请求,而对该血液进行报废处理的措施。
3.3.4 职业道德、尊重隐私
血站设置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献血前的征询和快速检测工作,用于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或者体检初筛时的隐私保护。必须采取一对一的方法向献血者耐心解释说明,严防不合格信息被无关人员听到。献血者隐私保护工作充分体现血站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增加公众对血站的信任度,有效遏制献血者的流失,更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对无偿献血招募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提高,在无偿献血活动现场,通过工作人员面对面的沟通,仔细讲解,能够让大学生对梅毒有更深刻的认识,这种教育途径是高校性教育一个非常有利的补充。随着大学生隐私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往的献血模式已经不适合这个群体,建议血站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无偿献血进高校的服务水平。
[1] 宋春明,颜 峰,王 岩,等.高校学生无偿献血动机分析及招募策略.中国输血杂志,2016,29(3)∶300-302.
[2] 罗珍胄,杨祖庆,田丽闪,等.深圳市大学生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现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5)∶118-119.
[3] 傅志宜.梅毒的流行、检测与治疗现状[J].实用皮肤病杂志, 2009,2(4)∶193-195.
[4] 徐哲懿,魏晓敏,1107名上海大学生健康知识和性观念的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12,10(28)∶822-826.
[5] 王憬惺.输血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8-39.
本文编辑:赵小龙
Cognition of syphilis antibody screening before don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LIU Hai-xia, BAI Xue-lian, CONG Pei-fang
(Qingdao Blood Center, Shandong Qingdao 266000, China)
Objective To know the awareness of syphilis and its route transmission for college students,to investigate the pattern of syphilis antibody screen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before donation.Methods 1000 cases of colleg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surveyed by the questionnaires ,the respondents fll out the questionnaire on condition of anonymity and use the SPSS softwar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The awareness rate of syphilis and its route transmiss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65%,the awareness of people with high-risk sexual behavior can not donate blood is73%,among 87% students would like to detect syphilis antibody and 62% students require separate testing and informing.Conclusion The awareness of syphilis and its route transmiss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low.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on sex among college students.
Popularization of knowlege;Syphilis antibody testing;College students
R446.6
A
ISSN.2095-8242.2017.35.6733.02
青岛市2015年度医药科研指导计划(2015-WJZD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