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磊
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曾被毛泽东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最近,有幸拜读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西北岁月)》一书,习老的事迹深深打动着我、教育着我。习老的事迹中,蕴含着宝贵的人生财富,让我悟到了许多人生真谛。
天道酬公。能否公而忘私、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群众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是不是好干部的根本标准。贯穿习老一生的一条鲜明主线就是,心中始终装着党的利益,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毛泽东为习仲勋题词,赞扬他“党的利益在第一位”,是实至名归。一事当前,是先考虑“公”,还是先考虑“私”;是先考虑他人,还是先考虑自己?检验着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例如,习老对待女儿上学和儿子调动工作问题的做法,就反映出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女儿桥桥考中学时,成绩离第一志愿北京市101中学录取分数线仅差0.5分,而她的第二志愿则是河北北京中学。当时,101中学表示可以接收,习老却很慎重。为了不使女儿伤心,他特意让儿子和秘书一起找桥桥谈心。他们委婉地告诉桥桥:你硬要进101中学也行,但是,差了0.5分是不合适的。河北北京中学教学质量也不错,你看你自己选择哪个学校?从小就在父母教导下知道不能搞特殊化的桥桥,当即表示去河北北京中学上学。习老听后很高兴,同时又提出一个要求:进河北北京中学就要改姓。把父亲的“习”姓改为母亲的“齐”姓,把家庭成分由“革干”改成“职员”,这样就不引人注意了。为了让桥桥学会独立生活,尽管学校离家还不到一站地的路程,习老还是让她和别的孩子一样,住校学习。习老的长子富平是“文化大革命”前中国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的高才生,毕业后在陕西户县一个山沟里的某国防科研单位工作了13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军后勤学院恢复办学,急需从军内外选调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富平所学专业对口,被后勤学院选中,并办妥了调动手续。就在富平准备从陕西户县启程赴京报到时,父亲习仲勋认为干部子弟应该带头在艰苦的地方工作,便让后勤学院领导撤回了调令。儿子想不通,习仲勋就让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马文瑞帮助说服儿子。于是,儿子富平就留在了陕西工作。习老一心为公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无私的品质是一种无价之宝。没有私心,一心为公,是最大的领导能力和领导魅力,是群众最看重的品质。
天道酬爱。“大爱无疆”,爱心是善德之宝。有了爱心,就能视人若己,仁爱待人。习老的一生,始终心怀爱心,带着感情工作。“爱人者,人恒爱之。”习老在抓统战工作时就是这样,播下的是爱的种子,收获的是友谊、支持与和谐。他认为,统战工作是我们党革命、建设的法宝,是关乎社会主义建設成败的战略问题,绝不可掉以轻心。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习老做统战工作,始终抱着甘当小学生的态度,虚心向党外人士请教、学习,努力把统战部办成“党外朋友之家”。习老同党外朋友共事,坚持以诚相待。以谈心的方式认真听取并广泛交换意见,说心里话,办实在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这种至诚之心交了许多党外朋友。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马鸿宾、喜饶嘉措、黄正清、包尔汉等都与习老私交甚厚。同时,张治中、傅作义、邓宝珊、李德全、邵力子、黄琪翔等人都和习老有密切联系。与他交往的人都说:“习仲勋这人非常通情达理,和善可亲。”这使他赢得了各族各界人士的信赖与尊敬,称赞他为“统战大师”。有一件小事,可看出习老的爱心。青海省原省长孙作宾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降职为青海省图书馆馆长。当时,很多人都同“右派”划清界限,孙作宾的处境极为困难。1958年,习老到青海视察工作,亲自登门看望孙作宾,给了他以莫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励,也在群众中传为美谈。习老的一生告诉我们,人要有爱心,有爱的人生是丰盈、厚重的。
天道酬谦。中国传统文化的做人理念,是“满招损,谦受益”,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漫倨傲,则去之者多。”人人都喜欢谦虚的人,不愿与自以为是的人为友。习老在“提拔”这一人人看重的问题上,表现出的谦虚礼让、高风亮节,令人敬佩与折服。1959年3月,习老在上海出席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时,收到中央办公厅负责同志送来的《关于国家机构和人事配备方案(草案)》,他发现新提国务院副总理的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经过反复思考,他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心迹。信中写道:“昨晚收到《关于国家机构和人事配备方案(草案)》,看到新提副总理名单中有我的名字,心情颇为不安。回忆几年来在国务院秘书长任职期内,工作没有做得很好,主要还在于自己有毛病,因而内心十分歉疚。我仍乐意在下届国务院谨守原来的工作岗位,多做些工作,做得更好些。这样于工作无损,于自己可能更有好处。特恳请中央考虑,在新提副总理名单中把我除名,另提别的同志为新增的副总理人选。”组织上经过全面权衡,没有采纳习老的个人意见。4月26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出决定,任命习仲勋为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谦虚是做人的原则,是一种美德,是获得群众支持的基本要件。习老就是这方面的典范。我们向习老学习,就要固守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天道酬纯。纯即纯洁。党的纯洁性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目标、行为准则,是我们党不变的追求与坚守。综观习老的一生,他严于律己,时时事事清正纯洁。他一直把信仰纯洁作为根本、把道德纯洁作为基础、把精神纯洁作为动力、把作风纯洁作为保证,确保信仰纯洁不迷向、道德纯洁不迷失、精神纯洁不迷茫、作风纯洁不迷糊,为党的纯洁性建设作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习老严于律己、清正纯洁的崇高品德,不仅表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也体现在一些生活琐事上。他生活十分简朴,穿衣吃饭从不讲究。有几套毛料中山装,只在会见外宾和参加重大政治活动时才穿,平时就穿布衣布鞋。衣服破了,补补再穿,舍不得扔掉。他的住宅尽管已经很破旧了,硬是不让粉刷维修,家具、沙发、地毯陈旧了,也不让更新。他对夫人齐心同志一贯要求很严。齐心本人也很自重、自爱,不因是首长夫人而骄矜自傲,生活上从不搞特殊,但工作上却不甘落后,与平民百姓一样努力上进。齐心在中央党校工作时,离家很远,一个星期只能回家一次,来去都乘坐公共汽车。她对孩子们花钱抠得挺紧,有时甚至有些过于苛刻,让他们小小年纪就懂得自觉约束自己,养成了良好的节俭习惯。习老在广东省工作期间,广东省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结为友好省州。应该州政府总理的邀请,习仲勋于1979年11月率广东省友好代表团出访,返回时途经香港参观访问。按当时政策规定,每人可免税带一个大件,如彩电、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由于香港电器价格比内地便宜很多,当时有机会赴港的人员都竞相采购。但习仲勋在香港期间定了一条纪律,明确要求大家回去时不能买任何大件家用电器,同志们都自觉遵守。当他们从香港乘火车到广州车站下车时,迎接代表团归来的同志及铁路工作人员发现,代表团13人中竟没有购买一件大家电时,都很惊讶,一时传为佳话。在事业之途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健步前行,走得好,走得远。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像习老那样,既严于律己,以确保纯洁而“健步”,又自励自强,靠优异业绩而“前行”,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endprint
天道酬勤。人生之计在于勤。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勤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更多的不在智力上,而在愿意付出多少上。勤能补拙,勤能生巧,勤能攀高。了解习老的人都知道,他一生都像蜜蜂一样勤勉工作。由于康生的迫害,习老曾有16年“靠边站”,其间,还曾下放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劳动改造”,但他没有任何怨言,仍勤勤恳恳工作。1978年、1979年上半年期间,广东发生了群体性偷渡外逃香港的风潮,事态之猛、之严重,让邓小平、叶剑英焦虑万分。他们经过慎重考虑,亲自点将让习仲勋到广东解决问题。1978年4月5日,习仲勋这位时隔16年重新“出山”的开国元勋,踏上了广东的土地。在南国大地上,这位当时已经65岁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一天当两天地干。习老的夫人齐心回忆,他一到广东就拼命工作。中午不休息,晚上经常熬到凌晨一点才睡,有时打个盹儿的话,就到凌晨三点才睡,早上五六点又起床工作。他在广东不到三年时间,做了相当于平常人六年的工作量。他走遍南粤大地,大胆实践,开拓创新,筹划推进广东的改革开放,主导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工作。主政广东两年八个月,他殚精竭虑,不辱使命,敢想敢干敢闯,使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和排头兵,为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这是习老一生为党、国家和民族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习老的事迹告诉我们:勤奋是做一名优秀领导干部的必备条件,只有舍得付出的人,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天道酬实。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贯穿习老一生的鲜明主线。他工作踏实,作风务实,对人诚实,对组织忠实。在陕甘宁边区工作时,他处理土地改革问题的做法,鲜明地反映了他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土改初期,由于政策不完善等原因,在纠正右倾偏向后,又出现了“左”的错误。一部分中农利益受到损害,中小工商业者也受到冲击,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乱打滥杀现象。习老发现问题后,深入调查研究,先后于1948年1月4日、1月19日、2月8日三次给党中央、毛主席写信,汇报边区各地土改中发生的“左”倾问题及其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纠正建议。对习老的意见,毛泽东非常重视,批示说:“我完全同意仲勋同志所提各项意见。望照这些意见密切指导各分区及各县的土改工作,务使边区土改工作循正轨进行,少犯错误。”并转发各根据地,及时纠正了“左”倾倾向。毛泽东还对习仲勋经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来的黄家川村土改工作的经验作了批示,指出黄家川村的经验具有典型性,对全国老解放区土改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习老的一生中,堅持实事求是的事例比比皆是。坚持实事求是,是习老的作风所在、品德所在、力量所在、威望所在。领导干部一定要像习老那样,在作风上切实做到戒浮、戒飘、戒虚、戒躁、戒拖、戒推、戒“弯弯绕”、戒花架子、戒表面文章、戒高高在上,努力在作风建设上交出优异答卷。
天道酬智。智慧无价。一个人的智慧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从其思维方式、处事方法上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习老一生中解决了无数别人看来无法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称赞他“智勇双全”“炉火纯青”“比诸葛亮还厉害”。昂拉叛乱是青海省解放初期由国民党反动势力策动、由藏族头人领导组织的藏族部落叛乱。平息昂拉叛乱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出习老高超的领导智慧。项谦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部落第12代千户,在昂拉部落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还来不及在藏区深入开展工作,项谦本人对人民政府也心存疑虑。潜藏在青海的国民党马步芳残匪不甘心失败,借机拉拢项谦。他们一方面赠送项谦大量的枪支弹药、马匹和金银财宝;另一方面造谣惑众,怂恿项谦叛乱。项谦便在昂拉地区强令群众购买枪支弹药,扩大力量,企图武装割据。中共中央、中共西北中央局和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西北中央局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多次指示:正确解决昂拉叛乱,不仅对解放昂拉藏族同胞关系极大,而且对共产党在其他藏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站稳脚跟、建立人民政权关系极大,甚至对甘、川、康藏区,乃至西藏都有重大影响。他要求,必须坚持在做好充分军事准备的基础上,采取以政治争取为主的十分慎重的方针,首先用和平方式解决。对项谦一定要采取反复争取、特别宽大的政策。根据习老的指示,从1950年9月到1952年4月,青海省委、省政府派出省级领导干部和藏族部落头人、活佛等各界爱国人士50余人,先后17次前往昂拉苦口婆心地劝说项谦。工作过程中,习仲勋曾电报指示,争取和平解决昂拉问题于我党政治上甚为有利,应当认真向喜饶嘉措等藏族人士征求如何争取昂拉千户的意见。据此,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藏传佛教大师喜饶嘉措三次亲赴昂拉,藏传佛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两次派代表持自己的亲笔信去劝说,并以宗教领袖身份向他担保,只要与匪特划清界限,弃恶从善,人民政府就予以宽大处理,保证项谦本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所有职位不受影响。但是,项谦不但不听劝阻,还强迫群众大面积种植鸦片,换取军火,聚众千余人袭击人民解放军。对此,各族各界人士忍无可忍,多次上书省人民政府,要求迅速肃清昂拉反革命武装。在政治争取无效、项谦又处于十分孤立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中共西北中央局批准青海省委关于对昂拉地区进行军事清剿的报告,并指出,军事清剿还是为了进一步政治争取项谦,只要项谦能悬崖勒马,与匪特脱离关系,人民政府仍将予以宽大处理。1952年5月1日,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不到两天时间,就彻底摧毁了昂拉武装叛乱。项谦带着少数人马逃离昂拉,躲进丛林。后来,在党的政策感召下,1952年7月11日,项谦归顺人民政府,交出枪支、弹药等物品。政府对他予以宽大处理,兑现了承诺。项谦后来历任尖扎县县长、黄南自治州副州长,为人民群众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52年9月8日,《人民日报》刊文介绍了争取项谦、平息叛乱的情况。毛泽东见到习仲勋后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习老智慧的一生告诉我们,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生发智慧的源泉,是增长才干的沃土。我们要像习老那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使自己的思维具有辩证思维的全面、系统思维的缜密、直线思维的执着、逆向思维的睿智、发散思维的灵活、和谐思维的包容等特性,靠科学思维能力将自己的大脑变成“智慧库”,努力取得“事半功倍”“种豆得瓜”的效果。
人生苦短,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生命是宝贵的,不能随意挥霍。我们应像习老那样,将自己有涯的人生使用好。人生无定式,做人有科学。习老的一生告诉我们,天道酬公、天道酬爱、天道酬谦、天道酬纯、天道酬勤、天道酬实、天道酬智。我们要像习老那样,做到为人有方有圆、做事有板有眼、工作有声有色、交往有情有义、生活有滋有味,将人生这本“无字之书”,写成言之有物、读之有味、感而思进、他人爱读的“好书”!
(责编 / 傅建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