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君
《都市精灵》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与自然”主题下的一篇文章,是舒乙先生的一篇随笔。这篇文章传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传达的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的问题,更是提醒人类要深刻反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文本解读要关注课文内容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更要关注文章本身的语言、手法和情感。带着借鉴,笔者再读《都市精灵》,发现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不仅有富于表现力的动词,还有富于韵律,节奏感、音乐性强的语句,针对学情和教情,我另辟蹊径,选择从语言角度,通过抓关键词来解读文本。下面笔者精心设计了本课教学流程,以期抛砖引玉!
一、概括语言
在导入课文后,老师先询问学生: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小动物?知道老师最喜欢哪一个吗?然后告诉学生老师最喜欢小松鼠,和老师一起来读读描写小松鼠的文字。从而一起概括出小松鼠的特点:文学馆一宝,都市中野生,生命力顽强。接着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像老师一样,通过抓关键词,用几个整齐的句式来概括其他小动物。
松鼠:文学馆一宝,都市中野生,生命力顽强。
喜鹊:成双成对,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
小鸟:动人鸣叫,难逢幸事。
烏鸦:清晨,成群觅食;黄昏,深宫过夜。
日升飞出,日落飞回,按时作息。
硕大漆黑,无所事事,孤独寂寞。
麻雀:往昔,空中伙伴;如今,元气大伤。
昆明红嘴鸥:成千上万,昆明骄傲(场面壮观)。
上海鸽子:白白胖胖,草地漫步。
旧金山海狮:旁若无人,游戏打斗。
海鸟:成千上万,腾空滑翔,一抿翅膀,射入水中,百发百中。
运用对称整齐的句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期间学生积极性高涨,各小组讨论声此起彼伏,学生上黑板的身影在课桌间来回穿梭,各小组成员都有了展示自我智慧的机会,生生、师生间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此时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探索,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了有效学习。
二、找发现
齐读黑板上的文字后,老师问: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文章说到了北京的现在(今),说到了北京的过去(昔),以前北京乌鸦成群,现在北京乌鸦只有一对,孤独而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为现在的乌鸦感到悲伤,表达了对现在乌鸦的同情,为过去乌鸦的成群感到快乐,表达了对过去乌鸦的怀念。
生2:作者通过对喜鹊、松鼠的描述充满了喜爱、自豪之情,作者用“一景一宝一幸”反衬北京的现状,鸟雀稀少之“悲”。
生3:鸟雀稀少的北京现状令人担忧、惋惜,“一景一宝”只是一时的欢喜,实际上表明了北京鸟兽生存嬉戏之景已成明日黄花。
生4:其他3座城市都能与动物和谐相处,作者对它们分别充满了羡慕、佩服、向往之情,与北京形成鲜明对比。
(在上一个学习过程的引领下,这个步骤顺理成章,学生们很快找出了本文的一个写作特色:对比。这都借助于语言的运用。)
三、得观点
师:由于动物们的退避三舍,北京俨然成了 “孤城寡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现象的发生?
生: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
师:作者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生:通过北京与昆明、上海、旧金山的对比,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突出小动物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实际呼吁人们要保护、尊重小动物。
师:这是作者的观点,在表达方式中属于议论,你还能找到类似的句子吗?
生: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生:第12节,明确了“与狼共舞”的现代意识。
师:漂亮:赋予旧词新的含义,耐人玩味。荒诞:画面惊悚,危险。
这时老师适时指出:以上3点就是作者的观点,表达方式叫(议论),而黑板上写小动物的文字在表达方式中叫(描写)。这是本文的第二大特色:描写和议论相结合,展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景象。
《都市精灵》是舒乙写的一篇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随笔。文章用现在北京的“一景”、“一宝”,动物已然非常稀少的现象开篇,与昔日北京动物“成群”、“遮天”的现象进行纵向对比,又与拥有自己标志性动物的国内外著名城市进行横向对比,以此抒发作者的情感,呼唤都市人要过上“与狼共舞”的生活,从而建设人类美好的家园。老师在学生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讨论,可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最后联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在课堂上练笔,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正确认识自己,他才会有克服自身弱点的欢悦,他就会开始以批判的目光看待自己,由此也便开始了自我认识,体会到自己在劳动中创造自己的美。” 寻找一个新巧的角度,对阅读的文本进行思考,才能使你的教学更有新意,更有创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226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