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文典之蕴厚教育之道

2017-08-26 21:22李林
江西教育B 2017年8期
关键词:师者生命文化

李林

因为仰望,我们注视高峰;因为教育,我们不忘传承;因为思考,我们聆听论坛。在《教师博览》组办的第二届传统优秀文化教育高峰论坛中,大家论道,群贤会聚,行虑交融,用心感受,且思且行。

一、读思修行——为师职业生命之质

“教育是一場诗意的旅行,我们的行囊里装着什么?”“教师生命的质感源于阅读。”(柳袁照校长)我更认为,教育是向善向美的修行,要面对现实,但不能迷失方向。所以教育需要理想,需要诗意!

阅读是吸取人文,是丰厚自身,是对话交流,是精神的行走,是灵魂的修行,唯有阅读,你的思考才有质地。传统经典乃古人面对天地万物之所思所得,然经典为岭为峰,远近高低成影不同。故读思经典应有自己所见、自身所悟,才有所得!

为师者应读古人,厚底蕴,感世间万物风情,读范仲淹,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情怀;读王安石,聚“志力兼备,以物相之,方能至也”之智慧;读苏东坡,修“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之儒雅。读屈原,才能让你的课堂随文本孕育浓烈的家国情怀。阅读使人心神宁静,读经典让人心灵温润。教育是一种非常依赖教师个人素养的事业。要让教育有魂,首先为师必须有蕴。

为此,为师者不仅要读经典,还应读教育,修专业,专业成长,心路漫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名师之名,名于对教育的理解,名于成功的实践,名于自身的风格,与学校同兴荣,与学生共成长。唯有在阅读中博采古今,才能在实践中反思成长。读思修行,你才能体会用课堂见证生命成长的意境,用教育表达对生命的敬畏。融悟练达,你方能拥有花开四季、花色不同、静待花开的那份自觉和从容。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本身非功利。但它又是高贵灵魂不可或缺的,故应成为教师职业生命的基本要义。然面对为师者阅读之现状,“知我者,谓我心忧!”

二、润物无声——校园文化构建之道

只要有心,处处是教育。校园是文化之地,是教育之地。让中小学校园蕴含深厚博雅的国学文化,是时尚也是回归,但绝不是唯一!

南京夫子庙小学奉《论语》为中国教育的圣经,怀着永远的恭敬,本着择善而从,学校文化建设从形象贴近到内涵丰富,文化凝聚从特色项目到总体构建。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活动设开笔礼、成童礼、状元礼。楼堂有反思苑、聚星轩,“夫子庙”理应孔韵流芳。

广昌实验小学,廊柱图文、内外墙体、牌匾楼名,班级文化对应国学名人,十二生肖、廿四季节、国画、太极、民俗等,以及校园音乐、铃声等浑然相应。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苏州十中,最中国的园林学校,“苏州织造署旧址”“小桥流水、凤阁龙楼”“振华堂”“秋天银杏树下的石椅,伴随花落飘零,见证生命轮回”,让人似乎看到曹雪芹凝视那硕大的太湖石而构写《石头记》。建校110周年,没有领导,没有媒体,没有仪式,没有会议,以此日还给每一位校友。众生平等,生命同一。唯有诗意,有此低调而奢华!

窃以为校园文化有型图文及其元素理应主题鲜明,但不宜浓墨重彩,淡雅而芳香悠长。其意在于渗润,身处其中,耳濡目染,于无声处化心性。虽建筑布局、花草树木、校史典故等均属其中,但身行引领、举止文明、书香气息、康健才艺更不可小视,应以文化对应课程;挖乡土本真,汲世间积蕴;有物化亦有人文。

三、遵规从理——教育行者秉承之气

教育是农业,须遵循成长规律,尊重个性差异,拔苗助长必事与愿违。“身心健康为第一前提,理想信念为第一任务,知行合一为第一原则。”(全国教研工作会要求)要重视分数,但生命、爱心、诚信比分数更重要,没有音、体、美,学校就如同地狱。教育是为了更多的孩子,应有学习标兵还应有进步之星、体育之星、文艺之星。把握当下需要分数,面向未来需要内涵。教育的终极目标更在明天。奥赛、体艺是特色,是特长的发展,是规律的遵循。(鹰潭一中黄校长致辞)

在此考试变革时代,不考则不教,是功利!学生只有教材教辅,是畸形!教育要回归本真,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勠力前行。但面对传统,应冷静审视,取精华,去糟粕,批判地继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

时代呼唤对教育评价的重构,我们应克服对教育质量的狭隘解读。教育质量更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在于孩子再学习的能力。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品味。让我们孩子的成长多一点阅读的内蕴。为了这个使命,我们教育人多一点主动出击是一种坚守、一份担当,是对教育的虔诚和理想。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师者生命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只说给月光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师者风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江枫:诗人气质 师者襟怀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