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珍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且十分抽象的学科。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说好动,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怎样让低年级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就要利用学生的天性“玩”,让数学课堂“玩”起来,把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变成好玩的游戏过程。这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輕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
一、“玩”要愉快
小学生爱玩,在玩的过程中他们是主动参与的,积极投入的,那是因为在玩的过程中他们能感到愉快,体会到快乐。而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学生去学习,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在教学中,利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爱玩的心理,把他们喜欢的游戏引入到课堂学习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感受到玩的愉快,从而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我设计了“谁能最快跟我做”的游戏。游戏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先看我做有规律的动作,在发现我动作的规律时跟我一起做动作;第二部分请小组设计有规律的动作,其他同学跟着做。从这个游戏中学生初步感知到了什么是规律,并学会用动作表现出规律。在了解了什么是规律后,我又设计了“找规律”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以小组为单位,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老师出示的图形的排列规律,且每人说完一条规律的为胜。最后我设计了“我能考到你”的游戏,要求是: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有规律的排列,让其他同学找出设计规律。这样,在游戏的激情中,学生愉快地学习、掌握了有关图形排列规律的知识。
二、“玩”要轻松
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地讲解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否突破了教材的重点及解决了教材的难点,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本知识。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今后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例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
学生们在感性直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轻松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玩”要合作
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的学习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她们的主动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来说,合作学习的开展是有一定难度的。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上自我意识比较强,而合作意识相当薄弱,他们喜欢自己独立完成某项事情,不愿意与人合作,更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但在游戏中学生很乐意与人合作,因为他们知道游戏要一起玩才更好玩,所以在课堂上利用游戏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好途径。
四、“玩”要创新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游戏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聪明才智,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容易开展游戏的知识,我会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游戏进行练习。如学习“2~10的认识”时,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会设计对口令、找朋友的游戏练习数的组成,设计报数的游戏练习数的排列顺序,在学习简单的计算后,学生会设计小马过河、抢红旗等游戏进行同组计算练习。学生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升创意的空间。
在课堂中多让学生“玩”,运用游戏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玩”中学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素质教育的新体现,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