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芳
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目前带的这个班,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每天的早自习,我都会做一件事情,就是和学生一起诵读,在诵读声中和他们一起享受和陶醉,一起思考和进步,过着教学相长的生活。这一读就是五年。回顾我们班的日有所诵故事,让我想起《日有所诵》中所选刘亮程的一段文字:“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这段话,用来形容我的感受,也是合适的。
从教以来,我一直相信,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孩子在七八岁的时候,记忆力非常强,我想充分利用低年级孩子的这一特点,尽量让他们多储备一些语言素材。储存什么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样的语言储备能使孩子们终身受益呢?当时的我立马想到了儒家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们与经典为友,和圣贤作伴,岂不美哉!
于是从一年级开始,每天的早读时间和上课前的五分钟,我都用来带领学生诵读《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经典。渐渐地,孩子们对经典文段出口成诵,我自己也受到深深的熏陶。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通过“阅读地平线计划”,我与亲近母语结识。我主动加入了学校的种子教师团队,成为诵读课程组的一员。刚拿到《日有所诵》这套书的时候我非常兴奋,因为我发现书中有好多我期待介绍给孩子们的中国古代经典诗文,我相信这些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美丽诗篇将会带领孩子们领略文学与自然之美。于是我调整了我们班的诵读日程,把每天的早读时间全部给了《日有所诵》,而课前的五分钟依然读儒家经典。
这样天天诵读,孩子们有什么收获呢?有一次,我在班里和学生进行了一次诵读儒家经典和《日有所诵》感受的访谈。孩子们说,以前诵读的经典,要教给他们的是道德修为,比如《论语》中说“君子坦荡荡”,《大学》中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让我们知道,古人认为天地之間存在着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洋洋乎如在其左右的大道,我们要依道而行。
而现在诵读的《日有所诵》呢,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生活中的感悟,让我们思考怎样面对生老病死、爱恨别离,比如书中所选《飞鸟集》的诗行:“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好多孩子喜欢书中所选的好玩的诗歌和散文,作者用孩子的语言述说着孩子的生活,孩子的开心与烦恼。孩子们的话让我感动,也让我有一种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我明白《日有所诵》能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感受用诗的语言道出来,孩子们的诵读,是有“我”的诵读。从“读经”到“诵读经典”,这两个词的差别,是我这些年来经历了多少摸索后才领悟到的:经典是属于所有时代和民族的,经典又是为每个人所专属的,古也好,今也好,中也好,外也好,总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华罗庚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