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辉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阅读动机,教师未能积极引导,导致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强的现象,按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实验标准》的要求,提出激发阅读动机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以课堂实例为基础入手,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减少学生的焦虑感,提高学生的效能感和成就感,探究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的模式。
关键词:阅读动机 课前任务 读中任务 读后评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实验标准》明确指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态度是其成功的关键。在学生的高中英语学习阶段,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把学习转变为良好的学习能动性,帮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及坚强的意志。”由此可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把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作为重中之重。
目前高中英語阅读教学中,常见课前学生不预习,课上学生懈怠、浑水摸鱼,阅读材料不能引起学生兴趣,课后不能开展自我阅读的现象。英语阅读速度缓慢,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偏差较大,碰到陌生单词就茫然无措,不能联系上下文综合判断考点意图,这些都是缺乏阅读动机的表现。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教师太急于求成,只关注考试成绩,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花心思去激发学生的积极阅读动机,使学生产生了只是为了完成学业和考试而不得不读的念头。二是学生机械应付,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关注更多的是事实和细节,而不是主旨大意、作者意图及文章的逻辑关系等。学生在英语阅读中过多将注意力集中在字、词、句的语法上,却忽视了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这些学生只能称之为工具型动机驱使的学生。
作为教师,不能把阅读目的设定为应试而做的阅读训练,而应该赋予阅读真实的目的,要激励学生把阅读变成一种生活需求、娱乐需求、交流需求,使阅读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方式,让阅读变成学生的主动行为。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动机,把学生培养成有学科素养、有内在驱动力的真正欣赏型阅读者。要想激发学生阅读动机,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阅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课前任务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基础要心中有数,要了解学生的相关图式。语言基础不同,所能胜任的阅读任务不同。学生缺乏阅读相应的图式,就不会对阅读感兴趣。所以,在设计阅读活动,布置阅读任务之前,教师必须分析学生的语言基础、图式、兴趣爱好等。以 Travelling Abroad的新课导入为例。可以先用图片欣赏国外名胜,问问同学们想出国么、想去哪、为什么,这样可以拉近教师和同学的距离,让学生愿意开口说,再头脑风暴问问同学们会因为什么原因出国,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中心话题。之后就可以再追问:“同学们觉得出国留学是不是就一定好呢?会有什么问题吗?大家可以跟随谢蕾一个留学女生去看看她的留学生活。”如果一上课就让同学们阅读文章,找出出国留学的好处、坏处,或找出文章主旨大意,根据文章回答问题,大家肯定会很被动。导入任务中设计的问题都应该是学生能基本回答的,关注学生想知道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容易直观发现的生活差异、文化差异,通过这些引起兴趣,激发学生往下读。
二、相关阅读材料适宜,减少学生的焦虑感
为了让学生对于教材话题更加全面,在课上或课后常常会补充一些相关阅读材料给学生阅读。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就必须紧扣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使课本教材和课外材料有机结合。如果选择的材料太难,超出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太多,挑战性太大,无法激励学生阅读。很多学生不能完成阅读作业,不参与课堂阅读活动都与阅读材料太难有关。如果阅读材料过于简单,缺乏应有的新信息、新语言,也会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应选择出现5%的新语言现象的材料,减少学生的阅读焦虑,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以 Travelling Abroad阅读课为例,课中教师如果补充一个视听材料的话,那这个视听可以是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自述,聊聊自己在国外学习的感受。画面中可以有英文字幕,语速适中,词汇量不大。如果补充文章阅读的话,可以是一篇议论文,描写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生的现象及利弊分析。篇幅适中,词汇和句型适宜,正好和教材中的记叙文相补充,为之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只有教师对补充材料精心选择,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愿意阅读,读得有劲,有所收获。
三、读中任务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的效能感
阅读过程中的活动设计都要符合对认知的要求,做到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信息识别到理解再到应用。先做正误判断再做图表填充,最后回答问题,先理解输入,再输出表达。阅读的任务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前面的活动要能为后面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架和准备。如选修七第5单元的 Travelling Abroad阅读课,对课内文本的处理可以设计关于文章总结的语法填空。在讲解答案时,既要注重语法句型的讲解,也要分析语篇结构的布局;可以设计选择题,探讨主旨细节和目的意图。总之,任务出现要有层次有难度梯度。在输出环节写作任务设计时,也可以列出一些关键词,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写作任务。正是因为有了课前预热的头脑风暴、课文文本的信息输入、补充材料的知识拓展,加上教师在引导中的词汇句型渗透,学生的写作任务才可以很轻松、有质量地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体验到一种效能感,会激发学生更愿意跟着教师的节奏读下去。
四、读后评价多元开展,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的语言基础不同,自然对文本的理解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一点要在教学评价中体现。不要统一用一张测试卷来评定等级,而是利用档案袋等评价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要引导养成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在通读的基础上快速对文章主要内容作出正确判断或概括。有些学生习惯只马马虎虎读一遍文章,然后匆匆忙忙开始答题。关键词在哪里、考点在哪里、文章观点递进结构如何等这些问题基本没有考虑,结果只能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怎样去读,怎样把握文章意图,督促学生真正深入到文章内部去了解作者的内心,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意图,发现考试中容易混淆的关键考点。要教导学生善于关注文章段落的第一句,帮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不完全能读懂文章的情况下,也能大概了解作者的观点。在阅读中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来进行观点验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多选择一些能展现不同学生阅读成果的活动来评价学生。如读后让学生写读后感、作演讲、制作画报、摘抄文字进行书法评比,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结果,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动机,必须不断钻研理论,大胆实践,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为真正目标。从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精心选材备课,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李微芸.论影响中学生英语阅读的非智力因素[J].文教资料,2006,01.
[2]沈安琴.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09.
[3]王平.影响英语阅读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7.
[4]唐宴婷.高中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6.
[5]王笃勤.英语阅读教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江西省莲塘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