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本拳手木村翔,不知道邹市明有没有想起年轻时的自己。
这个36岁的拳王,用22年的拳击生涯,将自己从贵州山区一路带到世界中心,站在亿万人瞩目的舞台上,接受欢呼和呐喊。而他眼前的对手,此刻正走在这条路上。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很多种人生其实大同小异,甚至是复制粘贴和循环往复,没有一点点意外。
拳击,从来都是苦孩子的运动,无论中国的邹市明、日本的木村翔,还是更早之前美国的舒格·雷·罗宾逊和迈克·泰森。当然,也包括那些未能站在舞台中央而被时代遗忘甚至完全湮没的人,以及更多正挥着拳头流血流汗的年轻人。他们试图用拳击改变命运,在三四十平方米的舞台上不断被击倒,又不断爬起来,像是对残酷生活和曲折命运的不屈抗争。
直到他们的手臂被高高举起,戴上象征胜利的金腰带,成为拳王,功成名就。
然后呢?
童话故事总是以“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结尾,但真正经历过生活的人都会知道,烟花散尽,一切只是刚刚开始,冠军之后,真正的人生才会徐徐铺开。
很多媒体描述过退役拳击运动员的境遇,伤病只是身体上的折磨,更大的挑战是重归平凡的窘迫生计和心理落差。这是一场不得不面对的重建,在国内甚至没有可供复制的成功经验。邹市明需要铺一条路——没有终点,也谈不上胜负;既是为他自己,也是为更多的后来者。
“我想让他知道,除了拳击以外,他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他的妻子兼推广人冉莹颖说。
这个自带“招黑体质”的女人,用尽一切力气把丈夫推向更大的舞台,将这个中国拳击界价值最大的个人IP打造成她旗下的明星产品,扩展邹市明在拳台内外更多的可能性。
他參加真人秀、拍摄时尚杂志封面、录制健身课程、出版自传,还要在上海开设拳馆……这是一个纯粹的商业逻辑:将明星IP价值最大化,公司享受更多“溢出效应”红利,再反哺明星IP—拳击手的角色仅仅是这个逻辑的起点,是众多拼图中的一小块。
1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一种能将纸条正反两面连在一起的纸环,它与普通纸环的区别来自一次180度的扭转—它代表数学上的无穷大,以及哲学上的相互交融。
此时此刻,邹市明站在十字路口,所有的改变正是来自一个转身—就像有人攻击的那样,他已经是演员,不是运动员了。
但那又怎么样呢?
如果说,从穷孩子到拳王是一种生活轨迹,那么从拳王到拳击产业经营者,就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生活轨迹。未来,在这个他用双拳开拓出的市场里,拳手们会有美好、充实的未来,能过上体面的、受人尊重的生活—这是邹市明一直以来的夙愿,也将成为他除拳台以外的更大的舞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商人邹市明或许会成为比拳王邹市明更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