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慧
教育的本源是爱,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个体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唯有爱是平等的,是实现“有教無类”的最佳选择。对于一所学校而言,要成为合格的育人基地,就必须以爱为牵引,为师生构建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北京市房山区长阳中心小学历经百年风雨,始终以使师生共同受益、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努力践行着“爱群教育”。为将自身打造成“春风化雨的童心乐园”,成全孩子们童话般的梦想,学校日夜不辍,默默耕耘,为莘莘学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行成于思,理念奠基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科学的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根基,是其行走在教育征途上的精神支撑。实际上,对教育理念的研究与探索体现了学校的责任感与使命意识。回溯过往,学校用心在历史的沿革中寻找着自己的“文化之根”。
“爱群”即是学校治学理念的启蒙。早在上世纪,学校的创办者张星桥先生便提出了“爱群尚公,修身进取”的办学思想,指导着学校的教育实践。学校通过对校史的回顾与揣摩,找到了“爱群教育”的依据,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张东娇教授的把关与帮助下,最终确立起“爱群教育”,将“爱群”变作开启新时期教育改革大门的钥匙。这对于学校来说,意义重大。而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蓄势待发,长期的办学实践使学校清楚地意识到,必须要有真实可用的“储备粮”。真正的“爱群”不应只是空洞的口号,它应是可触摸、可把握的。于是,经过认真的思考与广泛的调研,学校逐步确立了“修己爱人,敬业乐群”的办学理念,使“爱群教育”日渐充盈起来。
所谓“修己爱人”是要求师生要修炼自己的品德,有自我约束意识,懂得尊重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业乐群”是要求学生要专心学业,教师要专心教学,同时要热爱集体、乐于合作,以期取得相互帮扶、共同进取的良好效果。“爱群教育”其实是一个不断优化的有机体,更是学校的价值引领,它涵盖了德、学、行三个方面的内容,强调先德后行,以德带行。在“爱群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明确了培养“爱群少年”的育人目标与打造“博爱教师”的教师文化,给学校教学工作以清晰的指向。“爱群少年”是指具备修己、爱人、敬业、乐群气质的阳光少年;“博爱教师”则是指师德高尚、博学多才、业务精湛、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博学爱生之师。
以“爱群教育”为出发点和创作源头,学校设计了极具特色的校徽。校徽以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符号——印章作为表现载体,体现了学校丰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用篆刻艺术幻化的“爱群”文字形象,将印章、书法艺术的深邃与学校的教育特质相结合,辅以中国红的色彩渲染出积极热情的情感氛围。整个校徽的设计直观体现了学校“爱群教育”的特色。“永定河畔,百年长阳,修己爱人,童心乐园……”“寓情于词”的校歌传达出学校对自身的期盼,带有一种展望性与方向感。另一方面,学校还注重外部环境建设,设置文化、读书长廊、教师“风采墙”等,诠释着代表细腻贴心的呵护,润物无声的滋养的“春风化雨”观与彰显学校对幸福的追求与儿童保护的“童心乐园”的鲜明定位。
理念的确立使学校找到了大海航行的指针,使其在面对风浪时不再惊惧恐慌。它就像是一颗定心丸,让学校在漫长的岁月中,能够坚守初心,坚守教育者的基本职责,坚守着爱的教育真谛,尽力为师生发展创造着最优化的条件。
仁爱为本,管理助力
学校不同于一般性质的组织机构,她是极富人文色彩的地方。因此,对学校的管理不能是硬性的,冰冷的,而应该是温暖的,充满关怀的。长阳中心小学受到“爱群”教育内涵的启发,构建起“仁爱管理”的管理体系。
具体来看,学校的“仁爱管理”包含了规范、发展、参与、服务四项内容:规范,是任何管理体制的必备要素,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性是管理的基本准则,学校的管理也要做到制度先行,以制度为根本;发展即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发展的思路解决问题,用发展的方式推动学校管理的进步;参与就是要充分调动老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当中去,让所有能够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的人都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份子;服务则体现了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明确了“服务者”的身份。学校还明确了“干部下水管理”机制、“项目管理”推进机制、“流程管理”机制、“教师、家长、学生、社区”“四位一体管理”机制、“博爱教师”表彰机制,“博爱教师成长工程” 建设机制六大机制:
其一,实施“下水管理”机制。“下水管理”机制,主要在“听、评、上、研、导”五个方面入手提升管理实效,通过听课、评课、上课、搭建锤炼平台的方式深入课堂;借助教学研究、指导教学、凝聚组的合力、引领发展方向的方式到教研组展开实际工作,不断提升着干部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
其二,实施“项目管理”推进机制,体现参与意识。由体育组长和音美组组长负责体育项目与合唱团项目管理,并对活动全程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在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拥有绝对的自主权与管理权,又要使全员参与其中,实现每个项目在学校范围内的全覆盖。学校在迎接大型检查、规划大型活动上,也把检查中,活动中的部分工作作为项目进行推进,让部分干部、教师做项目组组长,参与到整体的检查、活动中来,使得学校的很多工作在“项目管理”机制的运行下,科学、规范、畅通,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三,实施“流程管理”机制。学校不断加强对大型活动的流程管理,从方案的制定到准备、实施、总结、反思每项活动的开展都走一个回环的流程,在一次次的流程推进中使工作更加严谨,科学合理地完成;学校还以备、讲、练、批、复、考、评的方式进行常规工作的流程管理,并推进安全演练流程、德育常规流程管理等。
其四,实施 “教师、家长、学生、社区”四位一体爱群团管理机制。在外出实践、演出等多种活动中,很多家长志愿参与,在学校规划环境建设中社区代表积极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学校成立了包含周边十几个单位和爱心人士组成的爱群教育顾问团,爱群爸爸妈妈服务队,家长们与老师一起调试教室的桌椅,与老师一起给孩子们进行班级布置,进行学校文化解说。家长真正感受到学校对孩子教育的细腻,更形成了相互理解支持的良好局面。
其五,实施“博爱教师”表彰机制。这是学校对教师的关怀与激励,学校通过以项目带动教师队伍成长的方式,强化教师的育人能力,将教育教学常规、教师师德常规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进行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学能手、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活动,并在每年教师节举行隆重的表彰仪式。
其六,实施“博爱教师成长工程” 建设机制。建设了教师成长工程、暖心工程等项目,组建了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带头与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从关心教师工作、生活出发,做好后勤服务;提出主题为——“建温暖教研组,做博爱教师”的温暖教研组建设工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每组提出专属于自己的座右铭,用来激励、鞭策教师们精进不休,继而“大开脑洞”,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教师的风采,使之成为别具风情的办公室文化。
六大机制使学校的“仁爱管理”变得“有血有肉”,为学校增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量,更体现出学校深入骨髓的人本情怀。
博爱为怀,师资为援
教师,是教育事业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是学校得以立足的中坚力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是在为学校的发展积攒能量。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性,必须能够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引路人。长阳中心小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爱群教育”为出发点,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博爱教师”建设。所谓“博爱教师”即是博学、敬业、乐群的教师,对此,学校有着专门的解读:所谓博学就是既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又具有精深的专业素养;敬业即正确理解教师职业、爱岗敬业、关爱尊重学生、既教书又育人;乐群即乐于并善于与同事、家长和学生合作、沟通与交流。
另外,随着爱群文化的深入实施,学校党组织提出了“博爱教师成长工程”建设的思路,并从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实践:
依托“4+2+N ”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素养。学校党支部聘请专家成立了四个工作室,成立了以区特级教师、优秀教研员命名的语数英三个学科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2”代表两个平台,即北京市崇文小学与房山区良乡三小,学校与这两校之间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每周,学校都会派老师到这两所学校学习,同时,两所学校教师也会到学校进行指导,风雨无阻;“N”则代表着在教师培养上其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依托“1+N”捆绑式共同体,“三年成长”机制促教师发展。学校党支部开展了党员群众1+N“结对子”活动,目标是一年入轨、二年提高、三年出“成绩”,要求“师傅”做到“两带”:带师德、带师能;“徒弟”做到“两学”,通过师傅听课、上引路课、共同备课、徒弟献课等方式促进师徒绑定快速发展。
依托“红、蓝”两个社团,提升博爱教师素养。“红”指夕阳红社团,以退休老党员教师为主;“蓝”指青蓝社团,主要目的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形成正能量与梦想的共同体,也是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举措。
依托培训,指向“双骨干”培养。为把学校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党员教师的行为,切实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学校党支部提出了“双骨干”培养目标。首先,分层培训指向教师专业素养:开展主题式大教研组培训,“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参加市级课题研究促教师成长。其次,加强师德培训,旨在引领业务骨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使党员教师发挥模范引领作用。
依托“爱群杯”评比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提升党员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党支部提出“爱群杯评比”表彰机制,为期一学年,对教师的日常进行评价,最终评选出10名教学能手,10名优秀班主任,5个优秀教研组,将全体人员纳入到日常管理细节评价中。
依托宣传“载体”,提升教师素养。学校党支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党员教育渠道,提升党员政治理论水平。爱群教师群,爱群先锋群,爱群微信平台,党员风采展,网站等都时时发出正能量的声音,都时时播报学校的前行进度,全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依托“规范”教育,提升教师素养。学校始终把“科学规范”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通过学习《长小八个行为细节》《严禁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等行为的规定》,签订教师不违规补课,安全责任书等,使教师时刻有规范意识。
外在实践,内化精神
为了让学生理解、坚守“爱群”这一学校文化之根,长阳中心小学从课程、课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归属感与认同度。
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切入点,课堂是联系师生的主线,也是学校教学行为的主要载体。紧抓课程与课堂两大突出领域,是学校打好教育改革攻坚之战的重要保障。
“要想培养修己爱人、敬业乐群的爱群少年,我们就要给孩子提供有营养的课程。”校长任彩云如是说。从“爱群教育”出发,学校从学科、学段和校本化方向努力构建起具有“爱群”特色的课程体系,使核心素养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得以真正落地。学校建立起课程规划领导小组,成立由校务会统一领导的“爱群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研究相关政策、法规与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审批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督导课程实施过程,组织指导课程评价。实质上,“爱群课程”是把培养学生成为修己爱人,敬业乐群的阳光少年作为目标的一种课程,是与核心素养相契合的课程,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学校的爱群教育课程是以国家、地方与校本三级课程为基础而生成的,其表现形态为“1-3-3模型”,即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这一核心,通过修己类、敬业类、乐群类三个领域进行课程建设,坚持三级课程整体构建,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坚持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
培养修己爱人,敬业乐群的爱群少年既要着眼于学生一生,又要考虑学生当下的表现。爱群课程就是要通过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学生获得温暖的学习经历与体验,在学校快乐的成长。
“温暖”是学校课堂文化的关键词,给学生一片自由想象、自主创造的天空,还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是学校的殷切希望。“温暖的课堂就是温暖、合理的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它将师生关系的和谐作为课堂氛围的主旋律,并有自己的评价准则。“温暖”包含了“尊重”“和谐”“快乐”三个评价项目,“尊重”的评价要点在于教师态度与教师教态,要求其专心事业,用心工作;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和谐”关注的是师生关系与教师表现,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师生关系要平等、民主;教师还要赏识学生,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质疑问难等活动都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快乐”的评价要点则在于学生的态度与学习表现,要求学生专心学业,认真学习;学生学习要轻松愉快,积极参与、思考,发言踊跃、乐于合作。“合理”的评价要点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帮助教师找到教学的侧重点,进而保证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成长”维度则包括了基本素质与教学效果与特色两大评价要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落实新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并能够恰当、灵活地处理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之时,更要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此外,“小水滴”学生社团活动是长阳中心小学对外展示自我的一張名片。迄今为止,学校师生已在足球、管乐、京剧、快板、书法等领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校曾在北京市第二届“艺韵北京”曲艺大赛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其选送的节目《说唱〈弟子规〉》被选入“北京市群英节目”曲库;“小水滴快板社团”的孩子们还走到了央视的舞台上,尽情绽放着青春的光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瞩目。学校更是被评为“数来宝”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校,得到多家媒体的争相报道。近期,学校的“小水滴书画社团”迎来了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李雪禅先生,李先生向孩子们讲授了有关国画的专业知识并对他们进行了现场绘画指导,使孩子们的认识从国画的表面图像走进其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所有这些,都锻炼了师生的体魄,提高了师生的审美与艺术欣赏能力,而正因有了这些课程与实践活动的助推,学校“爱群教育”逐渐内化于全校师生的心中,并影响着他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教育是一场修行,教育之路也注定是崎岖不平的,若要走出一条坦途,就要以“爱”为依托,用心来守望,尊重每个孩子,等待每一朵花如期盛开。因“爱”而生,为“群”而育,把“爱群教育”作为披荆斩棘的利剑,应对已知或未知的困境,学校必将矢志不渝,砥砺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