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本拓展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点睛之笔

2017-08-24 08:02孙小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罪恶子弹和平

拓展应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应立足文本,也可超越文本,但始终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和奠基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准学生的学习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有效地拓展。

一、以兴趣为起点,激发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教师呈现的拓展材料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并乐此不疲时,就会产生无法预料的“拓展效应”。所以在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利用拓展材料作铺垫,会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会尽快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上《小珊迪》一课时,采用了真实的故事作为激发学生阅读期待的起点。

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决定留德发展。他找到第一家公司,没被录取,找到第二家人家也拒绝了他……他找了25家大公司,都没找到工作。于是他去了一家小公司。他想,凭我的学位和才能,在小公司里干干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那家小公司也拒绝了他……同学们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被拒绝?

生:因为德国是个排外的民族,他们不喜欢用中国人。

生:可能那些公司的经理认为他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

生:也许是那个留学生高分低能。

這个故事的导入,恰恰是《小珊迪》一课的教学主旨所在。正因为这个有效的拓展,使学生产生了悬念,从新课伊始,就一直萦绕在学生的心头,直到课终。

二、以突破为“基点”,领悟要义

当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本内涵的理解存在着差距时,教师应以这个“难点”为基点,不惜“笔墨”,为突破难点而适度拓展,让学生自主阅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对文本中出现的难点句“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采用了拓展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地突破了这个难点。

师:为什么称“罪恶的子弹”?为什么说“和平之花”是娇嫩的?让我们先来看看《战争记事簿》吧!

(课件播放《战争记事簿》,补充有关战争的资料,引导学生从战争发生的时间、地区,感受战争的频繁和一触即发。)

师:你能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其中一个词或对整句话的理解吗?

生:我知道了“罪恶的子弹”原来是指可恶的战争,它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它是罪恶的。

生:“和平之花”是说人们期盼和平的美好心愿,可是这个和平却像花朵般娇嫩,它一旦经受战争的侵袭,随时都会凋谢枯萎。

生:我明白了原来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和平还没有真正实现,原本我以为所有的孩子都和我们一样在教室里读书,在优美的小区散步,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地方面临着战争的摧残,那儿的人们多么希望和平啊!

学生通过教师拓展的战争资料,通过读书思考,不仅意会了“罪恶的子弹”、“和平之花”这些原本较难理解的词语意思,而且对这句话包含的意思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和体验。教师通过适度的拓展,既突破了难点,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

三、以震撼为沸点,升华情感

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篇幅简短、文字简明的有效拓展,往往会震撼学生的心灵,可谓找到了学生情感的沸点。

如在教学《永生的眼睛》。在充分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后,可以这样引出拓展:温迪这位才华横溢又富有爱心的女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你知道吗?(大屏幕一字一字呈现结尾)

随着一个一个字符的出现,学生显然已被深深震撼了。这时让学生提笔写写读后的感想,引发对人物的赞美和对自己精神的洗礼。

生:这个结局太令我意外了,但琳达的坚强和她的想法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家庭。

生:永生的眼睛,说的多好啊!琳达的妈妈、爸爸还有14岁的女儿——温迪虽然相继死去,但他们死了还要为他人奉献自己的一切,当盲人因为他们而重见光明,他们会永远记住眼睛的主人,并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

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在最后呈现结尾,使学生读懂了文本,明白了“永生”,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情感共鸣,又升华了自己的情感,课堂也因此出现了沸点。

文本的拓展不是做秀,更不是时尚元素,我们不能为拓展而拓展,为搜集而搜集,而应该做到立足文本,以生为主,进行适度的“拓展”,高效的“拓展”,智慧的“拓展”,使“拓展”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

孙小燕,江苏东台市时堰镇后港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罪恶子弹和平
罪恶
三颗子弹
子弹VS防弹
Karma:让子弹飞一会儿
子弹
罪恶赎金
期盼和平
《罪恶赎金》
罪恶的官商“二人转”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