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收支业务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分析及防控

2017-08-24 15:22任春龙
时代金融 2017年21期
关键词:风险点内部控制

任春龙

【摘要】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风险点是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要对象,内部控制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收支业务作为内部控制的系统模块之一,是经济业务的重点控制目标。本文对高职院校收支业务的风险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风险点 收支业务 内部控制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高职院校都在强化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以下简称内控体系)建设,而内控体系建设的一个最基本前提是要确定各类经济行为的风险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加以防控。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内控体系建设中的收支业务风险加以剖析。

一、高职院校收入业务主要风险

大多高职院校属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除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外,还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科研优势多渠道筹措资金,以满足学校发展建设资金需求。对于高职院校在拓宽收入渠道的同时有可能产生的风险,我们在内控建设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违规收费、乱收费风险

高职院校收费主要内容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型收费、代收费等项目,每类收费都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规收费风险。

1.行政事业性收费违规风险。对于学费、住宿费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虽然目前取消了收费许可证制度,但还是在教育主管部门及物价部门事中事后监管中。定价不明确或超监管部门允许的浮动范围都可能带来违规风险,轻者被处以行政处罚,重者甚至有可能被强制取消收费资格。由此而产生的风险不仅会影响学校收入的实现,而且会损害学校的声誉。

2.经营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违规风险。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应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兼顾学生承受能力、不高于当地市场价格和非营利的原则制定。如果学校不加强日常管理,出现违背原则地对学生强制收费,巧立名目乱收费,对经营项目不制定统一标准收费,违规使用经营服务性票据等情况,都有可能影响学校经济收益实现,甚至被处罚而造成损失。

(二)欠费风险

由于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贫困生人数相对增加;学校管理力度不够,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有欠缺;部分学生缴费意识不强、学费挪作他用、诚信意识缺失、学生间互相效仿等问题的存在,造成的学生欠费问题不断突出,直接影响到学校收入的实现。

(三)未及时上缴非税收入风险

财政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税收入应当全部上缴国库,任何部门、单位和個人不得截留、占用、挪用、坐支或者拖欠。学校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非税收入,缴款不及时会带来政策性风险。

(四)学校资产经营收入风险

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将学校房屋、土地及设备等资产用于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和商业网点等出租出借;校办企业生产及办公使用学校房产、土地等经营行为。上述行为定价是否合理,运作流程是否透明,管理方法是否有效都关系到学校经营性资产使用效益,直接与学校经济利益相关联,也是学校收入中不可忽视的风险点。

(五)校企合作中企业合作资金不到位风险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一个校企双方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开展资源共用、共享、共管、共建,最后实现共赢的过程。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类似的国家层面的规范统一的校企合作形式,实践中的校企合作大多为高职院校以自身与地方经济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的自主探索。在校企合作实践探索过程中,容易出现合作企业投入不足额、不及时、不到位,进而影响预算收入实现的风险。

(六)缺乏对收费行为的统一管理

未由财务部门统一办理收费业务,缺乏对收费行为的统一管理和监控,二级部门或个人未经批准进行收费,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而带来的截留挪用、账外账和“小金库”风险。例如二级学院未经学校审批,收费也未向学校财务部门备案,私自利用自身资源对外开设培训班并收取学员培训费,在部门内部对培训费收入进行分配。

(七)收费业务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收费票据管理不严格

很多高职院校对收费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收费岗位设置不够完善,收费工作岗位人员配置不足,甚至有单位一人包办全部收费工作,财务收费系统管理岗位、收费岗位、收费结算岗位和票据管理岗位没有相互分离和制约。这种“先天性”不足的岗位设置,为收费岗位人员舞弊和挪用行为埋下了伏笔。没有制度规范,单纯地依靠收费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收费业务的风险系数将呈几何倍数放大。

二、高职院校支出业务主要风险

(一)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风险

高职院校属于预算单位,学校预算一经正式批复,就应成为全校经济工作的“指挥棒”,不得随意调整。支出申请无预算,支出范围及开支标准超预算,不同项目预算资金互相挤占,可能导致单位预算失控或预算形同虚设的风险。

(二)支出业务未经事前审批风险

缺乏支出事前申请制度,各项支出申请事前未经严格审核、审批,可能导致支出内容不合理引起不必要的支出事项发生,或支出不符合单位预算和整体规划,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尤其重大支出前未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更有可能导致错误或舞弊的风险。

(三)支出事项事后审核风险

各类原始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未经严格审核或票据不符合财务管理要求,可能导致支付不当的风险。单位支出业务不合法不合规,出现虚构支出、“假发票”套取财政资金等舞弊情形,会造成单位财政资金流失,甚至有可能给单位带来法律风险。

(四)核算不准确、财务报告失真风险

会计资料不全,可能导致责任确认不清;往来款项长期挂账,可能导致支出不完整、不真实;各项支出的费用报销计算不准确,会计处理不符合会计准则相关规定,或未按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并进行信息披露,可能导致单位账实不符,造成财务报告、财务信息不真实或不准确。

(五)违规使用财政资金风险

违反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结算等国家有关支付政策规定,均可能导致套取财政资金风险。此类行为包括为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进度,非财政性支出也使用财政资金支付;违规从财政零余额账户向单位自有资金账户划转资金;超额向单位公务卡转款,公务卡使用不规范或根本不使用公务卡结算。

三、对收支业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需要建立健全收支业务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责与权限,规范收支业务管理工作流程,进而防控收支业务风险。

(一)收入风险防控

1.建立健全学校相关收费管理制度。明确各类收费标准,严格执行收费价格公示。服务性收费坚持学生自愿和非盈利原则,严禁强制服务或只收费不服务。代收费项目仅限于必须由学校统一代收的项目,校内各单位不得强制统一收取代收费,也不得与学费合并收取,所收款项据实结算,多退少补,不得加收任何费用。

2.妥善做好欠费催缴。对在校生欠费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提出加强学生欠费管理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包括如何通过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等方式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建立健全恶意欠费管理惩罚体制,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等。

3.准确核算、及时全额上缴非税收入。学校行政事业性收费应使用规定的财政票据,统一机器打印,严控手写票据,确保收缴分离、票款一致。非税收入全部收费系统控制,定期与账务系统和票据系统对账。非税收入及时、全额上缴同级财政部门,不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4.建立经营、合作性收入责任制。负责资产经营及校企合作的业务部门应当及时将收入合同及相关材料提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应定期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并核实相应的收入进度。对到期应收未收项目及时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确保各项经营收入应收尽收。

5.收费业务归口管理。明确财务部门是收费业务唯一的归口管理部门,校内各部门执行具体收费时必须向财务部门申请收费许可,经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收费,所收取费用由财务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对于不遵照制度执行,私自收费,设立小金库、账外账的行为予以严惩。

6.收费、票据岗位设置精细合理化。合理设置收费业务岗位,将不相容岗位分离,明确收费各岗位职责权限,杜绝因岗位设置漏洞导致的错误或舞弊行为。建立完备的票据申领、启用、核销规定,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使用范围。开展对收费业务、票据使用、库存情况的不定期抽查。

(二)支出風险防控

1.合理编制预算、实施预算控制。抓好预算编制,根据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和业务量,编制科学合理的支出预算。针对批复下达的预算,在财务系统做好项目额度控制,财务系统管理员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调整系统内的项目额度指标。规范校内预算追加调整程序,未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任何人不得调整预算。

2.建立健全财务事前审批机制。建立健全支出业务制度规范,明确经济活动的支出报销流程,办理支出事项的相关规定及支出标准和范围。规范校内财务审批权限,加强支出事前申请控制,明确规定需要履行事前申请的经济事项,在发生相关支出前应当履行支出事前申请程序,经审批通过后再开展相关业务。

3.明确职责权限把好财务审核关。明确支出业务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有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对各类单据进行全面审核。重点审核单据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真实、完整,票据是否真实、合法,是否纳入预算。支出凭证应当附有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4.加强支出的核算和分析控制。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进而改善核算水平和财务信息质量。涉及合同的支出业务需业务部门提供合同材料,同时对分次付款合同加以相应控制,防止超额付款。加强支出业务分析控制,定期编制支出业务及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为学校领导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同时对于支出业务中发现的异常状况,应及时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

5.加强财政性资金结算支付管理。严格执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在财务系统中对支出科目细化分类,明确区分财政支出和非财政支出,对于非财政支出严禁使用零余额资金支付。从零余额账户向自有资金账户转款时,坚持先垫付、后归垫原则,且申请归垫资金与垫付数额保持一致。强化教职工公务卡结算意识,杜绝现金支付业务。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内控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取决于各子系统协同发挥作用,共同指向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风险评估是内控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风险点是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要对象,内部控制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收支业务作为内部控制的系统模块之一,是经济业务的重点控制目标。全力做好资金的收支管理控制,能够为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道松,张庆刚.高职院校经营性资产运作及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2):21-22.

[2]赵丽生,茹家团,李荣,韩华.高职高专院校治理:内部控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16-159.

[3]叶振杰.高校收费管理的若干问题及措施探讨[J].商,Business,2015(46):98-98.

[4]刘福军.高校收入支出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探讨[J].职业,2015(36):159-159.

[5]王宏伟,叶欣,薛毫祥,常来英.高职院校收支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6(27):97-99.

猜你喜欢
风险点内部控制
浅谈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规范高校内控体系加强防范经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