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文本细读

2017-08-24 02:56张海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荷花课文文本

語文是贯穿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基本人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材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文本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

每个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对阅读能力的学习,阅读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的文本细读就是其能力之一,通常很多小学生往往重点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忽视中间内容,导致对文章的理解不到位。所以,老师应该注意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端正阅读态度,并采取合理措施指导学生文本细读。

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老师不注重阅读实践,当学生遇到难理解的文本内容时,老师没有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而是仅仅依靠文本解读的方式让学生抽象的去接受,影响到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锻炼文本细读的能力。另一方面,没有合理的进行知识扩展。通常,老师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一步解读和诠释,同时还对其进行知识延伸和拓展。但是,在拓展过程中,往往具有盲目性,并没有很好的进行知识链接,不利于学生的思路整理,甚至产生对文本理解的错觉。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哪些细读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呢?

一、在语文教学中要采取文章整体与部分细读兼备。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整体内涵的理解,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的细读,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整体,都有其中心思想,作为文章的每个小部分,都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所以,老师在讲解中心思想的同时,不能忽略对段落和语句的讲解,忽视段落的语言特色、表达方式。

如以教学小学三年级《荷花》一课为例。对本文首先要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本文叙写“我”观赏荷花,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初闻荷花清香→再赏荷花美姿→幻化荷花精灵。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好课文,品读课文,陶冶情操,感受荷花之美、情致之美,还能帮助学生学习模仿课文,写好叙事状物类文章。再进行文章的细读,文章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我”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直接描写荷花。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仔细观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借助“一大幅活的画”的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全部。

二、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文本细读规律。小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这要引起小学语文老师的充分重视。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较弱,知识储备较少,因此,每一次的语文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能带给学生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总结文本细读的规律,结合学生的现实状况,进行文本的整理和理解。另外,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带有丰富性和趣味性,以便引发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和思考,同时对难理解的部分进行重点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具体的表达方式。

三、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创设阅读氛围,开展主题活动。对语文文本细读的教学仅仅依靠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老师在课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氛围,定期开展语文文本细读的主体活动。同时,课外的延伸和拓展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要在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充分的理解之后进行的,切记不能只顾着盲目扩展,这样不仅起不到对文本细读的教学,还影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课上老师教授的文本细读的阅读方法,课外搜集与此相近的文章,强化细读能力,加深方法记忆,能够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细读和表达。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独特的思想,对知识的储备和能力水平的高低都会有所区别,那么,对文章的细节也会存在不同的理解,老师应该对这种现象给予支持和认可,试着去理解每一位学生所表达的思想。但是,不管在细读中存在着多少个不同的理解方式,都应该是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基础,偏离文章思想的答案必然是不被认可的。

培养学生文本细读的阅读能力对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质量。

张海华,山东平度市常州路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荷花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