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教学应渗入审美教育

2017-08-24 20:57张淑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潮水诗句古诗词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的性质、地位、目标、理念都有了更高層次的规划,对语文教师及语文课堂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考纲规定的知识,还可以利用教材在课堂中建构起一种新的平台,让各种能使学生身心发生有益变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巧妙地组合运用,适当地融入一些艺术的因素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一、学习古诗词感知绘画美

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所构建的美好世界,若能巧妙利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王维的五律《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将诗与画完美结合的诗句。夜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月光透过青松,静静地洒在山间。山石上流淌着清澈的泉水,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照”与“流”,一动一静,一上一下,仿佛让我们置身于自然美的境界之中,这样的美除了通过诵读和赏析让学生感知,不妨让学生拿起画笔去勾勒自己想象的美好画面,使诗句的内容在学生面前立体化、活起来。再如贺知章《咏柳》一诗,在学习诗歌之前,可以尝试让学生画一画柳树或者教师出示柳树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片中的柳树,然后再学习诗歌,学生能够以自己描绘的情景为依据展开想象,进而比较轻松地理解古诗歌的内容。还有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开篇四句,一幅美丽的画卷便呈现眼前,水势浩大的春江潮水,一轮明月仿佛与潮水一起从海上升起。而一个“生”字又给这幅看似静谧的春江潮水图赋予了生命的活力,使美丽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作品依次描绘了月光笼罩下的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意象,整首诗的构图宛如一幅令人魂牵梦绕的山水画卷。这样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画卷让学生在想象感知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尝试拿起画笔在绘画体验中与诗人的世界产生审美的共鸣。这种读诗作画或者依画品诗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让古诗词的美多样化、立体化地展现出来,让整个古诗词教学的课堂达到一种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的艺术境界。

二、吟唱古诗词体验音乐美

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音律感染着万千读者。《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当然语文课上对古诗词的唱不同于音乐课的唱,它没有音乐课专业,因为我们关心的不是唱的好坏或是否悦耳动听,我们只关心有没有传递出古诗的韵味。无论何诗,有相应的曲即可唱,戏曲也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是用诗歌的语言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之美。还将“大珠小珠落玉盘”进行对比,同时展现出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让读者眼花缭乱,耳不暇接。传神之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更是描绘出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之美。不同的段落,不同的诗句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曲调吟唱,这些形式的变化可有效增强课堂的活力。

三、赏析古诗词塑造人格美

大量的古诗词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对具体的诗词的解读中可以启迪学生反思生命的价值,思考生命的意义。如屈原《国殇》中所表现出的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伟大人格,这样的人格魅力和感召精神可以对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起到一种引领作用。再如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诗句表现出了岳飞立功报国的宏大心愿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作品中还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了出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高度概括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清清楚楚表达出了他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这种思想情怀对我们青年学生的人格塑造有极强的鼓舞力。还有汉乐府《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这些诗句的内容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光阴的珍惜并有效激发起他们去实现生命最大价值的动力。

审美能力的提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古诗歌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如果在古诗文教学中能将其充分挖掘出来,并进行多向正面引导,一定会使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所提升,也会使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充满“灵气”。

基金项目:本课题系甘肃省教育规划2015年度“陇原名师”专项课题《中职语文教学渗透创业创新教育研究》研究成果,课题审批号GSGB【2015】MSZX069

张淑华,甘肃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潮水诗句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六一来了
潮水的秘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静与净
古诗词中的新年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