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证券化的可行性研究

2017-08-24 15:41赵笙贵
时代金融 2017年21期
关键词:物流金融风险分析证券化

赵笙贵

【摘要】阐述了物流金融的概念以及国内发展状况,探讨分析了目前我国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和风险,本文具体研究物流金融证券化进程中常遇到的资产证券化和融资证券化,并以具体案例展开分析。

【关键词】物流金融 风险分析 证券化

一、引言

物流金融(Logistics Finance)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就目前形势我国物流金融业务主要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这种融资模式过于单一,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影响与制约,本身就对物流金融业务增加了太多不确定性。由于我国物流产业大多仍处于粗放的初级发展阶段,经营风险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物流金融风险分析

物流市场中众多的物流企业有着参差不齐的信誉状况,因为考虑到交易成本过高,银行没办法详细审核每笔贷款业务,而且银行很少参与质押物的储存、监管和价值评估,所以某些信用意识浅薄的物流企业可能提供虚假的数据。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收益与风险不对等是导致这种风险出现的本质原因,银行获得大多数利益,物流企业亦会追求利益最大化,物流企业可能会为客户作担保转而向银行提供客户虚假信息,这种虚假信息可能带给银行较大的风险和损失。王元元(2011)在充分分析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基础上,建立物流金融参与方之间的博弈模型,找出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为风险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郭佳(2012)指出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物流企业、融资企业和银行三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可能联合欺瞒银行,因而银行面临一定风险,在物流金融业务中融资企业是其主要信用风险来源。由于很多中小融资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以及管理不完善,所以导致目前银行对中小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与度量相对困难。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扮演两种角色,其作为融资企业的委托人和银行的放款中介人,相比于银行传统贷款模式,某种程度上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降低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损失大大减少。然而,物流金融业务中多种委托代理关系并存的非严格约束性,会使信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无法严格避免。

三、资产证券化和融资证券化

国内苏宁云商曾谋划将自有供应链仓储物业资产转让给某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开启国内供应链仓储物业资产证券化创新运作先河。苏宁云商这是率先尝试门店资产证券化,在深交所最终成功取得资产证券化业务成功融资第一例之后,继而全新探索了物流资产证券化上可行性实践操作。苏宁云商作为实体企业尝试资产证券化创新的经营模式,从而盘活资产增加流动性,拔高了资金运转高效性,更有意义的是,苏宁云商通过这种一定良性资产运营的模式,形成了集物业管理、物业开发和基金运作的闭合循环,最终加快了供应链仓储规模的扩张。

沈玲和李利军(2017)一文中指出物流金融证券化包括物流融资证券化和物流资产证券化。物流融资证券化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来融通资金。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它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资产证券化仅指狭义的资产证券化。事实上,资产证券化就是将流动性较差的存量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强的资产支持证券,实现未来现金流与当前现金流的转换。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它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实体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证券化以及现金资产证券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利用资产证券化提高其资产流动性。

黄娟等(2016)指出一种中小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可行的方式,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指以物流园区作为发起人,发现各中小企业具有预期现金收入的基础资产,但又缺乏流动性,整合园区内这些隐形资产汇聚形成资产池,并将其出售给特殊目的的金融机构,然后由该金融机构将其作为组合资产支持发行一定数量证券,再由投资者购买的过程。李芳乐(2016)结合内外部融资环境和需求,以及分析苏宁云商实施资产证券化需具备的融资条件,研究了苏宁云商传统融资模式的特点和开展资产证券化实施模式与相应的风险管理可保障的措施,结合财务指标分析法与事件研究法对苏宁云商实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最终效果开展综合的评价。

苏宁云商具有强大的物流仓储园区,假如未来能以资产运营的持续创新模式挖掘其真正的潜在商业运营价值,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现金流,辅之有效的基金运作模式,就能够迅速地斩获优质物流资源,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并加快公司建设步伐。虞洋洋(2016)以苏宁云商集团与中信证券合作开展的专项计划为例,根据企业融资与资产证券化的有关理论,研究了本专项计划对获取稳定现金流、产品增信、风险隔离等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得到一些重要结论,为其它持有商业物业的企业开展创新型融资提供参考。

四、结语

从目前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状况来看,距离成熟体系物流金融证券化仍有一段距离,值得提的是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同样是对目前物流金融业务的一种创新模式,有利于物流金融降低融资风险,扩大服务范围,加强规范化操作,能满足更多中小融资企业的资金需求,所以学术上对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研究显得很具有实践意义。伴随着国内经济快速腾飞,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企业融入全球化经济,进行分工合作生产的进程不会改变,企业间物流金融业务也会保持平稳继续较高增长,现行物流金融方案将长期存在并以更加创新的运营模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元元.物流金融面临的信用风险及参与方博弈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3):104-105.

[2]王昕.物流金融運作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4(16):314-314.

[3]沈玲,李利军.我国物流金融的证券化模式探讨——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视角[J].商业时代,2017(2):166-168.

[4]郭佳.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创新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5]黄娟,郭小伟.基于物流园区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企业集合资产证券化模式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8):23-24.

[6]李芳乐.苏宁云商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 2016.

[7]虞洋洋.苏宁云商商业物业资产证券化的案例分析[D].辽宁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物流金融风险分析证券化
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实务的思考
公积金贷款证券化风险管理
交通运输行业的证券化融资之道
合作联盟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