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像上,承包者很贴心地用硬纸板标明“送子奶奶”。
南方周末记者❘冯叶❘摄
在这些神中间,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手握方向盘的“车神”。
南方周末记者❘冯叶❘摄
在香火最旺的正殿,1尊后山奶奶像如今演化出了9尊,甚至各有分工。
南方周末记者❘冯叶❘摄
南方周末记者 冯叶 敬奕步
发自河北保定易县马头村
近日,公号“一席”发表了一篇清华大学建筑系在读博士徐腾的演讲。其中,他描述了自己于2016年底探访河北易县奶奶庙的神奇经历。这篇10万+的公号文章迅速传播开来,奶奶庙瞬间火了。
奶奶庙的神奇之处在于,这里充斥着你能想到以及想不到的各路神仙,比如手握方向盘的“车神”,保佑姻缘的“狐仙”以及分别职掌“消灾、求学、送子”等9大功能的“老奶奶”。它摆脱了以往宗教体系和历史的局限,奶奶庙一位管理员就对徐腾说:缺哪个神仙,随便建一个。
更重要的是,这个简陋的民间宗教场所其实是一桩实行承包制的生意。其中,一个人气中等的庙宇,4年的经营承包费已超过700万元。每年100万的人流量,为这些承包者带来约四五千万元的收入。
奶奶庙所处的洪崖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北15公里处,距北京120公里,山脚下有一个村庄,名叫马头。马头村10平方公里,境内是山,约800户、近4000村民皆环马头水库而居。
为奶奶庙赋予意义的是一则历史传说。易县文化馆编辑公李1990年撰写的一本《后山神话》的书中提到,相传王莽称帝时,易县有一个叫张生香的姑娘,自幼父母双亡,身世坎坷。十五岁时,为了反抗逼婚,她含辛茹苦,逃到后山,一住就是四五十年。老奶奶为人刚强,乐于帮助穷人,又因晚年救了刘秀(东汉开国皇帝),成了后山主神。
由于历史原因,奶奶庙曾遭到一次破坏,如今的奶奶庙正是由马头村村民在改革开放后复建的。但复建后的奶奶庙已与《后山神话》中的奶奶庙大相径庭。用徐腾的话来说,如今的奶奶庙创造了新的神仙和文字标识系统。
复建之后,马头村村民继续经营奶奶庙,通过不断演变的承包制,少数家庭获得了经营权,香火和香客捐赠是他们主要的回报。
奶奶庙的经营之道并不是秘密,但为什么每年还会有上百万人来此朝拜呢?
马头村的媳妇娶不起
农历三月十八日相传为后山奶奶的生日,因此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一至三月十五,是奶奶庙人气最旺的时候。
“香火太旺了。”提起三月初一至十五,五十多岁的村民梁有贵兴奋地用手比划,他向南方周末记者描述,从三月初一开始,山上就是黑天白日,人流不断。人挤人,一直挤到山脚下五六公里。到了晚上,灯火通明,宛若一条夜龙。最热闹的要数三月十四日夜里十二点,钟声一响,所有人都要点香,“可是人多到根本就点不着”。
一年到头,后山要烧掉几百吨香。别看平日里,漫山遍野的彩钢棚都是空的,等到热闹的时候,就会被香火、元宝等填得满满当当。整个后山找不到一个垃圾桶,因为做生意的时候,一寸土地一寸金。
后山奶奶庙人称“华北第一道场”。根据马头村的官方数据,后山一年的人流量大概在150万左右,仅三月初一至三月十五,就有百万人流。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人均50元的消费推算,最热闹的半个月,整座山就可以吃进5000万。
马头村是一个水库搬迁村,现在的居民全部环马头水库而居,领着国家搬迁补贴。村里几乎家家种麻核桃(没有仁,一种手上玩的核桃),早些年产量少的时候,一些纹路罕见的可以卖到几十万,现在产量过剩,卖不上价了。还有人上山挖崖柏(岩石缝里长出的柏树,体积小而密度大),为此送命的不在少数。
“马头村赚钱,就指着这个庙。”梁有贵站在村里,朝北往山上一指说,一个村四千多人,靠庙富起大部分,也有出去打工的,但只有好活儿才出去。
马头村的媳妇很难娶得起。除了要房要车,现在礼金最低也要八万八。这个价钱是易县很多村的几倍。附近的村子没办法,只能跟着涨,梁有贵说:“总之,每一次涨价都是从马头村涨上去。”
马头村的好日子是从改革开放后开始的。“文革”期间,奶奶庙曾被毁。
1988年左右,马头村村民自发复建奶奶庙。然而,庙盖好了,却被易县旅游局接管了。多位村干部和村民均向南方周末记者提到,大约在1990年,县旅游局在后山脚下立了一个山门,门票2元/张。但在接管一年后,县旅游局就放弃了,山门也拆了。
梁有贵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就在县旅游局接管的那一年,后山反常地频频失火。失火大多发生在人流最多的3月,那时候还是春天,树上没有什么叶子,山上一着火,县里都看得见。旅游局不得不派人灭火,一年下来,收的门票钱还抵不上灭火的花费。
对于县旅游局放弃的原因,村支书梁阳旭则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他说,当时是因为门票太贵,引起村民抗议。
县宗教局随后接管了奶奶庙,最终将管理权下放给了村里。
“除了马头村的人, 谁也别想插手”
徐腾在探访奶奶庙时发现,马头村采用了承包制。也就是说,这里其实是个承包到户的寺庙步行街,表面上由宗教法义控制的空间序列,背后其实是各自分离的商业门面。
他没有提到的是,马头村采用的承包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最初一拨复建庙宇的村民被称为老股东,改革开放以后,他们租下了后山土地的使用权,在上面复建了庙宇。
据一位村委干部回忆,他当时与四十多户村民一起,准备复建最重要的正殿。那时候工资每天2元,但他们每户拿出了2000元,交给村委会,建设还要另外出钱。很多人为此背上了贷款。
因为缺乏经费,刚开始复建的庙宇又小又破,但还是很快赚到了钱,来源主要是香火和香客捐赠。梁有贵说,那个时候都是用油桶装钱,装满了之后再装一个大麻包,然后塞到大梁上。等到晚上人少了,股东们围一个圈,开始数钱,数好了再装进麻包,扛下山来。
“数钱要花费好大功夫,最大的面值就是10块。”梁有贵说,现在每天还是装麻袋,只不过,晚上改由当地小银行上去取钱,山下有运钞车等候。
奶奶庙建成现在的规模,花了三十多年。早年赚钱以后,小破庙越修越好,更多的庙宇修建了起来,也有更多的村民想要加入老股东的行列。老股的价格从最初的一股三四百元,涨到了如今的十多万元。
一路增资扩股后,老股东们不愿意继续稀释自己的股份。2007年左右,新的承包制诞生了。由村民组建的承包商,开始抱团从老股东手里承包庙宇的经营权。比如财神殿的承包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是从2017年开始,由14户花了710万,向九十余户老股东承包下来的,承包期为4年。财神殿上一次承包,价格也是七百多万,但期限是6年。
有了新的承包制以后,承包商吃香火,老股东吃承包费。按照权益大小,承包商里又分为大承包商和小承包商。一般来说,大承包商赚大钱,从三月初一赚到三月十五;小承包商只能赚淡季的钱。
在村民眼里,老股显然比承包值钱。“我们都是给老股东打工。”一位承包商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承包费越来越高,经营挣不了多少,还有可能赔钱,但老股赚的钱是不动窝的钱,“就是待在窝里都有钱”。
在承包期限内,老股份亦被锁定,因而变得更加难以加入。村民们说,这些老股将世世代代传递下去,同时还可以转让。据一位村委干部估算,全村八百多户,大约有1/4持有老股。
一位没有股份的村民十分后悔。他本想在一股三四千元的时候买一股老股,但当时家里老人“封建”,认为赚老奶奶的钱不好,没有让他加入。如今不“封建”了,他连承包也承包不起了。十多年来,他再也没有爬过后山,“后山离我一里地,与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止寺庙,后山上任何一个角落,包括停车场、索道、汽车道甚至厕所均有垄断的承包者。比如平日里,后山几乎没有公共厕所,但等到最热闹的时候,就会有人用床单在山上临时围起来一个厕所,向香客收费。
一位外村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除了马头村的人,谁也别想插手奶奶庙。“就算马头村的人,你开车开到奶奶庙的停车场,他也会装作不认识你,照样收钱。”
“庙是村民去经营。”村支书梁阳旭向南方周末记者坦言,比如三个人经营一个庙,五个人经营一个庙。此外,这些庙每年一共向村委会交三十多万元,用于接待三月庙会时,县里各部门的执勤人员。
亦有村干部表示,马头村是以庙养庙,村民其实并不赚钱。但多位村民反映,无论是股东构成还是收入流向,在马头村,均没有公开账目。
就在奶奶庙刷爆朋友圈的第二天,2017年8月7日,易县政府网挂出了县长刘杰的一篇讲话稿。他在2017年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动员大会上说:“加快推进大狼牙山景区五坨三十六峰、洪崖山、柴厂沟域、白沙河流域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要严格落实旅游资源管理办法,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管控,对没有编制规划,未经县政府审批的旅游项目决不允许实施。各乡镇村要严格规范土地、山场等资源的承包流转工作,加强后续监管,绝不允许以承包之名,行旅游开发之实。”
九个奶奶
洪崖山不高,海拔只有716.5米,成年人来回一趟大约需要2小时。按照《后山神话》中的地图,共有39座庙宇分布在整座山上。其中,最重要的庙宇是位于山顶的正殿和奶奶老家。
复建后的奶奶庙大多在原址上重建,不过,现在一些很直白的称呼,如“前殿、中殿、后殿”,过去并不存在。《后山神话》中也没有关于“车神”的记载。
复建和承包了奶奶庙的股东们,实际上一直在根据自己的意愿,装饰自家庙宇。“没事就光琢磨这个,你在想什么,什么对你有意义,想到了什么就去搞一个。”梁有贵说。
在这些神中间,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手握方向盘的“车神”。“车神”保佑开车平安、考驾照顺利。这个创意诞生于中国刚刚有车的时候。
不过,“车神”的创造者已经去世了。而现在的“车神”实际上是个仿造品。新“车神”坐落在半山腰的一个简易彩钢棚里,据村干部介绍,像这样的庙宇,都是村里“有关系”的人,私自搭起来的。
在香火最旺的正殿,1尊后山奶奶像如今演化出了9尊,甚至各有分工。她们分别叫做“文学奶奶、送子奶奶、蚕姑奶奶、消灾奶奶、眼光奶奶”等等。这些名字就用黑色墨水笔,潦草地写在一块块手撕的硬纸片上,立在每位奶奶的脚下。
南方周末记者本已选好了一炷香,但等到烧的时候,正殿管理者却一次拿来3炷,因为3尊奶奶必须各烧一炷。随后,他还用不容置喙的语气,要求南方周末记者再捐3次功德。
快速完成一系列劝香动作后,他随即歪在一旁搭起的简易床上。对于南方周末记者想要听听历史讲解的请求,他只是指了指硬纸片说,“上面有。”
“这是狐仙,保佑姻缘的。”在后山脚下的文化苑,一位女性管理者神神秘秘地向南方周末记者耳语。她手上拿着一张佛卡,上面画着一位袒胸露腿的妖娆女子,旁边是一条九尾狐。
“很多香港、北京来的有钱太太都买这个,买了给老公搁到卡包里。”她继续推荐说,这样可以保佑婚姻不变,没对象的话,求狐仙给找一个好点的,“你顺当点不比什么好啊?”
然而,不同的管理者对狐仙佛卡的说法和定价都不一样。其中一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狐仙是从佛教四大圣地之首山西五台山请回来的,开价100多元;另外一位则说是由本庙的大师从台湾请回来、开过光的,定价216元,一分不让。
看南方周末记者有些犹豫,她们又很快达成了一致:“这是大庙,我们这不敢胡来,伺候老奶奶,不能说瞎话。”作为购买馈赠,南方周末记者还可以获得一条抽丝了的红布,据说有“消灾免难”的功效。
在当地人的车里,经常能够看到“车神”的平安符——一串小葫芦。即便是利用庙宇赚钱的股东们,对奶奶庙也保有某种虔诚。比如一些庙里的管理者,会在每天上午,准时为供奉的神仙上一炷香。
“说来说去,迷信始终围绕中国人的思想。”一位村干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是最早开发奶奶庙的人之一。
(应受访者要求,梁有贵、刘威为化名)
这里充斥着你能想到以及想不到的各路神仙,比如手握方向盘的“车神”,保佑姻缘的“狐仙”以及分别职掌“消灾、求学、送子”等9大功能的“老奶奶”。
有了新的承包制以后,承包商吃香火,老股东吃承包费。按照权益大小,承包商里又分为大承包商和小承包商。一般来说,大承包商赚大钱,从三月初一赚到三月十五;小承包商只能赚淡季的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