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认知及思考

2017-08-24 02:29李晴
时代金融 2017年21期
关键词:创新

【摘要】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市场体制也在进行着转变,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创新理念薄弱、企业战略管理规划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企业如何成为行业中真正的领袖、立于不败之地、可持续发展,只有进行管理创新的变革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才能形成企业自身的利益增长点及核心竞争力。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探析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认知及思考。

【关键词】企业变革 变革管理 创新

人类从原始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发展到今天,代表着整个文明的发展历程已达到一个全新高度文明的时代,人类对于新的发展和要求一直都在不断地追随着,人类社会同样也在不断的经历着一次次的变革与创新,而这些不断变化的变革与创新,每一次都体现着人类文明的飞跃和历史的进步。人类社会如此,企业更是如此。市场环境不断地变化,企业竞争也愈加激烈,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现代企业决策者们面对这种种变化都需要快速的做出决策适应当下企业的发展需求。这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不断的变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变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它在组织资源和环境的改变下,企业的组织环境、管理模式、工作流程等为适应当前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管理变革,已实现企业的平稳过渡。十几年耳闻目赌的市场实践,曾经火热一时的许多明星已经消失,仍有许多知名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当中却又不知所措,有许多发展中的先锋企业却挣扎于市场变化的泥潭之中。这些问题说明企业只有专心练好内功,学会充实自己,才能提升企业在市场环境当中具有一定竞争力。那么,在较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不仅面对诸多机会和资源,同样也面对诸多危机和挑战,怎样才能成就卓越企业呢?然而很多人对于企业变革认为是企业在经营失败后的垂死挣扎,把企业变革当作是一种扭亏为盈的灵丹妙药。这些看法都存有错误的理解,事实上企业变革不仅限于扭亏为盈等短期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企业通过变革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进一步确保企业优势竞争。因此,企业变革也可看作是企业突破成长瓶颈的最佳选择和必然路径。本文对企业变革进行以下几点探讨:

一、企业应秉承管理创新精神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创新能力的较量。企业需要在管理当中不断寻求创新精神,因为没有创新,企业就无法实现变革,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改变企业当中那些陈旧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管理模式。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体制的转变以及品牌竞争的激烈化,企业决策者依旧停留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滞后思维中,对于企业的发展意识并没有及时更新,企业对于经营结构与营销策略的变革并没有从新的市场经济的角度进行考虑,严重导致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员工不存在危机感、企业内部机构繁杂,最终使企业步步陷入困境。

二、企业变革应具有前瞻性,与时俱进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世间万物,都不存在永恒的,都是在变动不定的。而我们对于平衡和稳定的追求只是相对短暂的,个人如此,企业也是如此。现代企业决策者们必须顺应市场环境不断地变化,企业竞争的加剧,不断升级的消费者需求等等的变化因素,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进行企业革新,才能更好地在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中乘风破浪,以此保证企业的经营机制、管理模式、营销策略、决策能力等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无阻碍的飞速发展。于此反之,企业如果仍旧沉浸在陈旧的管理体制当中,做着计划经济的美梦,这样只会导致企业深陷无穷的困境之中,依旧站在最初的水平线上。所以,企业变革应具有前瞻性,与时俱进,更应遵循企业在不停发展变化的基础上进行求新变革。

三、企业变革要有适度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一体化,现阶段的企业发展已经进入到全面化,多样化的时代。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就要把握企业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变革大趋势。因此,企业变革更应该着眼于企业的整体规划,更应该进行适时适度的变革。企业变革更应遵循内外部环境、市场状况等进行有条理的规划,切记变革不能有盲目性,更不能以偏盖全。企业更应该认真分析内部经营机制、机构管理、技术水平、员工的思想意识以及企业的经营理念等,更全面的做好市场调查、行业状况调查,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可能制约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由于变革对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因素。因此,企业变革切记盲目改革,顾及全局,探寻出适合企业变革的方案,通过一点带动全局,进行整合的变革。

四、企业变革要彻底

企业的变革一定要做到彻底,要做到不留后患,不僅要变革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更不能半途而废。有些企业花费很大精力进行变革是想提高生产作业的效率,其具体表现为短期内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是随着新经济现象的出现,许多从事实体行业的企业会发现,对这种短期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产生一定质疑。因为短期内追求利益最大化将导致企业的生命周期被缩短。最后人们逐渐发现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才是企业变革的核心目标。所以,企业在变革过程当中要清除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目标,稳定企业机体的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变革思维宣传

任何一项变革工程都必须实行“内部认知”,宣传变革思维,化解人性的弱性,才是保障变革的先决条件,并把企业思维植根到每个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要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日标、路径、方法等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变革中,把每个人心中想法对变革的影响考虑进去,有效地推进变革的进展。

变革不仅限于企业对技术的改进,也不仅限于对企业体系的重塑,而是对企业的经营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进行根本上的改变。问题的关键在于优秀企业变革的紧迫感与行为往往都受企业现实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企业领导人难以接受变革对企业的折腾,以及企业创新对企业本质的改变,难以自我反省。这种陈旧的观念制约着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宣传变革思维,化解人性的弱性,才是保障变革的先决条件。

六、企业第一领导人要做启动变革的核心按钮

企业第一领导人在最初的创业过程中,是极具主动性和革命性的,并且敢于承受失败。但是,创业成功之后,企业运营到较高级的阶段之后,他们的市场敏感没有了,对自己产品和服务的真实竞争力了解不够了,对企业运行的实际效率不清楚了,很多工作都交给信任的人或各层级的经理了,自然的就成为了企业形象首脑和代言一人,只坐在大班椅遥控指挥,对关键数据进行把找,渐渐脱离了运营实际,因此而无法知道真实的成本究竟有多高。大海一样波涛汹涌的市场,企业这艘航船在行进中时刻都面临着灭顶之灾。所以,作为企业的第一领导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睡在功劳薄上吃老本,因此,当企业适应环境的机能不断下降时,变革是唯一的选择,而变革的最终决定权在于企业第一领导人,他也是启动变革的核心按钮。

七、要有认真变革的愿望

在变革实施前要能倾听员工真实的声音,尤其是那些忠诚于企业又有能力的骨干声音,要愿意倾听商家客户的真实意见和高管层之间不同的意见,要花精力参与变革的整个过程中。至少要有“上、中、下”三策,深刻分析利弊,要变革,就要拿出高明的策略推动变革,坚定地支持变革,要有变革的决心和思路参与到变革过程中来,不能把主要精力用来关注当前的短期利益而勉强推动企业变革,这样是难以在企业体系中有效地运行的。

八、人性化得到释放

推广人性化的企业理念,做好人的细节工作,老板关心总经理,总经理关心部门经理,部门经理关心部门主管,部门主管关心部门员上从上到下去推行相互关心的价值观,使整个公司呈现出非常和谐和高昂的士气,使沉闷的空气活跃起来。使人性中最基本的尊重需求释放出来。更新企业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让优秀员工走上管理岗位,使公司机构达到科学、合理、严谨;使机关工作达到精干、高效、有序。

九、营造企业文化、更新员工思想

培养一个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风雨历程的过程,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中子往往是老板长期坚持和经营的一种风格然后经过企业产经营各环节的目标化、日常化、制度化的改进活动,使企业管理水平渐进地、螺旋式地上升,从而促进企业以较快的速度平稳发展、因此“持续改进管理”既是一种可操作的管理变革模式,也是一种指导实践的管理哲学。持续改进管理是比革命性变革具有更广泛适应性,更现实可行。

然而,对企业领导人来说,始终要准备面对企业变化、变革和持续改进,不管您的企业现在有多优秀。优秀的企业总有常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做到行业领先时发现自己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了,这种自满意识一旦产生,企业内部的自我约束就会减弱,企业可能随时会被竞争对手赶超。《基业常青》这本书中有一些精辟的描述,比如,高瞻远瞩的公司一般通过以下方式来鼓励自我持续改进:内部品牌竞争;退出低利润市场;重新定位再进入:开展头脑风暴;引发新思想:从竞争对手的角度思考:加强危机意识等等。

十、变革步骤设想

第一,创造危机意识:考察市场和竞争现狀,识别并讨论危机、潜在危机和重大机遇。

第二,组织坚强的变革团队:建立强有力的领导联盟,组织一个有力的群体来统领变革,鼓励群体成员协同作战。

第三,构建远景:构建远景规划,以此指导变革。设计实现这-远景规划的战略。

第四,广泛沟通远景:利用各种可能的媒介手段,与成员沟通新的远景规划和战略。通过领导联盟的示范来传授新行为。

第五,授权员工为远景而努力:扫清变革途中的障碍,改变严重损害远景规划的体制和结构;鼓励冒险,鼓励非传统的观点、活动和行为。

第六,创造近期战果,奖励有关人员:为有形的绩效改进做出规划,实现这些绩效改进,对相关执行人进行奖励。

第七,巩固战果并再接再厉:利用日益提高的信誉,改变与远景规划不一相适应的体制、结构、政策;提升有力的执行人,利用新项目变革推动再次激活整个进程。

第八,将新行为模式深植于企业文化:阐明新行为与企业成功之间的关系,利用各种手段,确保领导的开发培训和后继有人。

以上是对企业进行变革思路的初步设想,仍在探讨和摸索之中。但是,变革是一件艰巨复杂的工程,任何超越时问、空间、环境的变革时机,都会把正确的变革推向错误的结果。因此,我们不但要果敢地推动企业变革,还要认真的把握时机,确保变革的成功。抓住机遇,适时、适度地变革企业管理,使之能更快速的发展、壮大,更能适应社会、市场的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毛庆全.诺信公司高科技事业部变革管理案例研究[D].吉林大学.

[2]王宝强.浅谈企业变革管理与创新[J].管理观察,2013(06).

[3]Theresa M.Welbourne.重塑变革管理[J].北大商业评论,2015(08).

作者简介:李晴(1989-),女,河南信阳人,信阳农林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学。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