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商业银行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

2017-08-24 20:16李玲玉唐云姚俊辉
时代金融 2017年21期
关键词:风险防范银行

李玲玉+唐云+姚俊辉

【摘要】国家助学金贷款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银行,高校三者协同帮助贫困高校生的银行贷款,是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该政策自出台以来,推行过程十分坎坷。国家助学贷款呆账坏账率屡屡居高不下,给各个银行带来的风险以及成本远远高于其收益。本文从银行角度出发,主要分析了助学贷款风险成因以及防范措施,帮助银行更好地规避风险,从而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良性持续开展。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 银行 风险防范

一、引言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利用金融手段对贫困高校生进行资助的主要措施之一,有利于实现教育机会平等,公正,扩大银行业务范围,积累银行潜在客户。

根据教育部的文件,2012年全年共向263.45万高校学生发放149.03亿元国家助学贷款,2013年~2014年助学贷款申请人数以及贷款发放金额呈逐年缓慢上升趋势,2015年国家助学贷款标准提高实施后,助学贷款金额骤然增加,2015年全年共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19.86亿元,较2014年增加了52.87亿元,增幅达到了31.66%。而2016年全年共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63.21亿元,较2015年增加了43.35亿元,同比增长19.72%。由此可见,全国高校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各大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并扩大国家助学贷款的业务规模,推动该项政策更好地实施,为全国贫困的学生解决困难。

但是由于助学贷款在制度设计与政策实施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其实施效果预期与初衷有较大出入。商业银行作为国家助学贷款中重要一方,对解决贫困大学生就学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银行角度研究助学贷款的风险因素,规避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有着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家助学贷款的银行风险的特征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部门贴息,高校推动,银行系统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倡导的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就学难题的政策性银行贷款。其风险具有如下特征。

(一)政策可变性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化利润为经营目标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到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的影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会触犯国家的政策。政府在不同时期可以根据助学贷款实施情况而调整政策,可能会打击商业银行逐利性。

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所具有的政策性,政府对该项政策的实施做出了相应的扶持与补助。例如建立了国家代偿机制。大学生在读期间的助学贷款利息由财政部门补贴,免征助学贷款营业税且助学贷款期限适度延长。但是政策的出台与政策实际执行所得的效果之间又存在着差异,例如商业银行在助学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高额呆帐坏帐,可以由各经办银行核总后,按照其实际金额在所得税之前实核实销。表面上办理该业务的商业银行获得了优惠,实际上商业银行背负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负担。

(二)信用不确定性

国家助学贷款采用信用贷款形式,贷款人凭借承诺即可获得贷款,无需抵押或质押。而对于银行来说,贷款人的诚信决定了银行能否如期收回贷款。但是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大众的社会诚信观念意识浅薄。同时银行无法完全掌握贷款人的真实资信状况,亦无法审查学生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信息的不对称加剧了银行信用风险的不确定性。

(三)管理过程复杂性

国家助学贷款业务量庞大,而单笔金额较小,贷款对象分布范围广泛,还款时间跨度大。从贷款发放至收回贷款期间,工作量巨大。办理贷款期间,银行方面对该项业务的审核过程十分的繁琐,因此众多程序产生的工本费更加大了助学贷款业务的成本。作为贷款人的大学生毕业后流动性相当大,银行方面对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收入以及联系方式等难以进行完整的动态管理。如对异地就业的毕业生发生催缴追偿行为,仅仅追索费用也远远高于利息收入。

(四)长期贷款呆滞性

根据相关文件《关于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若干意见》,国家助学贷款最长期限和还本宽限期均有所延长,分别从14年延长至20年和从2年延长至3年整。且国家助学贷款实行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这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与收益性,影响银行清债能力,与资金管理目标“三性”相违背。期限跨度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贷款,加之毕业生流动性强,就业不稳定,掌握贷款人信息与催收贷款的难度随之加大,危及银行稳健经营。

三、对于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防范策略与措施

(一)构建贫困认定体系,提高内控水平

建立起包含贷款人本人及家人基本信息,本人及家庭经济状况指标,突发状况等指标的认定体系,通过体系确定权重,分析学生贫困程度,建立其较为科学合理的评审指标体系、评审方法、评审模型,更加科学合理地,人性化地选择贷款对象,加强与高校联系,源头管控贷款质量;简化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办理手续,增加国家助学贷款办理窗口,增设营业网点数量。

(二)细化国家助学贷款种类及标准,采用多样化还款策略

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较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各学生家庭背景,专业选择,就业前途等情况不尽相同。引入针对于国家助学贷款的金融产品模块化设计模式,在标准化模式下,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增添或者调换部分模块和敏捷制造产品的方式,达到快速贷款差别化需求的目的。根据研究,模块化的金融产品设计可防范金融风险,降低交易费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和技术的共享,进而增加金融产品绩效。另一方面,多样化的,弹性化的还款方式增加还款方式与学生还款积极性,减轻银行风险。

(三)建立差別化风险监控制度,强化边缘贷款动态跟踪与监测

对于情况正常的贷款,应当做好维护和深度开发工作,并提供持续的、优质高效的服务。对于需要关注的贷款,应当做好跟踪管理工作,对贷款人的去向,收入等相关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密切监测风险变动情况,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方案,及时规避潜在的不良贷款。通过网络,电话等多渠道方式通知学生及时还款,尽可能保证担保的有效性,防范潜在风险。关注客户资产的变动情况,抓住时机,并对可以的贷款采取果断的方式或依法强制清收。

四、总结

根据近五年全国高校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需求趋势来看,商业银行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但是其中存在的风险需要商业银行做好风险防范管理,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措施,降低银行的成本与风险。国家政府的政策变化、贷款学生个人信誉的不确定性以及庞大的业务量导致银行系统管理的复杂性和巨大的工作量等因素都会给银行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首先就要构建完善的认定和管理体系,提高银行的内控水平,降低银行风险。其次,细化业务种类与标准,采取多样化的还款方式,降低业务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客户的还款意愿,且简便多样的还款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助学贷款的呆账坏账率。建立差别化制度,对待不同的贷款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加强对边缘贷款的动态跟踪与监测,采取多渠道的风险防范,降低银行风险。

参考文献

[1]冯雨濛.商业银行发展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

[2]肖君丽.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利益分析[D].东北大学,2013.

[3]杨守涛.中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演化历程及其特征——基于典型政策文本的定性描述[Z].2013-10-31.

[4]徐丽萍.银行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J].才智,2013,(8).

猜你喜欢
风险防范银行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银行金融理财风险研究与对策
信用证软条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