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的江苏省经济增长质量分析

2017-08-24 08:58王娣蒋涛
时代金融 2017年21期
关键词:熵值法江苏省

王娣++蒋涛

【摘要】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本文构建了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基于时间维度视角对2005~2015年江苏省的总体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基于空间维度视角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5年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江苏省经济增长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经济增长稳定性亟待加强;同时,即便是经济增长质量较高的城市,子系统也存在得分较低的情况,经济增长存在薄弱环节。

【关键词】熵值法 经济增长质量 江苏省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得到巨大积累,但与此同时,生态破坏、能源消耗以及贫富差距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结合我国经济增长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大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是“十三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这表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不是难点,而如何进一步解决经济增长中的种种矛盾与问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才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本文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的优劣程度,具体而言,是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所做的综合评价,可以由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与分配、科技与教育以及生态环境来反映。

早期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研究较多地关注经济增长的效率和社会财富的积累。如卡马耶夫认为经济增长质量一方面是使用资源的规模扩大,另一方面是利用效率的提高[1],温诺·托马斯则认为是将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综合起来产生的效益[2],王积业认为经济增长过程是生产要素积累和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结果[3]。之后Barrow R J把收入公平、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等因素纳入经济增长质量的范畴[4]。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也逐渐加入生态环境、人民福利、人本因素等,如毛其淋[5]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效性、持续性、稳定性、分享性五大方面较全面地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李岳平[6]构建的体系涉及经济的稳定性、技术进步的贡献、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居民生活、增长代价六大领域;王玉梅[7]认为建立测评体系时应考虑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经济增长效率、经济结构、产品质量、资源环境情况、人民生活水平等六方面,从这6个角度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此外,学者们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如任保平[8]等人构建了内涵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以及国民经济素质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从六个维度出发,测度了进入新常态后2012年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得分。李佼瑞[9]等人通过建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线性加总法,计算我国西部十二省份的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发展值,对各个省份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分析,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刘燕妮[10]等人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1978年到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和各要素之间的失衡程度。总结相关研究可以发现,采用主观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未考虑数据自身的特征,缺乏准确性;而因子分析法易忽视或低估福利分配、生态环境等关键因子在评价中的作用,进而影响最终对于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综合评价。

江苏省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七万多亿元,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10.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7995元,比全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38644元。对其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对江苏省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由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科技与教育、福利与分配、生态环境5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基于时间维度视角对2005~2015年江苏省的总体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基于空间维度视角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5年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分析经济增长质量情况,以期为全面提高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参考。

二、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界定了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测评体系(见表1)。表中各指标的权重由熵值法确定。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为了避免主观确定权重的人为因素影响,本文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熵值法赋权的特点是在所评价的样本中,同一指标之间的数值差别越大、则权重越大。

1.形成原始矩阵。假设现有m个评价对象M=(M1,M2…,Mm),每个对象都有n个评价指标D=(D1,D2,…,Dn),被评价对象Mi对指标Dj的值记为xij(i=1,2,…,m;j=1,2,…,n),形成m×n评价矩阵X=(xij)m×n。其中,xij为第j个指标下的第i个被评价对象的值。

2.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3.计算第j项评价指标,第i个评价对象的特征比重。

三、江苏省经济增长质量评价

基础数据来源于2006~2016年江苏省统计年鉴、201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公报。按照上文所述研究方法分别得到江苏省2005~2015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整体得分变化趋势(图1)以及2015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格局得分及排名情况(表2)。

(一)江苏省经济增长质量变化趋势:时间维度

由图1可知,在结构方面,得分由2005年的0.13上升到2015年的0.26,除了2011年的评价得分略有下降以外,其余每年经济增长的结构得分都在逐渐上升,这表明江苏省这11年来经济增长的结构不断优化。其中,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投资率和消费率的贡献最大,这主要得益于近些年,江苏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了发展的重要位置,深入实施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战略,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投资优惠政策等举措。在稳定性方面,通货膨胀率的权重最大,数值为0.041,其次为经济波动率,数值为0.022,江蘇省近11年来的经济增长稳定性评价得分总体上没有显著提高,这表明对经济增长稳定性方面的调控亟待加强。在科技与教育方面,得分上升幅度最大。这主要得益于在“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开展了一系列提升科研质量的行动,率先在全国明确提出教育科研要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在福利与分配方面,得分整体呈现波动上升,人民生活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在生态环境方面,得分提升不是很明显,主要因为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过大,拉低了整体得分,说明生态环境仍然需要重点关注,着重控制好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积极顺应人民对良好环境的期盼。总之,2005年以来江苏省的经济增长结构得到了优化,科技与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需要重点调控,尤其是要稳定通货膨胀率;另外一方面,经济增长质量只是相对于原有的水平取得了进步,在今后的发展中依然要持续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致力于解决生态破坏、能源消耗及贫富差距等等社会和生态问题,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二)江苏省经济增长质量域内格局分析:空间视角

由表2可知,得分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城市分别是苏州和南京。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最高的苏州主要归功于经济方面指标的贡献,但是,科技与教育水平仍需进一步加强。南京总体经济增长质量得分较高,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其特殊的政治职能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同时,南京的高等院校众多,科技与教育水平实力强大,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但是在经济增长的结构、福利与分配方面,南京市的评价得分并不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继续重点优化经济增长的结构,着重福利变化与分配情况。在苏南城市中,镇江经济增长质量得分最低,观察可知,镇江的经济指标排名靠后,同时生态环境指标排名也较为靠后。苏中城市中,南通的经济增长质量得分较高,在全省中排名第三位,这与南通优越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同时南通的建筑行业、纺织行业在全国来看发展都是较好的,也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在苏北城市中,徐州经济增长质量评价得分较高,排名第五位,徐州的重工业基础较为扎实,但是福利与分配方面需要着重关注,宿迁经济增长质量评价得分最低,主要因为宿迁发展基础过于薄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即便是经济增长质量综合得分较高的城市,其子系统得分不一定都高,也就是说,各子系统得分与综合得分并不是一一对应,这也表明,经济增长质量综合得分较高的城市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控,其经济增长质量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总的来说,江苏省近11年的经济增长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经济增长结构得到了优化,科技与教育水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待加强。(2)经济增长质量综合得分高的城市,其子系统也存在得分较低的情况,表明经济增长质量得分较高的城市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重点对这些环节进行调控则可有效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针对出现的问题,未来江苏省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不再继续沿用粗放型发展方式,通过调结构和深化改革来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双重提升,同时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增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防止和抑制需求膨胀。(2)走因地制宜的发展路线,不同地区需要根据发展现状和区域特征制定发展战略,重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参考文献

[1]卡马耶夫.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5-11.

[2]温诺托·马斯,等.增长的质量[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157-164.

[3]王积业.关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宏观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0,01:11-17.

[4]Barro R J.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J].Wording Papers central Bank of Chile from Central Bank of Chile.2002:1-39.

[5]毛其淋.二重经济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演进[J].经济科学,2012,02:5-20.

[6]李岳平.经济增长质量评估体系及实证分析[J].江苏统计,2001,05:19-22.

[7]王玉梅.如何建立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经济管理,2006,13:32-35.

[8]任保平,韩璐,崔浩萌.进入新常态后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测度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08:3-8.

[9]李佼瑞,白桦,赵琎.基于空间视角的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125-130

[10]刘燕妮,安立仁,金田林.经济结构失衡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02:20-35.

[11]鈔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04:26-40.

[12]肖欢明.基于绿色GDP的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4,(09):27-29.

[13]何强.要素禀赋、内在约束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J].统计研究,2014,(01):70-7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L123),我国经济活动空间格局演化机制与福利效应研究。

作者简介:王娣(1992-),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学;蒋涛,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熵值法江苏省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江苏省政区图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
江苏省政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