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
【摘要】自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以来,国家电台的军事节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黨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人民军队形象的窗口、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防政策的重要渠道。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电台军事节目在继承革命传统、担当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努力改革创新,打造国家电台军事节目全媒体矩阵、创新军事新闻采访流程和编辑方式,树立新时期国家电台军事节目的品牌。
【关键词】军事广播 国防时空 新媒体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1940年12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电台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中央军委三局九分队的现役军人。①开播伊始,电台就承担着传递党的声音、发布我军战报、开展舆论斗争等军事宣传使命,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央电台军事节目为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代代军事广播人努力使军事节目保持长盛不衰的影响力,让国家电台军事节目品牌深入人心,其秘诀就是永不停止地改革与创新。
一、国家电台军事节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军事广播工作诞生在抗日的烽火硝烟之中,与人民广播事业同步,至今已有77年光荣历史。在战争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重视军事广播工作,除了对军事宣传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和支持外,还亲自撰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广播稿件,在我党新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如何才能对千里之外的志愿军部队进行及时指导?如何向前线官兵传达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志愿军将士的英雄事迹怎么才能被及时广泛地宣传?1951年5月,经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元帅和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元帅批准,中央电台创办了面向全国的广播军事节目《部队节目》,之后该节目在经历了《解放军生活》《人民解放军》《人民子弟兵》和《军事生活》等几次易名后,于1999年更名为《国防时空》。
国家电台军事节目名称的变化能透射出节目定位的发展,这其中既有与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建设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又有引领方向的涉军事内容。但无论军事节目名称怎样变化,始终不变的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始终高举的是政治家办台的指导思想,始终坚守的是中央电台的品牌价值理念。
1962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国庆游行队伍,他看到转播国庆活动实况的中央电台播音员和技术人员后,对身边的周恩来总理说,我们说话别人听不见,他们说话全世界都能够听得见,广播就是重要。接着,他又以一些国家发生政变总是先夺取广播电台为例,强调指出,广播电台要掌握在可靠的人手里。此后,他又多次专门批示:广播不能中断,打起仗来不能没有声音。②
(二)展现人民军队形象的窗口
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央电台军事节目的制作理念也在不断创新,但军事节目作为展现人民军队形象的窗口的职责始终没有改变。专业作家魏巍创作的新闻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最早刊播于中央电台《部队节目》,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后,几经修改刊于《人民日报》。“最可爱的人”成为人民解放军形象的代名词之一,也起源于中央电台军事节目。
和平建设时期和边疆保卫战阶段,广播军事节目确定了“立足部队,面向全国”的节目方针,宣扬先进典型,鼓舞官兵斗志,积极报道“双拥支前”工作,是这一时期的报道主线。雷锋、朱伯儒等一大批军队典型,经中央电台军事节目宣传后,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电视等媒体的冲击,为适应听众需求的变化,中央电台军事节目的传播理念逐渐转变为“宣传人民军队,传播军事知识,进行国防教育”。这个时期,除了张子祥、徐洪刚、华益慰、方永刚等典型人物报道外,军事节目增加了军事知识、军事历史、国防法规等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听众。
在互联网背景下,军事信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2003年以来,“发布权威军事新闻,关注世界军情动态,传播现代国防理念”成为《国防时空》节目的传播理念,军事节目一改过去大时段录音专题的风格,向“短、小、快”的军事新闻转变。从狭义层面上讲,此时的广播军事新闻可以理解为一切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资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更加重视国家电台舆论阵地的作用,重大军事行动、非战争军事任务、重大政策出台、重要时政活动等都赋予中央电台军事节目优先采访权、发布权和解释权,国家电台军事节目与部队中心工作靠得更紧密,对部队的指导性进一步加强。这一时期军事节目的文风更加朴实,报道更接地气。
(三)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防政策的重要渠道
新世纪以来,为满足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防政策的需求,中央电台积极对军事节目进行改革,加大军事评论比重,加大中国国防政策的宣传力度。《国防时空》相继开设了《一南军事论坛》《周末点兵》《央广军情观察》《今日关注》等评论性子栏目,中国之声晚间黄金时段开设固定评论栏目《晚高峰观军情》。《中国海军出现在亚丁湾,世界不要惊奇!》《琉球群岛主权归属问题值得研究》等评论性报道多次被美联社、路透社、共同社等海外新闻机构转载。
近年来,无论是我国公布国防预算开支,还是发布《国防白皮书》,抑或是每月国防部例会,中央电台《国防时空》《晚高峰观军情》都要进行重点报道。可以说,国家电台军事节目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防政策的重要渠道。今天,伴随着中国军队走向世界的铿锵步伐,中央电台军事广播记者也多次走出国门,参与中外联演、环球航行、维和护航、海外撤侨、应急救援等任务,他们全时报道中国军队行动、传递新国家安全观、树立大国良好形象。军事节目也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军队的窗口。
二、国家电台军事节目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伴随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传统军事广播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沿袭了几十年的“我说你听”单向传播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当听众来信和来电明显减少,军事节目策划者感受到了危机。作为中国广播的引领者之一,国家电台军事节目有责任、有义务冲破束缚,在革新中破浪前行。
通过大数据的比对和分析,今天的国家电台军事广播节目面临多重挑战。
一是来自新媒体的挑战。一篇军事题材的报道在中央电台广播频率滚动播出会产生较大影响,而往往引爆舆论场的却是这条广播新闻的新媒体化。传统广播听众数量出现负增长,产能分布与受众需求之间的错配突出,传统的广播节目被边缘化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与传统军事广播渐行渐远。相较于其他传统媒体,伴随性、移动性曾是传统广播的优势,但在4G技术和智能终端逐渐普及的今天,这些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音频移动客户端通过个性化、强互动的传播模式,改变了广播受众的用户体验和收听习惯,再加上手机广播与传统广播在收听高峰时段的重合性,对传统军事广播造成很大冲击。
二是来自传统媒体的挑战。根据军事保密相关规定,在我国开设军事媒体、节目需要军委主管部门批准。但一些地方电台、电视台和都市类报纸,为规避监管,以开设国际类栏目为名,实际按军事栏目模式操作,客观上也分流了传统军事广播的受众。
三是来自自媒体的挑战。一些退役军人、专家教授、军事发烧友以敢说、敢评论闻名,言论或真有其事,或夸大其词,或捕风捉影,而这些言论客观上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形成了很多千万粉丝级的“舆论领袖”,分流了军事广播的受众。
四是来自国内外舆论环境的挑战。传统观念认为,中央电台军事节目是对国内广播,而今天,内宣与外宣之间的界限早已被打破,在国内开展报道也要考虑国际传播特点。传统的“内外有别”式的宣传经验已不再有效。
必须指出,新媒体、传统媒体、自媒体等既是国家电台军事节目的竞争者,也是有着巨大能量的合作伙伴。如果运作得好,或可以引领、推动传统军事广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其能在更宽、更广的平台上传播。中央电台搭建了自己的多媒体平台,使军事广播内容能更方便地实现伴随收听、点播收听与可视化传播。传统的《国防时空》《晚高峰观军情》等军事节目放在商业新媒体平台上,依然可以获得很高的关注度。自媒体平台具有表达接地气、传播个性化的特点,军事广播加强与其互动,也能产生引导舆论的效果。
同时也要看到,在涉军事内容平台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中,其准确性与权威性并不尽如人意。一些商业媒体微博、微信和头条号等为吸引粉丝,经常捕风捉影、无端猜测军队人事变动、军力调整、新武器研发等消息,其可信度并不高,这对国家电台军事节目的澄清性报道产生了需求。例如:2013年2月4日晚,中央电台《国防时空》编辑发现有一些互联网账号转发武汉一奥迪军车撞人、司机打人的事件,如果事件进一步发酵,将严重影响军队形象。编辑连夜与有关部门核实情况,撰写了澄清新闻。经“CNR国防时空”微博发布后,立刻有3000多人转发,1400多人评论,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浪头条等国内多家网站相继转载,有效平息了事件的炒作风波。2016年至2017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过程中,部分新媒体平台发布了很多猜测性报道,但只要中央电台军事节目发布了消息,相关新闻立刻会被引用,猜疑也会被澄清。事件再次证明,无论媒体环境如何变,国家电台军事节目“权威与真实,客观与理性”的优势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三、适应移动互联时代发展,创新广播军事节目机制与流程
今天,单一的声音元素已不能满足军事广播受众的需求,固定的播出时段也无法满足移动互联时代的用户体验。国家电台军事节目必须打破时空界限,内拓外延,对军事广播内容生产流程进行整合和再造。同时,军事广播人敏锐认识到,国家电台军事节目的改革,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与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相协调,与中央电台整体改革战略相适应,建立起适合国家电台军事节目的改革发展路径。
(一)拓展军事广播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今天,当声音不限于无线电发射塔这个传播渠道时,当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可以实時传播声音和图像时,当手机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手段时,军事广播的内涵也应不断拓展,不能仅限于录音报道、连线报道等广播形式的报道,应逐渐树立大广播思想。2017年4月,大兴安岭发生森林大火,中央电台《国防时空》微博平台发布了几十秒的视频短片,内容涵盖森林大火的火情、武警官兵扑救的画面,短短几个小时就获取了几十万的点击量。2016年7月,有关“南海仲裁案”一事,中央电台《国防时空》微信平台策划了《如果联合国有了朋友圈,一定炸了锅》作品,新颖的传播方式引起海内外受众转发。在传播过程中,国家电台军事节目的品牌价值得到有效提升。因此,能够体现军事新闻价值的文字、录音、微视频、手机直播、图片、H5、动漫、音乐、游戏等都可被视为广义的军事广播传播内容。
(二)打造国家电台军事节目全媒体矩阵
近年来,中央电台军事宣传中心编辑部在办好广播节目同时,积极拓展建设《国防时空》新媒体品牌集群。逐步建立了“CNR国防时空”实名微博、“CNR国防时空”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CNR国防时空”头条号、“中国之声国防时空”一点资讯号、“国防之声”互联网专题网页和基于全军政工网的“国防之声网络电台”,初步形成了国家电台军事节目全媒体矩阵。同时,这些新媒体平台与中国之声、央广网等建立了信息互转联动机制。一旦有重要新闻发生,可同时将信息推送到2000多万用户的手机与电脑屏幕上。为加强立体传播,《国防时空》还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科技日报》等建立了合作机制。
当听众变成了粉丝、受众变成了用户,军事广播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加快推进军事节目改革。今天,当军事广播编辑们在“CNR国防时空”系列全媒体平台发布新闻后,瞬间收获数百万条反馈已经不再是新鲜事。2015年3月30日,中国海军执行也门撤侨任务,“CNR国防时空”微博发布了《祖国派军舰接亲人们回家》的消息,12小时阅读量达417.7万人次,转发5750次,评论1659条。中央主流媒体很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都转载了“国防时空”发布的图片,一系列的新媒体报道与广播报道互为呼应,有效提升了国家电台军事节目品牌知名度,也加速了媒体融合的速度。
(三)创新军事新闻采访流程
近年来,中央电台军事节目《国防时空》积极探索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道路,实施全媒体流程再造,对原有组织结构与生产链条进行重构,建立全新军事传播机制,以适应整合新闻生产流程的要求。
传统媒体时代,时效性以天为计算单位,在新媒体竞争环境下,时效性以秒为计算单位。以往军事广播记者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录音采访、录音整理、稿件撰写和送审播出。在直播已经常态化的今天,军事广播记者应树立起分秒必争的新闻时效观念。只要得到授权,可以现场直播的题材,大都进行广播直播和手机图文视频直播。由于军事节目广播时段相对固定,而新媒体平台是全天24小时开放。所以,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突发事件采访时,如果记者数量不足,不能进行广播与新媒体同步采访,一般要求军事记者本着“新媒体优先”的原则,先发图片、微视频以及文字快讯,再进行广播直播连线,最后采制录音报道和全媒体深度策划。
军事广播编辑部实现全媒体转型后,后方编辑全程融入前方记者采访过程,协助记者进行选题策划,提供采访建议与写作角度,保障宏观资料与背景信息。前方记者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强大的编辑团队支撑。通常情况,前方记者只需要提供素材或半成品,后方编辑进行新闻产品的再加工,由团队共同生产出全媒体新闻产品。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19时45分,新疆军区派出两架直升机飞往震区。3分钟后前方记者陈欣同后方编辑部连线,4分钟后微博发出快讯《新疆军区直升机紧急飞往于田震区勘察》,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在20点的整点新闻转发,迅速被中国新闻网、凤凰网等20多家新闻网站转发,该报道先于其他媒体半小时发稿。
(四)创新全媒体编辑模式
中央电台军事节目沿袭了多年的采、編、审、录、播的线性操作流程,经过几轮深化改革,《国防时空》编辑部率先实施了非线性工作流程。所有前方记者或值班编辑发现重要线索后,可直送值班主任或审稿人。审稿人有权现场摘编“微博快讯”发布。广播编辑也会根据新媒体平台阅读量、转发量、评论量调整广播编排顺序,比如对新媒体平台上关注度高的新闻,可根据情况配发点评或深度解读,对新媒体关注度低的新闻则编成简讯或综合稿件摘要,甚至舍弃。
随着《国防时空》由广播编辑向全媒体编辑逐步转型,原有的记者队伍和新闻产品类型已经无法满足新闻改革发展需要。为此,国家电台军事节目着力将实体化的编辑部转型为“实体+虚拟”编辑部,建立“央广国防时空编辑部”QQ群和微信群,吸引全军和武警部队500多名特约记者加入。一方面,编辑部对记者队伍进行业务指导和约稿,完成录音报道和新媒体产品;另一方面,大家在一起可以交流新闻线索,研究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这种方式目前已收到良好效果。
四、国家电台军事节目改革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台”与“网”的关系
“台”与“网”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复制,而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同样的新闻内容,在不同的媒介传播,需要加工成不同的新闻产品。《国防时空》编辑部将原来的“台网一体”调整为“网台一体、生产独立、各自呈现”的思路,强调广播与新媒体产品在新闻线索共享的基础上,各自独立进行制作和加工,彻底抛弃广播老大、网络从属的观念。2016年,中央电台军事宣传中心策划了《不忘初心再长征》大型报道,采取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广播报道与全媒体传播相结合的方式,作品突出新视角、新故事、新传播,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2017年上半年,在全军院校改革前夕,“CNR国防时空”微信号策划推出《那些年,我们一起上过的军校》系列,策划抓住了官兵关注改革、怀念母校的心理,在全军官兵朋友圈中刷屏,获得了几百万人次的点击量,扩大了国家电台军事节目的品牌效应。
(二)处理好“主品牌”与“副品牌”的关系
中央电台《国防时空》节目在国内外具有很强的知名度、权威性,这是一代代军事广播人用忠诚、执著、奉献与汗水打造的品牌,具有极强的含金量。品牌需要传承和发扬,同一舆论环境下,如何处理“主品牌”与“副品牌”之间的关系,也值得探讨。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国防时空》主品牌形象得到了强化。但是,无论是出于调动编辑记者积极性的考虑,还是源于军事新闻综合节目自身结构的原因,其子栏目《军旅人生》《央广军情观察》《名家谈军事》《一南军事论坛》《周末点兵》《军旅诗词赏析》等,在锐意发展过程中都不能被弱化。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应坚定捍卫军事节目主品牌形象,同时充分尊重子品牌个性发挥。事实上,在《国防时空》主品牌的带动和辐射下,各个子品牌应充分张扬个性,共同构筑军事节目丰富、多元的品牌架构系统,全方位拓展国家电台军事节目的影响力。子品牌因主品牌的存在而显得底气十足,主品牌因子品牌的存在而显得丰富、厚重,两者形成和谐共存、相得益彰的关系。
(三)树立“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观念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产生,平台和渠道不再稀缺,“内容为王”的根本却始终没有变。有人形容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探索过程中,形成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局面。新媒体的“烟囱”到处林立,无论有没有专业人才、管理经验,都要办网络电视、视频直播、网络广播、虚拟频道,都想一个品牌包打天下。事实上,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的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国家电台军事节目的改革,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体现国家电台军事广播节目核心竞争力与全媒体发展深度结合起来,制定出凸显自身优势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新的移动平台、可穿戴式设备、无人机等新的科技产品诞生之后,要及时感知用户体验,有前瞻性地及时投入人力、财力。已经入驻的新媒体平台,感到创新力不足要舍得退出,以节省宝贵的人力资源。
注释
中央电台简史编写组:《中央电台简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版。
《纪念中央电台军事节目开播60周年丛书——探索思考》,解放军出版社,2011年版。
(本文编辑:肖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