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如怡
虽然笔者从不玩游戏,但现代社会,谁身边没几個游戏玩家呢?举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我之前在广告公司有一名女同事,她知名985高校毕业,每天画着精致的妆容,工作努力到拼命,敢于为同事跟领导打抱不平。但在每次通宵加班后的第二天补觉时间,她总喜欢一头钻进公司附近的网吧,用她自己的话说叫“酣畅淋漓地厮杀异常”,下午再神采奕奕地回到公司上班。她出身家教极严的公务员家庭,但凭着顽强毅力从高中就坚持了这种独特的“减压娱乐方式”到现在,事业、生活都进展得有声有色。
社会发展到今天,对待游戏再秉承其刚出现时的一味否定或抵制态度,显然已不合适。而实际上人们也越来越能认识到,尽管现代“游戏”二字前常常被冠以“网络”、“电子”、“手机”等字眼,其中心词仍是“游戏”,与我们的上辈、上上辈童年时玩的真人实景游戏并无本质区别。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只是原来游戏与工作、与主流价值观的对立关系已被模糊化,游戏从附属地位开始正式走入生活中,且与工作和生活的融入程度越来越高,成为一种蓬勃发展日趋成熟的产业形态,既可以为足够庞大的群体提供就业机会,还能为国家创造税收。
身处这个阶段的现代人,即便不是对游戏热爱或者本身就是从业者,也会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这一事物,认识到游戏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人的取舍和适度。这就是笔者想说的“游戏观”,这是个认知上的问题,也是保障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个鲜明的例子是,如果你是个关注新闻的人,又愿意将视线拉得足够长的话,就会发现早些年不时见诸报端的青少年因沉迷游戏做出的盗窃、杀人等违法犯罪案件已经大为减少,这其中,主要是因为全社会对待游戏与玩游戏者态度的日渐宽容,但如果要更深一层地探究,就会发现其实是人们生存压力的减轻带来的观念上的变化。家庭电脑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出现导致了传统网吧的凋敝,也在一定程度上将玩游戏者放置于更安全健康的游戏环境中。这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人们观念上的革新,观念上的革新又为新鲜事物的发展提供了健康的生存土壤。
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在的游戏产业就无漏洞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心智的不成熟加上与父母、老师沟通渠道的不畅通等诸多复杂的原因,导致他们极易过度沉溺于网络。以目前大火的《王者荣耀》为例,时常能看到一些中小学生沉迷其中导致学业落后甚至生活出现障碍等现状。但这不是游戏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的监管和对青少年的引导还不够。
比如,近一两年频频爆出的小学生用父母手机玩游戏欠下天价费用、父母追讨难的问题,就暴露了游戏行业对于没有民事能力的未成年人支付行为监管的缺位,消费者的维权问题虽然法律有明确规定,但实际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很多时候只能看游戏运营商的“良心”,既违背未成年保护法的先关规定,又违背了市场行为的公平诚信原则,是值得重视的现实问题,不能让玩游戏孩子的父母每次都求助无门,对孩子正常合理的游戏行为充满担忧与焦虑。
游戏暗合了人类骨子里追求快乐的本能,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当今发展一日千里的游戏,在人们已能摘掉有色眼镜理性对待的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也应当跟上,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等群体而言,如何让他们享受到游戏的乐趣、规避游戏带来的伤害,是时候冷静思考和采取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