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国匠心为锤 铸学生成才之路

2017-08-24 22:22郭宜勇
职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宿迁市办学德国

郭宜勇

近年来,在中德两国加深战略合作、“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强化专业建设水平、打造优秀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国内诸多职业院校纷纷加快了向德国学习的步伐,中德合作办学之风迅速吹遍全国。

作为江苏省宿迁市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全面启动对德职业教育合作的职业院校,淮海技师学院自2015年以来坚持深化中德合作,推进办学规模,发掘办学效用,取得了初步成果。

作为项目带头人,淮海技师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兵营对于如何结合自身办学条件作出冷静、合理的选择,如何确保中德合作办学落在实处而非流于形式等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职业》:近几年,中德合作称得上是职业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为此一些专家提出应当在职业学校中全面推广中德合作办学。作为宿迁市中德合作办学的“先行者”,您对此有何看法?

张兵营:德国的制造业水平和职业教育水准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还是德国人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都值得国内职业学校认真学习,但是上升到合作办学的层面,就必须科学分析,冷静思考。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决策者,必须弄清学校的硬件设备、师资水平等是否能够满足合作办学的基本要求;学校的辐射范围有多大,在此范围内是否能招收足够的优质生源;地方政府是否支持学校开展中德合作办学,是否能够在联络德方培训机构、对接地方企业推行“双元制”教学等方面起到牵线的作用;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基础是否具备相当的技术水平和企业规模,可供学生实训、就业等。如果不冷静分析,一哄而上,盲目合作,其结果只能是学生课业荒废、就业无门,家长空耗钱财,学校声誉扫地。

淮海技师学院能够顺利开展中德合作办学,最关键的一点便是抓住了2015宿迁市与德国诺伊维德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一批德资企业应邀落户宿迁的重大机遇。由于近年来学校在校园设施改造、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突出,宿迁市政府遂将学校指定为中德国际合作办学试点单位,并主动联系了德国埃尔福特教育培训中心(EBZ)、德国工商业行会(IHK)和德国手工业协会(HWK)。经由政府牵头,学校顺利与德国相关培训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聘请了德方教师,并就学生的实训问题与宿迁本地以及部分外地的德资企业完成了对接,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也就此展开。

《职业》:您觉得德国工匠身上值得我国职校生应该学习有哪些方面?

张兵营:最应该学习的就是德国工匠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生产模式。

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历史上是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地。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混战,德国积累了深厚的军旅传统和军营文化。二战之后,德国挣脱了军国主义的泥淖,走上了“铸剑为犁”之路,但其国民性格中严谨、认真、服从、富有责任心的基因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德国人很快在废墟上重建了家园,并推动德国再度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反观我国,由于抓住了数字革命的机遇,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近20年来我们在高新科技产业及新兴服务业等领域逐渐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甚至某些行业已处于领跑梯队。但对比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技术强国,中国工业起步晚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在机械加工、汽车制造等领域,“中国制造”依旧是低端、廉价、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想要填补这些方面技术空白,赶超西方国家,中国工匠仍需加倍努力。

幾年前,有位德国技师制作并上传了一系列视频,内容是从中国各地的工厂网购所谓的“标准件”,并当场用卡尺测量出这些工件的不标准之处,然后开动机床,把这些工件加工成真正意义上的合格产品。这些视频让我感到脸红,明明是最基本的细节,稍加留意就可以做好,可国人总是习惯马虎,不能做到精益求精。因此国内职业院校的学生最应该学习的是德国工匠严谨、细致、负责的精神,职业院校要为打造新一代“大国工匠”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职业》:贵校是以怎样的形式与德国展开合作的?

张兵营: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深化合作层次,扩大合作规模,尽快取得效果,我们采取了多种合作模式有机结合的方法,针对职校学生、教师、行业骨干等不同对象同步开展了培训教育。

面向职校学生,学校首创了中德国际合作班,第一届共招收学生26人。合作班包含机电一体化、汽车运用与维修两个专业,实行双语教学和国内四年、国外一年的学制。学校为合作班学生聘请了德国专业教师,并引入德国“双元制”的教学培训方法,对学生实行高标准、严要求、重训练、求内化的强化教育。

通过与德方协商,学校针对全市职业学校教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涉外培训项目。2016年7月,由市人社局、教育局牵头,学校承办了中德职教合作骨干师资暑期培训班,邀请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来宿迁开展德国“双元制”教学法培训。截止到2016年底,该培训班已累计培养骨干师资120人次。此外,学校还开启“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2016年暑假派出8名优秀教师赴德国埃尔福特教育培训中心进行了长达17天的进修学习,后又组织宿迁市考试鉴定中心和学校6名业务骨干前往德国接受每年一次、为期五年的德国工商业行会(IHK)、德国手工业协会(HWK)考官培训,以助他们取得IHK或HWK考官资质。截止到2016年底,学校已累计组织机械、汽修等专业教师29人次赴德研修。

此外,学校还为宿迁市的可成科技、可功科技、江苏洋河酒厂、双沟酒业、宿迁娃哈哈饮料等大型企业一线技术骨干、技术管理人员及全市职技院校专业优秀师生开办了中德“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经过6周紧张而有序的学习、培训,第一期培训班的50多名学员顺利通过了全部课程的考核,其中44人取得了德国工商业行会(IHK)证书。

《职业》:在推行中德合作办学过程中,贵校遇到了哪些困难?学校为解决这些困难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张兵营:困难不少。中德合作项目上马之前,我们虽已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可是合作一展开,才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在与德方对接之初,学校出现了经费落实滞后,专项资金渠道不明确的问题;学校虽然购置了实训设备,但德国教师指出这些设备中的一部分太过陈旧、落后,根本无法用于教学;合作班开办后,宿迁市现有的德资企业无法安排太多的学生入厂实训,“双元制”教学因此难以推行。此外,由于宿迁市整体招生机制不健全,学校在招生时频频受阻,招生人员无法深入院校宣传,学校开展中德合作办学的信息无法传递到有相关学生、家长,致使中德合作班的生源数量与质量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针对这些困难,学校在加紧筹款、派员采购实训设备、寻求企业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同时,第一时间选择了向宿迁市政府求援。在经济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只有政府有能力在短时间内筹集、调拨大额的资金、资源,也只有政府能够联络、协调各方力量,促成其通力合作。宿迁市政府对学校所面临的困境给予了高度重视,2016年,市政府专门为学校安排配套预算300万元(实际拨发187万元),帮助学校改造实训基地环境、添置相关专业设备。经市政府牵头,学校与本地多家企业在产教融合等方面达成合作,获得了包括德资企业在内的多家企业提供的设备、资金援助。通过政府“搭桥”,学校与常州等地的德资企业取得了联系,并与其就接纳“双元制”学生的问题达成了共识,解决了过渡时期中德合作班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实训企业的难题。为支持学校教师涉外培训项目的建设,市政府领导作出批示,规定教师赴德培训费用由市财政、所在单位和个人按5:4:1比例分担,鉴于IHK、HWK考官的培训周期长达五年,结合宿迁市教师实际收入水平,建议减免考官个人支出部分,扩大财政培训支付比例,考官赴德培训费用由市财政和所在单位按6:4比例分担。此外,学校还要尽最大努力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打破招生工作中的“壁垒”,使更多学生知晓并参与到中德国际合作班的招生活动中来,以提高2017届中德国际合作班生源的数量和质量。

《职业》:中德合作办学已一年,您觉得给学员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贵校对于中德合作办学项目有着怎样的预期目标?

張兵营:在这一年里,中德国际合作班的学生和德国教师学习、生活在一起,学生们每天接受德国教师近乎严苛的技术指导,德国教师以身作则、严谨细致的教学、工作态度令这些学生不得不服气。经过一年的言传身教,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转变。现在这些学生已经习惯了清晨6点赶到教室学习德语、背诵单词,习惯了在课堂上聚精会神、认真听讲,习惯了在实训车间严守要求、专心操作。一次,市领导带考察团来学校参观实训基地,面对考察团的“围观”,这些学生心无旁骛,只管按照德国教师的指令操作机器,自始至终目不斜视,这分定力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应该说是非常罕见的。一年时间转瞬即逝,学生们无法在这么短时间内取得学业或技术层面上的突飞猛进,但他们在跟随德国教师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端正的生活态度,这些才是最让人终生受益的,比学识或技术更珍贵。

学校对于中德合作办学的预期从两个角度着眼:从学生角度,学校希望他们通过中德国际合作班国内4年、国外1年的学习和实训,取得德国工商业行会(IHK)或德国手工业协会(HWK)资格证书,毕业后在德资企业就业,或进入德国高校继续深造。从学校和宿迁市的角度,我们希望通过合作,以德国的技术和教育理念培养一大批爱岗敬业、素质过硬的高技能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助推宿迁市的产业结构升级。

猜你喜欢
宿迁市办学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宿迁市创建“三四五”工作法,画好侨界同心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宿迁市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