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争议中的“熊猫电站”

2017-08-24 13:30邢晓婧
环球时报 2017-08-24
关键词:时称电站组件

本报记者 邢晓婧

“这只熊猫会发电”“萌萌哒的新能源电站”……全球首座“熊猫电站”一经亮相就吸引了全球镁光灯。这座位于山西大同市郊的太阳能电站从空中俯瞰下去,如同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咧嘴微笑,呆萌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难怪瞬间圈粉无数。但“熊猫电站”自2016年11月20日正式启动以来,也受到一些质疑,“华而不实”“设计成动物形象浪费土地资源”等说法随之而来。这到底是座怎样的“熊猫电站”?《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走进其中,揭秘这只“神秘熊猫”背后的故事。

大同熊猫光伏电站(以下简称“熊猫电站”)是由熊猫绿色能源集团发起建设、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推广的绿色能源示范项目。走进电站,仿佛置身于光伏发电板的“丛林”之中。《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光伏电站呈现黑白两色,熊猫的四肢、耳朵、“黑眼圈”等黑色部分,是由单晶硅组件组成;熊猫的脸蛋、肚子等白色部分,则是由薄膜组件组成。正是这种“黑白配”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了俯瞰时的“大熊猫”效果。

“熊猫电站”站长冯志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太阳能电站样板,“熊猫电站”共采用了30余项科技创新。比如普通光伏电站往往使用多晶硅组件,“熊猫电站”突破常规使用单晶硅组件,使得发电效率显著提升。目前国内普通光伏电站综合系统效率为80%至81%,“熊猫电站”可达83%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熊猫电站”一共分为33个区域,《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不同区域的光伏板支架颜色不同,冯志辉介绍称,“这是‘熊猫电站的另一项创新,首次采用了航天级彩色VCI片锌涂层高强度碳钢,这种材料生产过程更加安全环保,户外耐腐蚀能力强,寿命周期长,是航天技术应用在光伏领域的首创。”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是否需要为配合熊猫造型做出特别调整?设计成动物形象是否真的浪费土地资源?冯志辉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提问时称,电站在设计阶段首先通过GPS定位系统在区域内做出熊猫形状,确定坐标点,再模拟光伏板的排列,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微调,为建造扫清障碍。“设计成动物形状看似浪费土地资源,我们在前期设计阶段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冯志辉说,“‘熊猫电站光伏板之间的距离是经过精确测算的,可利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等技术,避免土地浪费。”

整个参观过程始终伴随着“嗡嗡嗡”的声音,抬头望去,几架无人机在上空盘旋。冯志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别看“熊猫电站”占地面积大,却只有七八个工作人员,基本可以靠无人机实现日常运维。

数据显示,一个100MW的“熊猫电站”在25年內可提供32亿度的绿色电力,相当于节约煤炭10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4万吨。有趣的是,如果把视角升高,会发现在“微笑熊猫”的旁边还有只“一脸懵”熊猫,呆萌程度毫不逊色。再升高会发现整个“熊猫电站”竟然呈现出“蝴蝶展翅”的形状。熊猫绿色能源集团董事长李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之所以设计成蝴蝶的样子,上面承载两只熊猫,寓意“蝴蝶效应”,希望这只蝴蝶可以扇动翅膀,带动全球绿色行动的洪流。

据介绍,“熊猫电站”前期投资3.5亿元人民币,全部由熊猫绿能的母公司招商新能源承担。李原对未来的经济效益信心十足,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8年肯定能收回成本。”李原还透露说,未来5年内,将在全球建设100座“熊猫电站”。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助理国别主任兼首席传播官张薇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熊猫电站”是《巴黎协定》从倡议到落实、由概念到行动的有力实践,也是参与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

猜你喜欢
时称电站组件
创建Vue组件npm包实战分析
光伏组件热斑对发电性能的影响
蔚来部署第二代换电站最大容量13块电池
智能机械臂
释简牍中的“莫食”
嵌入式组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冤哉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