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策略探究

2017-08-23 08:54靳智
卷宗 2017年18期
关键词:质量保证高职教育策略

摘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经过30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已占有较大比重。为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现有高职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通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高职教育质量保证策略,为现代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保证;策略

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迈向智造大国,离不开职业教育。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突飞猛进,国家层面对职教体系进行了规划,制定了高职教育创新行动计划。面对职业教育的春天,我们不得不对当前的职业教育质量状况进行反思,以期不断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1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背景

(一)宏观政策引导

近年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必须改变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的现状,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1]。要能吸引并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迫切要求职业院校走出一条强内涵、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社会认可度的促进

社会认可度是评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受普通高等教育的传统和人们的惯性思维,及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短,人们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较低[2]。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角度来讲,提升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关键在于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2 高职教育质量现状分析

(一)生源危机导致生源质量下滑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由于受适龄人口逐年下降、高校扩招、放弃升学等因素的影响,自2008年来,我国部分职业院校出现了生源危机,为了维持学校的生源规模,势必降低分数录取,这将直接导致生源质量下滑[3]。随着单独招生比例逐年增加,再加上单独招生考试制度不完善,这也给生源质量带来了较大影响。

(二)办学主体特色不鲜明

目前,高职办学主体一部分从中等职业院校转型升级而来,从办学规模和层次上讲已达到高职要求,然而其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升华不够,教育教学管理方法落后;另一部分高职院校力求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积极向本科院校看齐,存在拔苗助长的现象。前者在培养理念和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后者在层次追求上摒弃了自身的特色,在一段时期内都将影响高职教育的质量。

(三)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脱节

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了追求大而全,以此扩大办学规模,招收更多的学生,众多高职院校没有进行深入调研论证所设专业是否符合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盲目地设置了涵盖了理工、文史类专业,以致各院校专业类别较为接近,没有区分度。在经过一个培养周期后,进行评估判断得出个别专业不能继续开设的结论,这势必影响整个职业教育质量,耗费人力、财力。同时,在专业均衡发展过程中,忽略了特色专业的强化建设,逐渐丧失了自身的特色,失去了培养“工匠”人才的地位。

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追求知识面广,忽略了职业必需的重点;学时安排上偏重理论,实践学时不足。这将无法使职业教育质量得到保障,根本不能有效地发挥其社会价值。

(四)师资结构不合理

教师作为教育一线执行者,其知识、能力的积淀高度,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都将直接影响一所院校的教育质量。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师资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三方面都不够合理。

职称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衡量标尺,它需要知识和能力不断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高职教育团队越来越庞大,然而高职称人数比例较低,不能让更多学生接受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授课;同时,低职称晋升空间小,使得这部分教师失去了奋斗的激情。

高职院校的规模在近几年逐渐扩大,教师团队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他们对职业教育理念认识不够深,年轻化的团队虽有活力但经验不足。

高职教师以课程教学为主,较少从事学术研究,特别是电子信息领域专业知识发展迅猛,昔日的专业知识不能与实际需求接轨,所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

(五)教学资源匮乏

教学资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将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高职教育以实践为主,教学资源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专业实训基地应以校企合作共建为主,由于校企合作的制度不完善,某些专业没有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使得学习无处不在。高职院校很多专业,尤其是一些特色专业,没有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这将从时空二维制约学生的学习。

(六)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缺乏活力

教学手段好比一道菜肴的烹饪方法,稍有不慎比适得其反。考核方式如同菜品的鉴别标准,标准不同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论。

国内高职教育普遍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层面。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对课程产生厌倦情绪。以理论为主的授课方式枯燥无味,高职学生难以接受,学生不懂得所学知识有何用处,丧失信心。

课程考核方式不够科学,高职教育以实践为主,然而课程评价以理论考试卷给出一个分数,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七)学生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目前,由于高职生源的特殊性,在高中阶段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在学习上属于遗弃的对象,自信心缺失,这部分学生在家庭的压力下入校学习。由于高职阶段自由安排时间充裕,学习意愿不强的学生,不能严格约束自己,学习懒散,影響学习风气。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从未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没有目标。endprint

综上七个方面从院校、专业课程、师资到学生,从主观到客观全面分析了影响当前高职教育质量的因素,为提出应对策略提供了依据。

3 高职教育质量保证策略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以院校主办,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教育质量高低由主管部门组织评价。随着主客观因素要求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高职教育必须走在前列,主动接受挑战,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专业课程设置、强化综合职业技能着眼,全力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与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高校在工学结合模式中坚持校企合作,在教学活动中融合实训项目。教学要模拟真实工作任务,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为导向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加大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学分比重,破解企业用人需求与教学时间冲突的问题,构建课程学分与企业实践学分置换机制。

(二)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教学评价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改革与提升教育质量不相符的评价机制。首先,评价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理论,偏重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既要评价专业能力,又要评价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其次,评价应以过程学习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或进步程度为主,期末考试为辅。这将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視过程学习,而不是为应试而学。最后,评价应与岗位结合,形式灵活多样,不同岗位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口试、操作、演示、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等评价形式,最大限度引导学生发挥其特长。

(三)专业设置符合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符合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动态调整专业结构。课程内容设置前先要分析对应岗位基本职业要求,梳理其能力点,在此基础上将课程内容项目化,各个项目要涵盖岗位能力点。

各专业要重点打造几门特色课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其信息网络化。比如,微课、慕课,可以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能够进行线上线下学习交流,使学习无处不在。

(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切实履行《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建立一批职业教育教师实践企业基地及教师轮训制度,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同时,可定期组织知名企业工程师进校园开展专业讲座,丰富在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或直接引进部分企业工程师担任授课教师,在教师中率先践行“现代学徒制”。在校内以组建专业教学团队、技能专家工作室等方式,形成高职称带低职称,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局面。

(五)强化综合职业技能培养

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学专业知识只有用于社会生产活动中方可产生价值。为此,学校不仅承担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责任,更应该注重培养适合其职业发展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就业创业能力,并将其纳入课程考核。

4 总结

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推动高职教育内部质量保证持续健康发展。论文就高职教育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全面剖析了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相关因素,提出了从宏观布局到微观实施、从院校到教师、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策略。论文提出的策略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和高职教育创新行动的思路,将会给高职教育质量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现状与展望[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4).

[2]卢文涛.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J].当代教育论坛,2010(8):36-38.

[3]彭移风,宋学锋.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 17(1):16-18.

作者简介

靳智(1983-),男,四川巴中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量保证高职教育策略
田湾核电站运行阶段质量保证分级管理
焊接技能评定过程中的质量保证要求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质量保证监查在AP1000依托项目中的应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