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能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且多民族共生的国家,由于历史进程原因,不同的民族形成了鲜明独特的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内核与文化符号有很大的差异,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很多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正在渐渐消亡。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语言,是世界交流的语言工具,在大学课堂教育中如何将民族文化融入实际的语言学习,并通过对外交流实现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是每个大学英语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以及世界影响力的不断加大,中国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由于文化的独特性,中国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的青睐,加之中华民族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代表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也应该被世界人民所了解、所熟悉。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门,其瑰丽多样的文化变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是中国文化一张独特的明信片,值得被传播以及继承。对于大学教育来说,熟悉民族文化,了解文化内核,展示民族形象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同时也将逐渐消逝的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武器,抵制其他国家的文化侵蚀,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回族、满族与汉族一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外,另外53个民族拥有发音独特的民族语言,21个少数民族具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通过象形或者会意的形式,使用独特的图形、符号,充分展示该民族的历史、生活以及文化。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长期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生活,文化交流和文化学习时刻都在进行,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的显著特点集中表现在服装、饮食、房屋、礼仪、节日等方面,这些文化信息充分表现了该民族在历史繁衍中经历的历史事件、宗教信仰、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等,是一个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族符号,集中表现了民族特色。同时,少数民族具有多样的节日庆祝,存在与汉族差异明显的节日,其中还有不少关于民族信仰文化、图腾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特殊节日。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就是祈福的节日,彝族的火把节是为了庆祝丰收,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就是一场文化竞赛活动。这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总的来说,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历史悠久,绵延至今
随着中国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也不断发生变化,不断进步。少数民族虽然人数少,但是历史也很漫长,其文化通过代代相传,绵延至今。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已经非常丰富,可供研究的资料也是丰富多彩的。
(二)文化呈现形式多样,文化内核精彩丰富
少数民族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将自身的文化融入衣食住行、宗教礼仪、文字语言、舞蹈歌曲、建筑服装、习俗医学等方面。由于文化呈现形式的多样性,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些文化是历史的积淀。这些文化或多或少受到汉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的影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了解是必然可行的。人们完全可以通过民族歌曲、民族舞蹈以及民族节日,学习并了解其文化的内核。
(三)民族语言独特而多样
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例如,羌族虽然没有文字,却依旧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实现民族内部的沟通。在现代文化不断渗透的同时,少数民族依然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虽然很多民族语言已经消失,但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本质就是语言与文字。因此,要维护民族特色的文字以及语言,在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鼓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同时通过政府参与实现语言的标准化。
(四)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同胞居住在天南地北,可能居住在雪域高原,或者黄土大地,或者深山老林。不同的居住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形式,使得这些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苗医就是苗族独特的文化形式。由于族群迁移,我国民族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也有文化相似性,例如,朝鲜族与韩国文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样的地域文化使得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便利性以及共通性。
(五)文化的融合性
任何文化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在与其他文化交流时,或多或少会吸收其他文化中的符合该民族文化内核的文化精髓。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措施,受传统儒家学说仁、义、礼、智、信以及道家的天下大同等学说的影响,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具有共同的民族意识。在追求真善美的同时,人们积极规范自己的行为。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学习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一样都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分享
英语作为世界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其本身就是一门语言,其次才是交流工具。无论怎样的语言形式,都是在其文化背景下对文化的口头阐述,是一种文化交流与传承的方式。
随着知识面的扩大,大学生对于文化的接受与理解会更加形象具体。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与思考本身就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与积极性,在日益市场化的社会,作为不具有市场号召的文化内核的研究本身就缺乏吸引力,加之学校对于文化信息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存在较大缺陷。英语是世界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将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的阶梯,也是向世界宣传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在日常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分享。
(一)积极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与英语文化进行对比学习
对于英语的学习,大学生更多是学习英语背后的文化知识,学习以英语为母言的国家的文化内核,掌握其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肯定会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核,而这些文化内核就是这个民族的核心文化价值。少数民族由于人数偏少,能够了解这些文化内核,甚至学习这些文化形式或者符号的人本身比较少。这些文化内核具有鲜明的文化符号、民族價值体系,在学习中,大学生可以将这些文化因素与英语文化进行对比,了解外来文化与该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这些差异的来源或许就是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当然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少数民族的文化相对封闭,与英语文化相比,存在鲜明的数量差别,但这并不表示少数民族文化比英语文化落后,或者差距较大。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不同文化内核与特色的体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文化进行对比分析,而不是评价哪种文化好,重点在于文化内核差异的对比。
(二)通过英语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诠释中国的民族精神
在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核后,大学生就要将这些文化符号、文化内核在文化交流中进行宣传。首先,积极向不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学生以及大众宣传,让其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内核。其次,大学生与其他国家的交流逐渐增加,在进行文化交流时,可以积极将少数民族文化介绍给外国友人,让其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减少文化分歧。随着留学生的增加,中国留学生可以将少数民族文化带到其他国家,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也可以将少数民族文化宣传出去。总之,英语教学是文化的教学,不仅要将外国的文化中国化,也要将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英语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文化,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及其精神内核。
(三)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英语教学
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符号性,是可以客观呈现的。例如,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等,都可以进行现场的呈现。少数民族文化是丰富的,教师完全可以将其图片、视频资料直接引用到课堂中,增加英语教学的参与性与乐趣性。少数民族学生可以介绍自身民族的文化,包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此外,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成果很多,总结了其文化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核,这些资料大多是中文,通过翻译,学生完全可以进行英语翻译与词汇学习,同时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对于英语国家解读中国文化的资料,同样可以进行中文翻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将其中出现的文化符号英语化、资料化,还可以与当地文化机构合作,研究少数民族文化。这样学生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立体的认识,就能更加准确、全面掌握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核。
三、结语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英语本身是一种文化形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少数民族文化内核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点,同时也可以将这些学习所得英语化,将其传播到其他国家,完成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最终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学习与交流,只有将英语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中,通过与英语文化的学习对比,才能从精神层面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学习,才能更好地宣传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铜仁学院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