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

2017-08-23 10:18张旻
牡丹 2017年21期
关键词:龙山山地公园

张旻

城市中的山地公园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半野化的环境为人们亲近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游憩空间。本文以湖南益阳的会龙山公园为例,分析其中游人游憩的特点、场所以及游憩空间的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地公园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大部分省市有山地,城市中也经常利用山地等不利于建设的地块做景观绿化,因此山地公园是常见的一种公园类型。中国人“仁者乐山”的自然观使得人们喜欢在山林环境中进行各种游憩活动。湖南益阳的会龙山公园位于城市的闹市区,基址为会龙山,是典型的山地地貌,拥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深厚的宗教文化,成为当地著名的游憩景观,对其游憩空间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一、相关概念

(一)游憩空间

游憩空间,源自英文的“Recreation Space”,是近现代西方国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泛指人们进行游玩、社交、消遣活动的场所。国内关于游憩空间的概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学者秦学认为,游憩空间是由游憩物质空间和游憩行为空间耦合而成的空间体系,表现为游憩景观。而冯维波认为,游憩空间是由游憩物质空间和游憩社会——经济空间耦合而成的空间体系,前者是外在表象和载体,后者是内在机制和动力,二者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关系和过程。

(二)山地公园

这里所说山地公园并不是山地城市的公园,因为在山地城市中,也有公园的用地基址是平坦的,而在平原城市中,有的公园却建在山地或丘陵地形之上。所以,这里所说的山地公园,无论是什么地形的城市,只要公园的基址是山地或丘陵,就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会龙山公园游憩场所分析

(一)自然场所

会龙山公园是益阳市内的生态保护区,拥有众多道观和寺庙,嘉木繁荫,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是人们的天然氧吧。公园在空间塑造时,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有的山水格局和地景,尽量保留公园的原生态性,具体表现在:尽量保留了公园中的自然景物,确保其不会被建筑所破坏或遭到视觉上的侵入,公园其他建设都是在对原有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公园中有台阶的地方都辅以自然斜坡绿化或者乔木种植,形成了自然的绿色肌理。

(二)人工场所

现代人对游憩空间除了审美的要求外,还有知识、康体、社交自我发展与表现等需要,所以在山地公园游憩项目设置中,要增加游人参与性高的活动,达到人与景的互动。而山地特有的地形地貌,为一些游憩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登山、攀岩、自行车运动、滑草、远足、露营等。

除了利用地形起伏产生趣味空间,山地公园也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文化体验。例如,会龙山公园在一些古树名木上挂铭牌,游憩者可以在这里学到更多关于本土植物的知识,此类人工设施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延展,如沿途在合适的位置设立自然知识宣传栏,让前来游览的人们对山地环境或其他自然环境有进一步的了解,这种在游憩空間中展开的科普教育也会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户外活动。

三、会龙山公园游憩空间结构体系

(一)路网

道路是山地公园的骨架,可以组织全园的景观。山地公园中道路的曲折、盘旋给人留下不同于平地公园的特殊印象。道路在山地公园中有明确的方向感,例如,会龙山公园中从正门进入后的主路为一条上坡路,其间有分支小路通过踏步可以到达其他次要景点,而从主路一路上坡可到达半山腰休息平台,从平台可以继续沿主路以下坡的形式环山游览,或者拾级而上到达周围几个景观节点。

人在山地公园中,视野会随着道路的起伏而产生变化,会龙山公园中既有平缓的道路,比如盘山的游览道,此时人们可以放松心情,放慢脚步,观赏四周的景色,山间道路两旁正好有大片杜鹃,春季道路成了花丛漫步道;也有比较陡峭的踏步,如通向福林塔的宽大台阶,使人既有攀登的劳累,也有逐渐接近宝塔的成就感与喜悦感。

(二)核心

核心是山地公园中人流密集、交往活跃、各种休闲娱乐活动集中的区域,通常是山地公园的服务中心区或建筑建中区。在会龙山公园中,核心一个是地势平坦的游客服务中心,例如,山脚下的九龙广场与半山腰的休息平台,聚集了餐饮、公厕以及众多休息座椅,位置选在最适宜建设的地段,并且是几个交通转折点的连接处,另外一个核心是公园中的佛教人文景点,如栖霞寺、白鹿寺、福源寺、广法寺等,这一类核心使用的人群多为宗教人士,比较固定。会龙山公园的核心正表现了悠久的宗教文化与优美的自然山林景色,使山体公园的游憩空间中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

(三)节点

节点指山地公园中广场或道路交叉口的非线性空间。山地公园中的节点因山地的立体交通特性而具有强烈的聚集效应和地景效果。会龙山公园中的节点除了本身丰富的高程变化关系,其历史典故也让人们在游憩时增加了学习体验的功能,比如曾士峨烈士纪念碑、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墓、为纪念益阳籍著名作家周立波而建造的立波亭,这些节点已经让会龙山公园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边沿

边沿是指两个不同区域之间形成的人们可见的线性成分(除道路)。在山地公园中,最强烈的边缘是连续而不易穿透的山体天际轮廓线、山体坡脚线。山体公园天际线也是一条明显的边缘,如会龙山的天际线就成为资江南岸的一道起伏有致的边沿,其中高大乔木的林冠线、宗教建筑的屋脊线、山顶的起伏线都构成了游憩空间中的边沿,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

四、会龙山公园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一)设计原则

1.安全第一

山地公园由于自身的自然属性,地势比较陡峭,活动场地高程差较大,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例如,每一级踏步不能太陡峭,根据一般人的体能需求,过一段要有一个休息平台供人短暂休息;山体道路两旁如果是崖壁,需要有适宜的栏杆维护;在危险处,应有警示牌提醒游人。这几点会龙山公园做得较好,给游人提供了比较安全的游憩空间。

2.因地置景

山地的地貌是城市山地公园的骨架,我国园林自古就有因地制宜的布置手法,既可以减少土石方量,又可以保持山地本来的特色。会龙山公园在改造时,基本上保留了山体的骨架与所有的植物,宗教建筑掩映在树丛中,静穆而淡雅,并没有破坏山体本身的形态。在景观节点的设置上,它也是根据自然地形的转变或道路的交叉口来安排,让人在行走过程中自然欣赏到两边的景色。公园中的休息设施,如亭子、长廊、座椅等或安排在道路对景处,或安排在地势较平坦的视野开阔处,使人们在历经登山劳累之后能很快找到休息之处。

3.大众参与

会龙山公园的大众参与一方面表现在各类人群都可以方便地进入并享用该空间,包括无障碍设计,另一方面表现在其规划设计方案有大众参与。与以往公园建设不同,会龙山公园扩建改造工程第一期工程所需的近1亿元资金绝大部分由佛教界和民间知名人士筹集到位,保证了工程进度。

4.步行优先

在公园中要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步行优先、人车分离是必须遵循的原则。会龙山公园在山脚下设有停车场,进入公园大门就必须依靠步行。现存的问题是一些自行车爱好者在山地上骑行,特别是下行时,速度较快,对步行者造成一定的干扰,应开辟专门的自行车游览线路,既可以增加自行车游览的乐趣,也可以避免自行车与人在山道同行的潜在危险。

(二)设计方法

1.登山运动场所

会龙山公园的体育运动主要是登山运动,因为不需要任何工具,简单易行,所以大部分来会龙山的人主要的游憩活动就是登山。登山道的布置要以严格保护现有的生态系统为前提,在铺装材料上,尽量以石料、木料等与山体风格相协调的材料进行施工,梯段和坡段的设计要按照登山道设计的有关规范进行。会龙山公园时常会有群众组织的集体登山比赛,所以在现有的登山道上,还可以增加一些标志设施、安全设施和景观设施,使游憩者在登山时感觉到舒适、有景可观。

2.山地车运动场所

以休闲为目的在山林间的骑行,对游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游憩活动,会龙山现有的坡道上经常有骑行者,速度较快时对步行游览者造成一定干扰,可以在会龙山上开辟专门的山地车运动线路。山地车道路可结合具体的环境设置,有沟、有坎、可穿越小树林、小溪流,创造一定的探险性,另外,道路应有清晰的路面标志与指示,指示箭头的颜色要鲜明。路标应该准确地指示出路面变化,路面在高速地段必须设置隔离观众的区域。可以在骑行速度较慢的区域设置补给区和修车点,为举行山地车比赛提供一定的条件。

3.植物种植

(1)遵循生态性。山地植物种植设计力求在充分保护基址的基础上,提高其景观和生态环境质量,使植物群落趨于稳定,并且能够自然演替。在植物选择时,乡土树种是最佳选择,山体的原生树种有很强的适应性,应尽量保留。另外,在人流集中的活动集散区域,可以适当种植本地易于成活的树种与花草,增加植物的季相变化。

(2)实用性。会龙山公园的山腰休息平台在原有大乔木的基础上,对植物进行梳理,形成了很多树阴座椅,给人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场所。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龙山山地公园
龙山塔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山地草甸
在公园里玩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夏季从阿龙山开始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东汉封龙山碑
龙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