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山水写生创作

2017-08-23 04:23朱晓琴
牡丹 2017年21期
关键词:天台山用笔山水

朱晓琴

世界在发展,在前进,但人们的目光不能总停留在科技发展上,应该把眼光放在自己生活的地方。美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写生也就成为人们对生活的周围环境概括性表达的一种途径。宋人的画论中也有提及此,如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提出:“学画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以……益自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其强调观察者要对自然中的山水做直接的审美观照,就自然而然地能发现自然山水打动自己的景象。除此之外,写生也就如实践,能发现许多想象之空间与不足,进而不断改进和成长。

一、山水写生的重要性

如今,人们的审美意识普遍提高,需求也变得多样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最终总会回到本源——自然。山水写生经常被谈起,人们却总把创作和写生看成是两个不相干的种类,认为写生是收集素材,仅是为创作做准备。笔者认为,写生本身也是一种创作。它对画家的要求很高,首先你要去感悟,然后体验,画你所得到的心得。写生,说得简单易懂,就是画家直面自然的写生创作。从过去到现在,山水画家在自然、生活中观察和感悟,在山水间游走观望,探寻这个世界的样子。山水画发展到今天,十分不易,笔者希望写生能被更多的人重视起来。

我国现存的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在树木、山石以及水的刻画上追求表现早春,这与画家对自然山水的直接感受是分不开的。此外,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方法,把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结合,以自然为师,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代两宋时期,画家生活的环境与地域面貌不同,山水画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出现南北派之分。北方的荆浩、关仝、李成、范宽等,其作品中的山水景象是北方自然山水客观物象的提炼与升华,绘画多为北方的石质山,石质坚硬,雄伟峻厚,风骨峭拔。例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画面中的树木多是高大参天的松树与巨木,飞泉流瀑、大山突兀,凸显出一种崇高感,用骨感有力的线表达山体的前后凹凸,多为“钉头皴”“雨点皴”“斧劈皴”等皴法。南方的董源、巨然等画家长期生活在舒适、淡雅、充满情调的南方风光中,所以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北方那种雄健劲拔的温润如玉、清淡如莲之美。构图多为山丘、平沙、浅渚、汀洲,较少出现高大挺拔的中心全景式的构图,对山石轮廓的描绘在画法和笔墨技巧上并不十分突出。例如,巨然的《万壑松风图》,山骨隐约可见,用一些长或短、细细密密的线条和圆润的点来表现山石的凹凸,画面中多为杂树和灌木,如董源的《潇湘图》。清初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更可看出写生的重要性。

二、天台山背景资料及山水写生

此次写生地点设定在成都天台山,以山水为主题。水墨写生在有些人看来还不如其他形式方便。例如,现代发明——照相机,照相机拍照速度快,并且极具真实性。但已经定型的相片,让人们对自然生活的感受、冲动也跟着定型,很少有回旋的余地,反而不如寥寥几笔的速写,在纸上呈现出的水墨交融,既有艺术的灵动,又有生命的气息。面对自然,与自然交流,感受自然山水独有的魅力,体验充满生命力的山川景象,去探寻和发现山体连绵不绝的气势、水流隐显其中的美,从而获得自己最终的创作作品。

天台山,坐落在成都市邛崃市西面。春夏秋冬的变化给人不同的感受,山势从高到低,山脉丰富,就像一幅长卷。到处都是森林,动植物的种类也很多,非常适合山水写生。自然是人类终生的导师,人们所追求的,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已。写生之前,基础临摹是画画必要的手段,先学习古人代表作品中的用笔用墨,这一笔那一墨好在哪里,又是怎样好的,怎样构图,怎样虚实相间,怎样画出笔墨气韵。

天台山有灵气,树木葱翠,山脉蜿蜒。走个一分钟,又别有洞天。三月的天气清清冷冷的,祛除了在大学里的焦躁心,好像隐居的人,远离世俗,可以不为各种各样的事烦恼。山水写生,不只是拿笔就来,更是要学习古人,学习他们所经营的位置、用笔、用墨。学习但不是墨守成规,该变通还是得变通。尽自己所学,加以融会贯通,观察所看见的物象,再用笔墨去表现,最后能達到有自己特色的效果。熟悉山水技法、皴法,树木的姿态,叶的种类等,当然这都是画外功夫,台上三分钟相当于台下十年功。坐下来,把景选好,想好怎样表达,再在速写本上构图,打好草稿。用笔用墨干脆,落在实处,多体会自然的妙处,在心里转个圈,再将主观情感表现在画纸上。

写生正式开始,一路上虽然景色依旧,但看的角度和心境不太一样,就像人生每个阶段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会相同。山的走势,树的阴阳,水流的走向,画面位置的经营等这些都要考虑进去,不像初画时,拿起笔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画于纸上,对自己的画最终要成的形一概不管。每个景都有其独特的好,差的只是发现其独特美的眼睛。

图1是写生创作作品的其中一幅——《丹霞流翠图》。首先,观察景物再画好草稿,经营一下位置,舍的舍,留的留。然后,用笔勾出大概位置,不同地方,墨色也要有不同。数笔把位置勾画完,用墨点出山丘。开始起笔时,墨有浓有淡且必须为湿墨,接下来用干笔由内向外扩张,从简到繁、疏到密,这些干笔线条也要有枯湿浓淡的变化。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指出:“凡画山水,需明分合,分笔乃大纲宗也。”随着不断的深入,画面要整体,也要有内容,做到可游、可玩。接着,开始上色,也就是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在这幅画中,画家更多是书写了对这片景物的主观感受,以现实山水为参照来表达,用色上有些大胆,内心只想着要尽兴,让色彩在宣纸上自由漫射、撞击,使瞬间的气象显现出一种别样的滋味,给人以无限的空间和想象,且有着一些偶然和随机以及独特的魅力。

而图2《畔》中的作品有些力不从心,线条软,树木无支撑,无骨架,线条软弱无力,说明作者缺乏练字。要想画好画,必须先练好字,就如《黄宾虹谈艺录》所说:“画不可有弱笔,浮滑轻易皆是弱病……必须练习骨力。”笔就是画家的武器,是其与画面的媒介,笔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就代表你用笔的功力,所以书法对画家尤其重要。宋末元初的赵孟頫提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方知书画本来同。”这便说明书画同源的道理。

三、结语

不同的大自然山水造就了不同的画家,造就了迥异的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及艺术特色,这便是师造化的关注与追求的结果。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在生活中自由抒发自己的真性情,与这个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这是画家毕生追求的目标。因此,画家必须努力奋斗来实现这个目标。

(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天台山用笔山水
找不同
天台山晨读(组诗)
天台山观景(古体诗)
天台山诗页(组诗)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