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

2017-08-23 04:20王冠
牡丹 2017年21期
关键词:见证者山水画山水

王冠

山水画可以说是中国艺术最典型的特色,在魏晋时期已经出现萌芽,在隋唐时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经过艰辛的突破,山水画在唐宋时期迎来了高峰,在元明清时期成为绘画的主流,在当今绘画中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山水画的演变过程,由此得出结论——山水画是历史的见证者。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艺术史中最为突出的特色,是我国美术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存在,它不单单是绘画艺术,还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它历经了各种起伏跌宕,成为中国自魏晋以来绘画史中不可替代的艺术。如果说西方用油画反映了各国各时代的历史进程,记录了社会的发展,那么中国则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山水画书写了历史的变化。

一、山水画的萌芽和独立

在普通人朦胧的观念中,似乎从五代到清代,中国绘画全都是山水画的天下。即使到了现代,当人们提起“中国画”“国画”时,脑海里所呈现出的画面大多是山水画。这一现象说明“山水”这一主题在中国艺术中曾经占据主流地位,而且时间很长。

山水画的形成一般只追溯至唐代,伯精在《论山水画》中说:“山水画学,始于唐,成于宋,全于元。”其实,魏晋时期已经出现了山水画的萌芽,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中有一段说:“魏晋之降,名迹在人间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他,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据传,在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及《洛神赋》(摹本)中,其画卷中的山石树木大部分是人物的衬景,没有独立的地位,但是为隋唐时期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奠定了基础。

山水画在南北朝时开始显现出独立的趋势,入隋唐以后渐渐明朗。初盛唐之际,山水画已脱离人物故事而成为独立的画科。例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溪山行旅图》《明皇幸蜀图》以及《游春图》,这些画作以线条勾勒为主,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端绪。唐代的李思训与李昭道父子,人称“大小李将军”,其继承和发展了展子虔的山水画艺术,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青绿山水画派的画家。李思训能通过致密的描绘,描绘出动人的意境,他的绘画开始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中寄寓的情怀。其子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由此可以看出,唐代“青绿山水”已完成了中国山水画的初步结构。初唐的山水画不同于魏晋,有几点重大的开创意义:一是山水画从人物背景独立出来;二是山水画结构的初步完成。

《明皇幸蜀图》是历史的见证者,是青绿山水的传世之作。图中,一骑者身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由马的特征可知骑马的是唐明皇,他走到桥前,黑马做惊厥停步之态。作者可能想借此动作表示唐明皇避难途中的惊慌心理,嫔妃则着胡装、戴帷帽。这是一幅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传世作品。

二、山水画的成熟与发展

山水画从衬景到主流需要漫长的演变过程,经历了艰辛的突破。中晚唐时期,山水画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到了五代,出现了一些画家,以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为代表,也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出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到了宋代,山水画已经昂首阔步,建立了自信。宋代山水画继五代之后,发展得更为成熟,皇帝、贵族、富贾都对山水画产生了兴趣,出现了用于装饰殿堂厅室的巨幅壁画和屏风,也有小幅装饰性的画作。这时,山水画这一绘画领域已经名家辈出,风格多样,绘画技巧上也有了巨大的突破,出现了一批以李成、范宽、南宋四家、郭熙等为代表的优秀画家。

李成、范宽都源于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但两人所处地方不同,风格各不相同,各创门户。郭熙为北宋山水画家,北宋画家极注意观察自然,师法造化,艺术上多遵循李成,在经过发展之后,在实践理论上又达到了新的高度。郭熙虽是李成画派,但能博采众长,对山川自然有着敏锐的感受,描绘出云烟出没、峰峦隐显之态。郭熙的山水画主张,由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将各种因素融为一体,反映了《林泉高致》中谈到的山水有机构成——山石为骨,水为血脉,草木为毛发,进而产生一种集成效果。由于皇室贵族以及社会上对山水画的喜好,北宋后期的山水画已出现不同于早中期的风格和技巧。

到了南宋时进入一个新的天地,出现了一批以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山水画家。李唐是北宋向南宋过渡的关键人物,其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及笔墨上均明显趋于简括,开创了南宋山水的新风。马、夏山水突破全景构图而画边角之景,大胆剪裁,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马、夏的山水画成熟地应用了水墨交融的渲染效果,突出表现能表现自己感情色彩的景物,画面情景交融建立了不同于北宋的独特面貌,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

《踏歌图》是历史的见证者,它的上半部描绘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现了南宋都城临安郊区农家“踏歌”的欢乐场景。这幅画描绘了作者马远心中的太平盛世,是南宋战乱年代人们对太平盛世的企盼。

三、山水画的主流地位

到了元代,山水画已经渐渐成为主流,出现了不同于宋代文人画的地方。元代文人画重视自我表现,画家情感的直接流露都与宋代不同,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为“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黄公望曾受到赵孟頫的教导,艺术思想也受其影响,在绘画上对五代北宋的荆浩、董源等人的技法加以融会吸收,淡墨干皴,水墨浅绛,苍润浑厚。他隐逸与山林,寄情书画,但成就颇高。“元四家”山水重笔墨讲求风格,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理想,山水画只是他们内心的风景,“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

明清时期,山水画越发活跃,出现了各大流派,明前期出现了宫廷绘画浙派,明中期以吴门四家为代表,明后期绘画出现了新变,以董其昌及松江派为代表。清朝初期,人们则将其分为正统派和非正统派,以“四王”和“四僧”为代表,到清中期则出现了以郎世宁、扬州八怪为代表的绘画风格。明清时期也出现了许多绘画理论著述,以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为代表。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是历史的见证者,这幅画除了表现作者石涛的创作思想和艺术主张之外,更重要的是抒發了他胸中的不平之气,表达了他作为明朝宗室后裔对当政者的不满,画中寒气袭人,光芒四射,令观者心惊动魄。

四、百家争鸣的山水画新局面

到了近现代,山水画又继续发展,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傅抱石等人吸收西方绘画理论,深入观察自然,创造自己的风格,使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尤其是傅抱石和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开创了国画巨幅山水的先河。现代又出现许多表现新题材的年轻山水画家,他们用国画技法描绘黄土高原、西北大漠、西藏雪山、热带雨林,甚至境外各国的风景,山水画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江山如此多娇》是历史的见证者,这幅画概括了祖国的壮美江山,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当人们站在这幅作品前观赏它时,丝毫不觉得它在视野上,它足以表现中华民族的豪迈气魄,足以表现新时代的伟大精神。这就是《江山如此多娇》的意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和艺术魅力所在。

五、结语

山水画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萌芽、隋唐时期的独立、唐宋时期达到高峰、元明清时期成为主流,到近现代的百花齐放,历经了千年,不断地发展蜕变。或许人们现今的考古证实有误差(近期发掘了王维的破墨山水画尚有争议),但山水画已然成为现在中国绘画史中的典型代表,人们用山水画记事、抒情。既有李成那样一画千金难求的艺术大家,也有金农那样靠绘画谋生的布衣画家,无论如何山水画都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用它自己的方式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足迹。

(四川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指导教师:余远花

猜你喜欢
见证者山水画山水
我来打开山水画
古代热兵器发展的见证者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中俄友谊的见证者
Chopard萧邦 红毯星光的见证者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