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上的恶毒保姆“万侍长”

2017-08-23 10:07唐博
看历史 2017年8期
关键词:宪宗妃子孝宗

唐博

考保姆由来,其“保”的字面含义,即多从安全可靠着眼。《礼记·内则》记:“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称“保母”而不称“保姆”,可见“保母”在当时的地位。这一称谓到隋唐以后才变为“保姆”,并沿传至今。

因为主要在宫廷或贵族之家负责子女抚养,“保母”有着一定的家庭地位,有的更因为靠近皇权,直接由“保母”而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子,明宪宗朱见深的保姆万贞儿,便是历史上最具典型性的一位。当然,她的恶毒残忍,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明史·后妃传》评万贞儿:“机警,善迎帝意”。她4岁入宫,19岁那年,被孙太后派去照顾年仅两岁的皇太子朱见深。所谓日久生情,渐渐长大后的朱见深喜欢上了这个大自己17岁的保姆。继位亲政后,朱见深决意立万贞儿为皇后,遭到生母周太后的反对,朱见深退而求其次,封万贞儿为贵妃,并疏远先后册封的吴皇后和王皇后,专宠万贵妃。

关于万贞儿的善迎帝意,《明史》如是记录:“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就是说宪宗每次出巡,万贞儿就一身戎装侍立在侧,给宪宗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可靠性。为了巩固自己宠于一朝的地位,在知道自己再无生育的情况下,万贞儿容不得其他怀孕的妃子。“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她在后宫编织了一个严密的监控网络,凡是因皇帝朱见深临幸而怀孕了的宫女或妃子,便安排太监给怀孕的妃子灌药。朱见深即便知道是她所为,也没有对她怎样,还是继续宠爱有加。万贞儿不仅加害尚未出生的诸皇子,对这些怀孕的妃子们也从不心软。孝宗生母纪淑妃暴亡,《明史》就明确说:“纪淑妃之死,实妃(万贵妃)为之。”孝宗即位后,有官员建议:“逮治诊视纪太后诸医,捕万氏家属,究问当时薨状”,意图为纪淑妃之死找到确切的依据,可惜孝宗“以重违先帝意,已之”。

万贞儿不仅主宰内宫,还通过勾结宦官外臣,影响外廷政治。“中官用事者,一忤意,立见斥逐……佞幸钱能、覃勤、汪直、梁芳、韦兴辈皆假贡献,苛敛民财,倾竭府库,以结贵妃欢。奇技淫巧,祷祠宫观,糜费无算。”即便如此,宪宗还是对她一再忍讓。关于这个恶保姆之死,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有如是记载:“妃怒挞一宫婢,怒极气咽,痰涌不复苏。”怒气攻心,积痰涌出而致死,死时58岁。朱见深听到这个消息后,“帝不语久之,但长叹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几个月后,朱见深驾崩。

万贞儿长得如何?大约恶保姆的面相都是不好的。查继佐《罪惟录》用七个字描述万贞儿:“貌雄声巨,类男子”,可见不是善类。当然,用这样的貌相和声音标准来判别保姆,不一定能得到准确的对应,或许“貌雄声巨,类男子”的女子,更有侠义心肠而不会干出偷财纵火这样的恶事来。倒是幸运遇到好保姆的王献之,在《保母帖》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好保姆的形象:志行高秀,柔顺。前四个字大约是需要时间来证明,后两个字,则是可以短时间内判断得出来的吧!

猜你喜欢
宪宗妃子孝宗
唐宪宗与元和中兴
明弘治时期的藩王赏赐与国家财政
明弘治时期的藩王赏赐与国家财政
桃花烙
欢乐元宵节——《宪宗元宵行乐图卷》
千眼观音
从封号探究清朝妃子的等级关系
古老的皮影戏
南宋孝宗朝的政治生态与周必大的政治活动
皇帝怎么过元宵节—《宪宗元宵行乐图卷》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