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为“名城”
——记省劳模、新绛县优秀共产党员、文物旅游局局长王国杰

2017-08-23 11:41贾东山
支部建设 2017年22期
关键词:强县文化名城名城

□ 梁 冬 贾东山

一片丹心为“名城”
——记省劳模、新绛县优秀共产党员、文物旅游局局长王国杰

□ 梁 冬 贾东山

在山西电视台举办的《人说山西好风光》中,当人们看到威武雄壮的“绛州鼓乐”、蒙着神秘色彩的龙兴宝塔、我国北方仅存的“绛守居园池”时无不感到震撼和留恋。人们由衷地赞叹道:“文化名城名起来了!”

新绛古城绛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上地下文物、建筑、非物质文化十分丰富,但由于挖掘、开发力度不大,致使新绛游客门庭冷落车马稀。六年来,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强县的战略,使文物旅游局局长王国杰如鱼得水,立项引资,修复庙宇,重振文化名城的昔日雄风,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工业强县、文化强县”的十大功臣之一、优秀党员和省劳模。

图为王国杰(左)在文庙改造工程工地指导

重塑名城亮点

六年前,王国杰出任文物旅游局局长时,该县的文物旅游还不成气候。文物建筑长年失修,在风雨中飘摇,景区门前杂草丛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保护发展。一天,王国杰来到鼓楼、乐楼和钟楼时,一位市民对他说:“这些全国少有的三楼合一长年失修,用不了几年就消失了。愧对历史啊!”回到办公室,王国杰陷入了沉思。新绛建县有1400多年历史,全县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共16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11处,省级文物8处。钟楼、鼓楼、乐楼和绛州府帅大堂、二堂长年失修,损坏严重。当务之急要制定规划,加大对文化名城的保护修建。王国杰先后参与编制了《新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聘请有关专家考察论证,对文物的建筑布局和风格进行科学规划。争取县财政投资3000万元。2011年初,首先对钟楼、鼓楼、乐楼三楼和城隍庙进行复修和扩建,使这一文物建筑面积扩大到220亩。三楼和城隍庙工程铺开后,王国杰吃住在工地,骄阳七月,工地温度高达摄氏40多度,他还坚持在工地上。这一工程要对120多户进行拆迁,王国杰从人性化出发,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深入到每家每户做工作。为了工程如期完工,他一天做通了16户的搬迁工作。2011年底,三楼和城隍庙工程提前完工,2012年元月举行了落成庆典,春节向游人开放。当人们向王国杰伸出大拇指时,他摇摇头说:“重塑名城亮点还有许多工作要做。”2015年刚揭开新的一页,王国杰又把精力投入到名城建设最精华的部分——绛州府帅大堂、绛守居园池连片工程中。

构筑保护网络

“建设名城固然重要,保护文物更是重中之重。”王国杰常常用这句话告诫自己,也提醒大家。7年前,王国杰到泽掌镇光村的福胜寺察看,听说了这样一件事:一个风高月夜,几个盗贼企图翻墙盗窃文物,被看守人员发现,盗窃犯没有得逞。这件事对王国杰敲起了警钟,新绛是一个文物大县,168处各类文物分布全县10个乡镇,点多面长,保护好文物,要依靠社会力量,构筑保护网络。他一方面强化内部监管机制,加强责任制,在一重点文物区安装摄像头,二十四小时全天值班。同时建议政府成立“文物安全保护领导组”,在全县建立健全三级文物安全保护网络,明确各级政府一把手是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并实行评比一票否决制。为了使文物安全保护深入人心,变为人人保护文物的自觉行动,除了在“文化遗产日”进行宣传外,还利用节假日和一些活动场合编排演出《法入人心》《文物看护员》等文艺节目,在电视台开辟文物安全保护专题节目,以图片、读书等形式在全县城乡进行巡回展示,并与公安机关配合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活动。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震慑活动,广大群众增强了文物安全保护的意识。文艺演出他登台表演,街头宣传,他亲自散发资料。2007年泽掌镇吴岭庄和县城在农田建设和建筑工程中发现古墓葬后,当地干部群众立即报告给县文物旅游局,使文物得到保护。2008年,万安镇樊村在修建学校时,发现一古墓葬,村委主任让立即停工,安排10余名村民进行现场保护,并在第一时间向文物旅游局汇报,经抢救发掘,是一处战国墓葬,出土文物价值很高。对此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给与樊村5万元的奖金。

连接旅游景观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脉和灵魂,也是转型跨越发展的希望所在。”王国杰说,“新绛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品更是琳琅满目,有驰名中外的绛州鼓乐、有毛笔、绛帖等品种,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我们实施‘文化强县’和‘旅游兴县’战略提供强大的保障。”

新绛县为启动“文化强县”“旅游兴县”战略,着力打造绛州文化园,分别建立澄泥砚、毛笔等文化产业园,荀子的《劝学》、李毓秀的《弟子规》传统文化教育园,绛州鼓乐演艺园,绛帖园,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等基础设施园区,休闲娱乐园等六大园区。六个文化园的设立,使王国杰受到启发,过去新绛旅游产业之所以裹足不前,其原因不仅是景区开发力度不大,还在于景点没有扩充、连成一片。县城的景点单调、分散,乡镇的景点,交通不便,崎岖难行。现在文化园区的建立与旅游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为此,在县城加大重塑名城亮点,整合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外围在乡村开设旅游专线,汾北形成连接泉掌光马白玉卧佛寺、泽掌光村福胜寺的旅游线路。汾南形成连接阳王稷益庙、北池的旅游线路。新城的六大园区形成内循坏,老城以衙府大堂、绛首居园池、三楼为核心,形成滨河景区、常家胡同街区、文庙街区的循环景区。文物旅游局提出的三循坏、三连接的旅游线路,得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现在,三循环、三连接的旅游景观,有的已经开通,有的已形成雏形。使原来新绛半日游的行程,拓展为一日游、两日游。在景区看庙宇和品味古老文化,在文化园区,观赏民间传统技艺,参与、体验民间技艺的传承,使游客体会到名城灿烂文化的韵味。

(责编:郭宁虎)

猜你喜欢
强县文化名城名城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环湖强县的几点思考
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分析
中国十大经济强县:江苏占一半
京江与名城镇江共荣光
走进文化遗存 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古城
首届侨商经贸合作暨创新名城推介会在宁举行
北威州名城名展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8地打造绿色生态型服务业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