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隐娘》婚恋小探

2017-08-22 07:33徐园清
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聂隐娘唐传奇

摘 要:唐传奇《聂隐娘》中对于聂隐娘的丈夫磨镜少年叙述甚少,人物关系显得扑朔迷离。在这样的背景下,聂隐娘的婚姻便令人生疑。聂隐娘或因孤独而随意下嫁磨镜少年,或因爱情而与磨镜少年结合,或是志同道合使二人走到一起,抑或是互利互助的结果。本文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细究文本,探究聂隐娘的婚姻缘由。

关键词:唐传奇 《聂隐娘》 婚姻缘由

聂隐娘为魏博大将聂锋之女,十岁时被“乞食尼”掳去,教以剑术,能白日刺人,人莫能见,五年后被送归其家。回家后,聂隐娘每日夜出昼归,其父母也不敢问缘由。一日,聂隐娘带回一个磨镜少年,说“这个人可以作为我的丈夫”。磨镜少年除了磨镜外什么都不会,聂隐娘的父亲便为他们提供了优渥的生活。魏博主帅与陈许节度使刘昌裔不和,魏博主帅看中了聂隐娘的能力,希望聂隐娘去暗杀刘昌裔,帮助自己完成大业。聂隐娘却转而投奔了刘昌裔。魏帅另派杀手前往暗杀刘昌裔,聂隐娘以法术破之。后来刘昌裔入觐,聂隐娘挥别而去。

文本对磨镜少年的描述笔墨甚约:

“忽值磨镜少年及门,女曰:‘此人可与我夫。白父,父不敢不从,遂嫁之。其夫但能淬镜,余无他能……至门,遇有鹊前噪,丈夫以弓弹之,不中,妻夺夫弹,一丸而毙鹊者……自元和八年,刘自许入觐,隐娘不愿从焉。云:‘自此寻山水访至人。但乞一虚给与其夫。刘如约,后渐不知所之。”①

寥寥数字完成了聂隐娘与磨镜少年从相见到婚后的整个过程以及磨镜少年的全部故事。

为何出生于武将世家,本领过人,能杀人无无形的聂隐娘,在挑选夫婿时,既没有选世家子弟,也没有选少年侠士,偏偏选了一个“但能淬镜,余无他能”的磨镜少年呢?

一、志同道合的同道中人

对于《聂隐娘》的作者问题一向众说纷纭,目前公认的作者为裴■。现实中的裴■简直就像文中的磨镜少年一般,留下可供查证的资料寥寥无几,事迹亦不见史传。《云笈七签》卷88载:“钟陵郡之西山有洪崖坛焉,坛侧有栖真子杨君,知余有道,诣予,请述道生之宗旨。”②裴■曾经修道于洪州西山,道号谷神子。

在裴■所生活的唐代,文人整体的生命意识都很强烈,除了政治上积极进取,要求建功立业以外,道教成为大多数文人生命价值的寄托所在。自东汉道教创立以来,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又经过与佛教的相互斗争融合,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唐朝开国之初,李唐皇室为了打击魏晋南北朝沿袭下来的士族门阀制度,抬高皇室的门第,便宣称李姓的“李”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李聃之“李”,实际身份为神仙的后代。因此唐高宗李渊定道教为皇家宗教,唐代历朝帝王都尊崇道教,道教便被抬升至“国教”地位。在这样的影响下,裴■对道教极为崇信,他的道教情怀反映在作品《传奇》中,其中涉及道教神仙題材的内容占据了近三分之二,对于道教教徒形象也基本是正面刻画。

丝绸之路开通后,佛教传入中国,佛道渐渐融合,也促生了中国仙女、剑侠文化的发展。敦煌文书《佛图澄所化经》名为佛经,内容上其实有很多道教色彩,使用大量道教用语,如“急急如律令”“泰山”等。这本书对于当时社会也同样有很大影响。这点在《聂隐娘》中也有所反映:书中传教的主角佛图澄能出口预言将要发生的事情,提出警告让人们注意防备。而聂隐娘预测到精精儿、空空儿要来报仇,早早提醒刘昌裔做好准备。传说佛图澄胸上有个大洞,通向腹部,可以看到内脏。平时用帛塞住,晚上读经时将帛取掉,光照一室。而聂隐娘在归家前,师父“乞食尼”为她打开后脑,把匕首藏进去,告诉她需要时就抽出来。佛图澄与聂隐娘二人极为相似。裴■在描绘这些神仙世界、仙丹法术时花了大量的笔墨。在《传奇》中,反复提到《老子》《庄子》《黄庭》《演参同契》等经书,绛雪丹、龙虎丹、琼英丹等丹药以及柏子、松脂和修真之法。

《聂隐娘》中,聂隐娘最初学艺时,道姑给了她一粒丹药,聂隐娘便渐渐觉得身轻如燕。后来投奔刘昌裔后,她给了刘昌裔一粒丹药,以保他平安。此外,聂隐娘名字里的“隐”字,不仅是故事结局聂隐娘隐于世的隐喻,更是道家主张遗世独立、清静无为精神内核的体现。这些道教特征鲜明的情节是聂隐娘与磨镜少年婚姻问题的重要线索。

磨镜少年所持磨镜也与道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道教典籍《抱朴子》里曾提到过镜子的神奇之处:道士入山以明镜九寸以上者背之,则邪魅不敢靠近,道士就为了借助其神奇的力量进行修炼。道教对于镜子有着特殊的感情,甚至衍生出“镜道”一词。而对于磨镜的记载也很早,在汉朝子书《淮南子》中记载:“明镜之始下型,朦然未见形容,及其粉以玄锡,摩以白旃,鬓眉微毫可得而察。”③说的就是汉代人在铜镜铸造成型后,用羊毛刷蘸着锡或铅磨制镜子,来使铜镜清晰鉴人。专业的磨镜人需要大量的铅或锡,是炼丹方士必备材料,而这些东西普通人难以获取。由此推测,聂隐娘嫁给磨镜少年,或许是道教之人对原料的需求和天生对于镜子的好感。

从文本后半部分的叙述看,磨镜少年与聂隐娘一样,都可以操控纸驴,可以推测,至少磨镜少年其实对道教也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的。聂隐娘倾心于磨镜少年,也许正是因为二人对于道教的共同追求。

二、对于爱情的不羁追求

纵观唐传奇中侠女选择夫婿的方式,大多随意又不羁。这个时期,书中的侠客有种超脱世俗的文人气,不像先秦刺客们,动不动慷慨激昂,以死相报。他们平时大多深藏不露,做侍女的做侍女,当仆人的当仆人,或者闲逛于民间,将“大隐隐于市”做到了极致,但一旦主角需要,便立即现身显神通。侠客的义气中夹杂着文人的温柔敦厚。

在薛用弱的《集异记·贾人妻》中,贾人妻和王立的相爱随意又荒诞。唐时余干县的县尉王立任期已满,要另调职司,到京城长安去等候调派,在长安城大宁里租了一所屋子住。哪知道他送上去的文书写错了,被主管长官驳下来,不派新职。他着急得很,带来的钱尽数使完,还是犹如石沉大海,没有下文。他越等越心焦,到后来仆人走了,坐骑卖了,一日三餐也难以周全,沦落异乡,穷愁不堪,每天到各处佛寺去乞些残羹冷饭,以资果腹。有一天乞食归来,路上遇到年轻貌美的贾人妻,和他走的是同一方向,王立便和她闲谈起来。王立神态庄重,二人谈得颇为投机。王立便邀她到寓所去坐坐。贾人妻也不推辞,就跟他一起去了。后来二人情感越来越亲密,便结为连理。

《太平广记》中也有类似的爱情故事。崔慎思妾,相中避难而借宿她家的崔慎思,当崔慎思要娶她为妻时她断然拒绝,却心甘情愿做起妾来。同是在《太平广记》中,荆十三娘的故事更加匪夷所思。浙江温州有个进士,名叫赵中立,慷慨重义,性喜结交朋友。有一次到苏州,在支山禅院借住,碰到了庙里为亡夫作法事的荆十三娘。二人一见钟情,于是决定同居。后来感情日益升温,俨若夫妇,荆十三娘不顾当时社会的诸多礼法,毅然追随赵中立去了扬州。

发生在侠客们身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当时侠客们的婚恋观随意而单薄。聂隐娘对于磨镜少年一见倾心,突然而迅速地嫁给磨镜少年,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就说得通了。

从另一方面看,聂隐娘自己选择嫁给磨镜少年,不仅是对唐代门阀等级森严、讲究门当户对世俗观念的挑战,更能彰显破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自由意志。

最后再回到文本,聂隐娘想要归隐,为丈夫向刘昌裔求了一个领俸禄不干活的闲职,冷血无情的形象因为牵挂而变得有血有肉,少了些寡淡,多了些人情。聂隐娘用温情的方式来为自己的爱情做了结尾。

三、互利互助的联盟队友

聂隐娘归家后向其父讲述在外修炼的经历,说到与“乞食尼”相处时有这样一段话:“至四年,留二女守穴,挈我于都市,不知何处也。”可见,“乞食尼”所组织的暗杀行动应该是有很多成员的。而文本后半部分聂隐娘帮助刘昌裔时写道:“一丈夫、一女子各跨白黑卫至门”④,“忽不见二卫所之”⑤,“后潜收布囊中,见二纸卫,一黑一白”⑥。可见,铺叙甚少的磨镜少年也是一位可以操控纸驴,拥有高深本领却深藏不露的得道高人。

在聂隐娘消除奸人后“以首入囊,返主入舍,以药化之为水”⑦,“拽出于堂之下,以药化为水,毛发不存矣”⑧。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这种“水法”的原理大约是利用硝酸或醋酸,与金属进行氧化反应。虽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这种做法并不能真的溶化金、银这样的稳定金属,但是道教徒们却对此深信不疑:这些液体既然连金属都能溶化,处理几具尸体自然不在话下。这样一来,这种“将固体溶化入药水中”的理念就演化成了对“化尸水”的想象。但从文本背景出发,聂隐娘离开“乞食尼”的山谷形单影只多年,还能持续不断地有这些奇术资源的供给,也许是有“暗杀同盟”小组成员的不断补给。磨镜少年很可能也是聂隐娘的同修,甚至是“化尸水”的提供者。

“同盟者”的猜测虽然只是猜测,没有确切依据,但聂隐娘与磨镜少年的互利互助却能在文中找到依据。聂隐娘身上常备的丹药与磨镜少年拥有的大量铅或锡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为了获取炼丹原料的方士们,逐渐与铜镜产生联系,开始进入磨镜的市场。西汉刘向所著的《列仙传》中记载,有一位被称作“负局先生”的人,“常负磨镜局徇吴市中,炫磨镜一钱。因磨之,辄问主人,得无有疾苦者,辄出紫丸药以与之,得者莫不愈”⑨。从书中的描写来看,这位负局先生显然是一位炼丹的方士,他在磨镜之余,还向顾客推销自己炼成的丹药。

另外,“镜法”在文本中又是另一潜在信息。根据道教镜法经典《太上明鉴真经》,修炼镜法能够“千亿里外,呼吸往还,乘云履水,出入无间,天神地■,邪鬼老■,隐蔽之类,皆可见也”⑩,如果长“钟陵郡之西山有洪崖坛焉,坛侧有楼真子杨君期坚持,还可以“还年却老”{11}。小说中妙手空空儿能够瞬间移动到千里之外,聂隐娘能够发现隐身的精精儿,都可看作修炼镜法的结果。在几十年后刘悟遇见聂隐娘时,发现她依然“貌若当时”,也许正是她不懈修行的结果。

作为“回馈”,王府小姐的聂隐娘下嫁,二人的生活来源仅靠“但能淬镜,余无他能”的磨镜少年是不大现实的。因此,“父乃给衣食甚丰”来保障二人的日常开支。“至门,遇有鹊前噪,丈夫以弓弹之,不中,妻夺夫弹,一丸而毙鹊者”,在这个女强男弱的家庭中,对于功力不足的丈夫,聂隐娘在归隐前“但乞以虚给与其夫”来保障丈夫的生活稳定。

四、孤独深处的迫切需求

从文本来看,聂隐娘自幼年被“乞食尼”掳走后,一直处于极度孤独的环境中:“及明,至大石穴之嵌空,数十步寂无居人。”{12}没有可以交流的朋友,甚至连自由的时间都很少:“至四年,留二女守穴,掣我于都市,不知何处也。”{13}一举一动都需要听从指挥。唯一常常见面的师父却不通人情,冷漠严厉:“见前人戏弄一儿,可爱,便未忍下手。尼大怒曰:‘何太晚如是?尼叱曰:‘已后遇此后辈,先断其所爱,然后决之。”{14}而终于回到家中,曾经严厉的父亲、温柔的母亲却也对她失去了亲近之心:“锋已不敢诘之,因兹亦不甚怜爱。”{15}被奉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大事,聂隐娘擅自做主,告知家人,父亲却不敢多言:“白父,父不敢不从,遂嫁之。”{16}此时的聂隐娘心中应该是无限孤独的。

《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17}根据《聂隐娘》反映的道教文化背景,聂隐娘所处的环境也并非常人所能接受。徐梵澄《星花旧影》写鲁迅:“先生也深通老、庄——胸襟达到了一种极大的深沉境界,仿佛是无边的空虚寂寞,几乎要与人间绝缘。”{18}

在这样的情况下,聂隐娘见到入世极深的市井小子磨镜少年,自然极为欢喜,为排解心中的孤独,遂与磨镜少年相知相恋。

五、结语

聂隐娘与磨镜少年的婚恋故事中隐藏着作者裴■的精神诉求。首先,从裴■所处的时代来看,故事中的炼丹制药、仙术异事等带有唐代士子追求道教思想的印记,聂隐娘与磨镜少年的相知相恋,更像是同道之人对志同道合者的追求。其次,聂隐娘作为身份显赫的王府千金自己选择嫁给市井匹夫磨镜少年,二人这种悬殊的身份地位也体现裴■对唐代门阀制度森严、门当户对制度的抨击,对破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自由追求。再次,聂隐娘在文中所体现的爱情观与唐代作品中仙侠女子对待爱情的态度一致,较为随意与功利,为一时的需要而寻找合适之人成为自己的丈夫。从文中情节推测,聂隐娘借助磨镜少年得到化尸水、炼制丹药所需的原料等,在磨镜少年帮助下修炼镜术。作为回馈,为磨镜少年提供优渥的生活和安稳的工作。最后,从另一个角度看,聂隐娘与磨镜少年间也有着真挚的爱情。聂隐娘从小处于孤独的环境中,没有朋友给予的友情,没有师徒之间的温情,甚至回到家后也没有获得常人所擁有的亲情,在这样的背景下遇到了带有市井烟火气息的磨镜少年,感受到寻常百姓的热闹与快乐,二人便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①④⑤⑥⑦⑧{11}{12}{13}{14}{15}{16}{17}{18} 〔唐〕裴■著,周楞伽辑注:《传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②⑩ 〔宋〕张君房辑:《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版。

③⑨ 〔汉〕刘安:《淮南子》,中华书局2009年版。

参考文献:

[1] 裴■著,周楞伽辑注.传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 顾迁.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 张君房辑.云笈七签[M].北京:中华书局,2003.

[4] 葛洪.抱朴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 侯孝贤,谢佳锦,王志钦.刺客聂隐娘:阐释的零度——侯孝贤访谈[J].电影艺术,2015(4).

[6]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7] 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M].济南:齐鲁书社,1994.

[8]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简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作 者:徐园清,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李珂 E?鄄mail:mzxslk@163.com

猜你喜欢
聂隐娘唐传奇
论《儒林外史》对传统侠客形象的解构和重塑
从文字到影像:“聂隐娘”的解构与重建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唐代侠义小说中的自由精神与文人人格追求
京剧典籍《聂隐娘》的英译研究
论程砚秋的“侠女”情结
《聂隐娘》:仙剑不绝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