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特《悄悄的声息,怯怯的呼吸》赏析

2017-08-22 07:33郭菲
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题旨抒情诗修辞

郭菲

摘 要:费特作为俄罗斯纯艺术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一生创作了八百余首抒情诗。他的抒情诗多讴歌大自然、爱情和艺术,他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细腻、准确地表达出人的瞬间的感受,其笔下的大自然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遥相呼应。本文以他的代表作《悄悄的声息,怯怯的呼吸》为例,力图从韵律、修辞和题旨形象层面来分析这首诗歌的创作特色,体悟费特抒情诗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费特 抒情诗 韵律 修辞 题旨 形象

费特·阿法纳西·阿法纳西耶维奇(1820—1892)是俄罗斯最负盛名的抒情诗人之一,也是俄罗斯纯艺术派(又称唯美派)的代表诗人。如今,他与茹科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丘特切夫并称为俄罗斯19世纪的五大诗人。他早在青年时代就开始写诗,并于1840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抒情诗文萃》。他一生创作了八百余首抒情诗,他的抒情诗多讴歌大自然、爱情和艺术,他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细腻、准确地表达出人的瞬间的感受,其笔下的大自然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遥相呼应。费特的诗在他生前就已得到一批文学家、批评家的高度评价。别林斯基早在1843年就指出:“在莫斯科所有的诗人中,费特先生是最有才气的。”杜勃罗留波夫则认为他“善于捕捉寂静的大自然的瞬息间的变化,善于真实地表现大自然给人的朦胧的、微妙的印象”①。

费特青年时代在军队服役时,结识了家境贫寒的姑娘玛丽娅·拉兹契,两位年轻人迅速坠入情网,但诗人考虑到自身也很贫穷,表示无法与其结婚,更重要的原因是,费特十分想获得贵族的身份,而贫穷的玛丽娅·拉兹契不可能成为其理想的结婚伴侣。很快,在二人分手之后,拉兹契死于一场火灾(一说系自焚),诗人得知后认为是自己的一时糊涂酿成了姑娘的悲剧,悔恨不已。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令费特无法忘怀,为此创作了著名的“拉兹契组诗”来纪念逝去的爱人。

《悄悄的声息,怯怯的呼吸》一诗便出自文学史上著名的“拉兹契组诗”,是费特爱情诗的名篇。这首诗在当时还引起了极大的争论。当年谢德林是肯定这首诗的,他说:“无疑在任何文学中都很难找到这样以馨香的清新使读者如此迷惑的诗”。批评家米哈依洛夫斯基却以讽刺的口吻否定这首诗,他说:“这首无动词诗是没有开头的结尾,没有结尾的开头,一句话,是一种超诗意的东西”。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对这首诗是贬抑的,说它是“感伤主义的”“颓废派的诗篇”。苏联文史学家布拉戈依写过一篇专论——《诗歌的语法》论述費特这首诗,他称这首诗为“俄国抒情诗的珍品之一”②。原诗和译文如下:

Шепот,робкое дыханье 悄悄的声息,怯怯的呼吸

Шепот,робкоедыханье, 悄悄的声息,怯怯的呼吸,

Трелисоловья, 夜莺的啼唱,

Серебро и колыханье 如梦的溪流,微漾的涟漪,

Сонногоручья, 银色的波光。

Светночной,ночныетени, 夜的明光,夜的暗影,

Тенибезконца, 暗影无限长,

Ряд волшебных изменений 一个接一个变幻的表情,

Милоголица, 可爱的脸庞。

В дымныхтучкахпурпуррозы, 笼烟的云中,绛红的玫瑰,

Отблескянтаря, 琥珀的闪亮,

И лобзания,и слезы, 频频的吻,莹莹的泪,

И заря,заря! 霞光啊霞光!

顾蕴璞译,1850年

从情节上看,《悄悄的声息,怯怯的呼吸》乍看起来通篇都像是在写夜色,但细读后发现,在朦胧清新的月色中隐藏着一对恋人的身影,他们在湖边幽会,让人不禁想起青年时代的费特和拉兹契,拉兹契的去世始终令费特无法释怀,只好借助于自己的诗作将其缅怀,将对昔日恋人的无限思念和追忆化作诗行。

一、韵律层面

作为纯艺术派的代表人物,费特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形式,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对此,柴可夫斯基曾说:“费特在其最美好的时刻,超越了诗歌应有的界限,勇敢地迈入了我们音乐的领域。”

本诗采用了四音步与三音步交叉的扬抑格,即诗的奇数行的格律重音落在一、三、七音节上,偶数行的格律重音落在一、五音节上,且奇数行均为8个音节,偶数行均为5个音节,奇数行为阴韵,偶数行为阳韵,错落有致,长短相间,体现诗歌跳动的节奏。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有个别诗行并未严格遵守这一格律重音的规律,第三诗行以及末尾两个诗行的开头是两个轻音节,但偶尔出现的两个轻音节常被理解为诗人为表情达意和增加音韵乐感的辅助手段。这样特殊的格律组合营造出一种轻快的音响效果,凸显出夜晚的宁静和神秘,也表现出费特诗作中轻重交替的音乐感,使得整首诗仿佛一首明丽动人的小夜曲,沁人心脾。在诗韵方面,这首诗运用的是交叉韵,即隔行交错押韵,这种韵脚读之朗朗上口,更强化了全诗的整体动感,令诗篇富有跳跃性,令读者感受到抒情主人公面对心上人时怦然的心跳。在声音方面,我们发现元音[о]和[а]的重复使得诗歌更加柔和、悦耳,辅音[р]和[л]在诗中不断重复,创造出一种静夜里独特的声音背景,仿佛听到了夜莺的啼唱,潺潺的水声,幽会中恋人那怯怯的呼吸。

二、修辞层面

全诗只有短短12个诗行,36个词,其中23个名词,7个形容词,5个连接词以及1个前置词B,没有动词,可见,这是一首无动词诗,而且是费特最著名的一首无动词诗。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欣赏这首诗,他说:“这是技艺高超的诗作……诗中没有用一个动词(谓语)。每一个词语都是一幅画。”③尽管通篇没有使用一个动词,但诗歌呈现给我们的画面却不是静止的,我们仍可感受到费特呈现的画面的动态发展与层层递进,那诗中的动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首先,便是抒情主人公视野的变换。第一个诗段先描绘男女主人公在树下悄悄地低语,彼此感受着对方怯怯的呼吸,“低语”和“呼吸”是可以听到的,并且就发生在身边,然后便出现了“夜莺”和“小溪”,视野逐渐由窄变宽;第二诗段中先描繪月色,光影交错,视线由远及近,随之出现了女主人公“可爱的脸庞”;第三诗段中视野则是宽—窄—宽,先是破晓的天空,“琥珀的闪亮”是天空在溪水中的倒影,此时视野是宽广的,而后“吻”和“泪”则又将视线拉回到男女主人公,最后的“霞光”则又将视线拉远。如此看来,诗人的视野变换是窄—宽—窄—宽—窄—宽,如电影镜头般远近切换,整首诗的画面也因此变得生动立体,不再是一幅静止的平面。

其次,“呼吸”“涟漪”“表情”穿插在诗中也为画面加入了动作,甚至是声音,使整个画卷灵动起来。

我们将诗中名词与形容词的对应关系列举如下:

呼吸—怯怯的(Дыхание — робкое)

溪流—如梦的(Ручей — сонный)

明光—夜的(Свет — ночной)

暗影—夜的(Тени — ночные)

表情—变幻的(Изменение — волшебное)

脸庞—可爱的(Лицо — милое)

云—笼烟的(Тучки — дымные)

诗中名词的修饰语“怯怯的”“如梦的”“夜的” “变幻的”“可爱的”“笼烟的”创造出了一种神秘的氛围,抒情主人公的幽会也因此而增添了一种朦胧感。诗中还运用了两处隐喻:用绛红的玫瑰和闪亮的琥珀来暗指霞光不断变化的色彩。

此外,诗中描写恋情的意象与描写大自然的意象是平行对照的。比如,恋人间的低语和呼吸与夜莺的啼唱和溪流的涟漪形成对照;姑娘可爱的脸庞上变幻的表情与夜晚不断变化的光影相互对照;最后一个诗段中恋人们的情感达到了顶峰,就好似朝霞突破天际,一跃而出,如绛红的玫瑰,闪亮的琥珀。

从句法层面来看,通篇就是一个并列复合句,一气呵成,好像片刻的拖延都会耽搁两个人的幸福时刻。诗篇最后以感叹号结束,更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欣喜若狂。同时,感叹号的后面又连接了省略号,这不仅代表了抒情主人公喜悦情感的延续和发展,而且创造了“留白”,赋予了读者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题旨——形象层面

作为抒情诗人,费特不注重描写完整的画面和个性鲜明的形象,他着意刻画人的心情和感受,他善于捕捉瞬间的美好感情、印象,运用声音、形象、色彩等手段,把它刻画出来,传达给读者。④同时,声光色交融的手法也体现了费特诗歌中的印象主义色彩。

第一诗段中幽会始于傍晚,波光粼粼的小溪泛出梦幻般的色彩,林中的一切都被倾泻而下的银色的月光笼罩着,夜莺清脆的啼唱偶尔回荡在耳边。如此静谧的夜,这对恋人轻声低语,也许是初次相见,羞涩得连带呼吸都显得有些胆怯。第一诗段通过“悄悄的声息,怯怯的呼吸”“夜莺的啼唱”从声音的角度表现了初恋的神秘和朦胧。第二诗段中,夜幕中出现了光影交错、斑驳陆离的光影,这对恋人四目相对,喜悦的面庞,种种表情焕发出神奇的魅力。“暗影”这个意象在该诗段出现了两次,从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夜色的神秘感。这里则通过光影的变化展现了恋人沉醉于爱情的甜蜜。第三诗段中,“笼烟的”暗示我们时间仍处于夜色中,但突然出现“绛红的玫瑰”,紧随其后是“琥珀的闪亮”,颜色越来越明亮,越来越饱和,透过色彩上由暗到明的变化我们看到了即将到来的黎明。不断变化的霞光也为恋人们的吻和泪营造了一种热烈的氛围,二人的感情仿佛也得到了升华。第三诗段则借用了绘画艺术中的色彩来表现恋人间感情的不断升温。

此外,从时间角度看,诗中描写的仿佛是静止的瞬间,而实际上却是从前一天的傍晚持续到第二天的黎明、太阳升起,时间匆匆流逝,而热恋中的人却忘记了时间。

这首诗看似没有开头,没有结尾,但在我们的脑海中却浮现出了一幅恋人幽会的画面。这既是一首爱情诗,同时也是一首自然诗。朦胧的夜色和朦胧的情感在费特笔下恰到好处地交织在一起,给读者带来无尽的美的享受。除却这首无动词诗外,费特的无动词诗还有《这奇美的画面》《这清晨,这欣喜》等。费特倾其一生践行着纯艺术派“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主张,认为美是艺术的唯一目的,艺术应关注永恒的主题。尽管他的唯美主义主张遭到了一些批评与责难,但不可否认的是,费特以其独特的美学观创新丰富了俄罗斯诗歌的表现手段,并对其后的叶赛宁、普罗科菲耶夫以及“静派”等大批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① 曾思艺:《试论费特抒情诗的艺术特征》,《国外文学》1996年第4期。

②③④ 徐稚芳:《俄罗斯诗歌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6页,第306页,第296页。

参考文献:

[1] 曾思艺.试论费特抒情诗的艺术特征[J].国外文学,1996(4).

[2] 徐稚芳.俄罗斯诗歌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王立业.俄罗斯文学名著赏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4] Гаспаров М.Л.Фет Безглагольный.Избранныетруды[C].T.2.M.: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рьтуры,1997.

猜你喜欢
题旨抒情诗修辞
抒情诗身上的光
一株麦子的抒情诗
优化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并非“抒情诗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