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青惠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解读课标不深入,不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只重分析,淡化了语言的积累,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活动太多等问题,提出感悟文本,有效提问;抓标题提问,激发学习兴趣;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善用评价,激活阅读,由疑促读,感知“发现”等有效策略。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当前,语文新课改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改革并非都一“改”就比原来好。在语文教学实际中,假、大、空现象随处可见。一些课看起来热闹非凡,教学方法新颖、形式多样,课堂上,学生回答踊跃,气氛活跃,然而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了什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现略陈管见,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解读课标不深入,缺乏科研精神
许多教师教学不爱钻研教材,备课总爱用现成的教学参考书、教学设计,没有自己的思考。参考别人资料本无坏处,但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应先把自己当作读者静下心来去阅读、钻研教材,“钻进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学段、本册书、本课的阅读训练内容,才能找准训练点。否则,就会很容易迷失自我而误导学生。
2.不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的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喜欢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代替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因而学生与课文的对话较少。阅读首先应是读者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是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去感悟。作为语文教师,应提倡学生对课文发表见解,以自己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自身的体验和交流,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重分析,淡化了语言的积累
一些教师总爱把阅读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朝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淡化了语言的积累,极少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以为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运用的就更少了。
4.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于是认为教学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似乎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课堂上“小组讨论”蔚然成风,却又流于形式。不管问题有没有讨论价值,也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时间是否允许,教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刻前后左右就近组合,迅速进入合作学习状态,从表面上看,是有模有样的探究。仅仅几分钟,教师一声令下,合作学习状态便戛然而止,每个学生迅速回位,准备汇报。整个过程中,既看不到合作的必要,也感觉不出分工协作,表面的热闹,使小组合作探究成了教师课堂上表演的道具。
5.课堂活动太多
语文教学到底是为了教,还是为了学?公开课中,教师把经过教研组同事认真帮助、仔细打磨好的教学设计在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课堂上再一次回放,出示预設答案的教学问题之后,教师来回巡视、深入学生中间,无论学生怎样回答,教师都予以回应: “真聪明呀!”“真棒!”“大家以热烈的掌声鼓励!”……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掌声不断、教师表扬声不绝于耳。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少一点对学生的控制、多一些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小学语文教育回归根本、回归生活,充分体现大语文的学习和教育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领略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也许,这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和归宿。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好奇,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较弱,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当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迅速提高小学生综合阅读能力与素质。具体策略如下:
1.感悟文本,有效提问
教师只有通过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感悟文本,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2.抓标题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标题的提问,能诱发学生的感情,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如我教学《中彩那天》,我先设疑: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珍贵的财富吗?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学生通过阅读全文,弄清楚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很容易体会到人物的情感变化,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务更珍贵的道理。
3.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语文教学的亮点及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其实就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如教学《中彩那天》,我提出问题“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又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指导学生朗读,抓住关键词语“高兴——闷闷不乐——迷惑不解——激动”等词语,再抓住关键句子,如句子一: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句子二: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对比我与父亲的表情(表情严肃); 句子三: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我”心情的变化及“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4.善用评价,激活阅读
又如教学《中彩那天》,在合作学习,深入探究时,我抓住“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一句设问:这个难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题?当学生从文中找句子来说明正确时,我 及时鼓励与评价:“你们分析得太正确了!”,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老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一种快乐的环境。课堂评价语言发挥了其特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5.由疑促读,感知“发现”
我教学《童年的发现》是这样组织教学的:①置疑:用小黑板出示学生预习课文时提出的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将学生的问题整理、归类,筛选出比较重要的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出示在黑板上面);②读文:带着小黑板出示的问题,自由选择默读或者低声读课文的方式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完之后选择自己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纠正读音、解释词语);③交流:读完课文以后,你发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是怎样解决的?引导学生了解“发现”的内容,感知“胚胎的发育规律”这一发现的过程:梦见会飞——请教原因——痴迷研究——发现原理。感知“胚胎的发育规律”究竟是怎样的?作者的发现正确吗?(请学生依据课前收集的有关胚胎发育的资料在小组讨论作者的发现是否正确,可以借助画图来帮助你讲解这个规律)。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认真理解课标,吃透教材,认真开展教学科研,善于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克服假、大、空现象,找出应对策略,努力做好阅读教学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才能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