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標准(实验稿)》明确地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相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鉴于以上思想的指导,我对一年级开展趣味识字教学的改革经验,下面作具体谈谈几点做法:
一、巧用展示台,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更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进入“快乐园”,在不知不觉中记住汉字。寓教育乐,可以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境,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进行有趣的识字活动:
1.特殊的打牌
学生自制牌型生字卡,在课堂中互玩打牌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谁先把手中的汉字打完,谁就是“学习生字的小能手”。在打牌的过程中,把不会的字放一放,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把手中的牌继续打完。学生经常欲罢不能,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生字。
2.互相接龙赛
学生把自制的字卡带入课堂进行接龙游戏,游戏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自己会读的字一个接一个地读下去,不会的放在一边,请教四人小组中的“小老师”,学生互相帮助,使自己的生字接龙不断地进行下去。最后,以接得最长的为优胜者。这种轻松、有趣的识字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快乐中认识了生字,而且,增强了学生互助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3.科学的激励机制
也是激发学生快速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在设立展示台的同时,推出了相应的措施,如:“看谁的红花多”,把争夺红花和记忆生字结合起来。首先,把学习部首查字典方法和小红花竞赛结合起来。第一册要掌握的偏旁、部首比较多,学生每学会一个部首,教师就奖励一朵红花,学会部首查字典方法就奖励两朵,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激发起来,教师马上利用一节课教会学生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一节课教会学生部首查字法;最后让学生回家用部首查字法识字,很快提高了学生记忆生字的能力。另外,把这一激励机制不时渗透在识字教学中,提高了识字的效果。
二、开发学本资源,扩大识字量
人教版一年级实验教材大力改进呈现方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如何开发这一“学本”资源,拓展学生的识字量呢?我们在这方面不断探讨。我们很重视集体备课互相钻研教材,挖掘每一课的汉字拓展内容。在教学中重视分时间拓展。如,预习拓展,在学习新课生字前,指导学生认识相关汉字。教一年级下册《识字4》一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回家自制动物名卡片,一上课就让学生展示自己认识的动物名称,让学生展示、交流中,增加了识字量。再如课后拓展,如一年级下册《识字8》一课后,教师让学生课外搜集谚语,先向家人展示,再与同学交流。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认字效果
少年儿童的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各种识字课外实践活动。如:“课前一、二分钟朗诵会”、“故事会”、评选“认字小能手”活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与鼓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识字其乐无穷。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开始用自己认识的汉字说一句话,让家长帮助记录下来,或给父母亲朗读几句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汇报比赛,比一比谁的句子最好,谁读得最好。充分利用休息日让学生回家读一两个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然后每周五读书课里互相交流,评出“故事小能手”。不但使学生有了积累资料的好习惯,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认识的汉字也越来越多。
四、优化识字评价,提高识字效率
只有科学的评价手段,才能不断的提高识字的效率。为了使趣味识字教学改革有所收获,制订了一年级识字教学的评价方法:①实验检测通过识字教学实验课,检测教师的教学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的提高教师在识字教学中的水平。②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测试每学期进行两次口头考试和笔试。检测方案是:
(1)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班由三、四个教师进行检查。
(2)每个学生都抽到一份口试卷到教师跟前进行口头考试。
(3)每一个学生还要做一份笔试试卷。最后进行两项合计为个人测评成绩。
识字是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之一,尤其偏远地区来说,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识字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再说,很多家庭作业很难完成,我们教师应该了解我们偏远地方教育的艰辛。学生越要打牢基础和增长知识,教师越要去苦。教师要站在这样一个地方位置,提高自己的素养,甘于奉献。上面这几种方法是我们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几个借鉴,其他方法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教学中有益的运用方法,都来参于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上来,激发兴趣、大量识字,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这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