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妹
【摘 要】音乐新课标的推出和新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正确选择、灵活运用好教学方法,才能与之相适应.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并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造,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主体性学习;以情激情;驾驭课堂
《音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如今的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普遍较强,过去那种事无巨细的口传心授,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如果一味地对他们进行“填鸭”,生硬的灌输知识,肯定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个千古至理.假设我们教师能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一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发挥其自身的音乐潜能,结果会怎样呢?
我从事了多年的音乐教学工作,深深地感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并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首要位置,师生互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即: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做。
一、音乐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
据新理念提出的“提倡学科综合”的观点,我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的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诱导并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请他们参与课堂设计,提供多样的音乐实践机会,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
1.充分发挥学生能力,“权利”大胆下放
上课时,我“穿针引线”地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战果,大家非常兴奋,积极发言。还有的同学自发分成小组,演唱壮族歌曲,一些同学即兴唱歌打节奏。大家的精心准备让我欣喜.我请学生唱奏,随着音乐,我跳起壮族舞.学生喝彩之余,也愿意参与进来,为我随后课堂教学的成功导入,吸引了他们的视线.第二课时我趁热打铁,教了学生几个壮族舞的基本动作让学生自发分组,进行艺术实践。表演交流时,对同学有创意的一些动作,我立刻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创作和学习。这样,几个文艺骨干和我一起,课堂内容在课外得到了延伸,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以壮族歌舞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艺术,也悄悄地在学生心里生根,为他们以后学习其他民族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鼓励启发学生想象,创新发现自我
由于音乐具有语言无法概括的模糊性,更利于发挥学生的丰富联想。而联想是创造力的基础,又可以在音乐实践中提高。因此,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有音乐创造的空间,能自由运用多种方法创新并发现自我。在欣赏第十五册二胡曲《赛马》时,我没有告诉学生曲目名称,而是让大家边聆听,边联想音乐情境,为曲子命名。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投入音乐中认真思索,并兴奋地小声讨论。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让我惊叹不已。乐曲名字竟然有七八个:《狂奔》、《盛大的节日》、《骏马奔腾》、《那达慕欢歌》……看到他們在音乐实践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很欣慰。这时,一个平常特别淘气的男孩子刘云大声说:“过河!”,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一愣,赶忙用目光制止大家的哄笑。看他有些尴尬又有些不服气,我真诚、和蔼的请他阐明理由。他理直气壮,觉的曲中表现了河水翻腾,小马过河时的欢快情景。我立即肯定了他的新奇想象。看着大家疑惑的目光,我笑着解释:音乐带给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大家具有千篇一律的感受,只要我们都能为音乐中表达的真善美所吸引,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喜爱这个作品就可以了。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发现刘云表现的更积极了,并带动了二他后进生学习。
二、音乐教学应以情激情
教师要以音乐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及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及结构美,来净化学生的心灵,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从心灵深处培养学生向上的健全人格。如教唱第十三册《青春舞曲》时,我先引导学生交流新疆维吾尔族的相关信息.接着,请他们欣赏一段新疆优美景色的音像资料,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而我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玛依拉》,使学生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有“我要学”的兴趣。在教唱歌曲时,我启发学生用竞赛的形式识谱学唱。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歌也学会了。教学效果自然更好。在无形中,学生提高了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歌曲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最终体验音乐中的美,进而表现歌曲.而学生是否把握了作品的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音乐教学应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在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我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质,用优美的琴声、动情的歌声、婀娜的舞姿……将音乐艺术的美传达给学生。我觉得教师的范奏、范唱、范舞,往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教师更有亲和力。这是名家、名奏所不可代替的。
1.方法多样,激活课堂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激活课堂,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亲身获得审美体验,能够享受到音乐的审美愉悦。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致。在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中,我不包办代替,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把简单有趣的活动留给后进生,将其作为使学生走进音乐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良好途径。在活动中,同学们会增强自信心,继而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同时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2.语言简练,精确恰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是打动人心的语言艺术,教师是通过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上音乐欣赏课少不了要介绍曲作者。恰当的介绍能把学生顺利地引入音乐欣赏的艺术情境之中。我根据学生实际(包括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取舍作曲者相关知识。因此,介绍曲作者应有所侧重,即从有利于学生学习、赏析乐曲出发,介绍曲作者的生活、创作、风格等情况,做到既有开阔的视野,又有新颖的角度;既重点突出,又注意到了内容深度的挖掘,从而为学生赏析、理解乐曲打下基础。例如赏析肖邦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时,我让大家先欣赏了他的钢琴独奏《夜曲》。我抓住一个重点,从夜曲的体裁入手,让学生懂得夜曲多指钢琴小曲,通常有宁静、沉思的抒情特色,浪漫气息浓厚;然后再重点让学生了解,肖邦虽然一生苦多于乐,但他生性纯真、浪漫,能够在痛苦的体验中创作出高雅、快乐的音乐作品。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肖邦的人品和作品。在欣赏他的如《歌的行板》,学生就会找到相同的旋律,发现二者的共同点。为第二课时的歌曲《夜曲》学唱也打下伏笔。这样,学生易接受,教师也易于导入新课。
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器,是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有利保障。教师适时的幽默言语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解除学生的疲劳,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同时,教师幽默诙谐的言语,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避免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安石,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新课标理念与创新》新课程实施课题组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