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尔旦·外力
【摘 要】高校共青团工作不仅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历史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共青团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时代课题。新形势下新疆高校共青团工作也面临了诸多挑战,本文对这一系列挑战进行了认真剖析和梳理,提出了新形势下解决新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策,目的是为进一步推动新疆高校共青团工作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青年。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共青团;挑战;对策
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牢固桥梁和纽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把共青团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作出战略谋划和部署,并出台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高校共青团作为共青团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人才培养、凝聚青年、思想引领、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新疆高校共青团工作同全国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许多共性的时代特点和问题,但也存在个别区域差异。因此做好新形势下新疆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形势下新疆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取向多元化
当今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格局日趋明显,各种思想文化潮流相互激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市场经济体制蓬勃发展,使过去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发展模式共存的状态,这也使得社会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就业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倾向,这些变化势必也导致人们道德选择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种多样化的倾向对青年的影响更加直接和深刻,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尽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日趋多元、多变、多样,青年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和尖锐,但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群体总体素质在不断上升,思想活力和精神需求明显提高,这一系列的变化无疑对传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新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团的工作要把握住根本性问题,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围绕这一核心任务,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思想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优势,努力培养“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优秀青年人才。并要逐步从过去教育引导为主的方式向提供服务的方式转变,强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要求。
(三)新媒体的崛起带来的新考验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青年学生已成为其最大的受众,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思想活跃、文化层次较高,能主动融入信息化潮流,热爱新鲜事物,喜欢先行先试,再加上新媒体具有快捷、开放、互动、平等、自由等特点,这也使得青年学生成为最早、最快、最易接受新媒体的群体之一,同时他们也是受到新媒体影响和侵蚀最严重的群体。新媒体的虚拟性淡化了人们之间的情感,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同时也致使一些大学生政治意识、阶级意识甚至国家民族意识薄弱,这也给高校共青团的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
二、新形势下解决新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引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青年学生正处于步入社会“大熔炉”的起步阶段,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思想,他们更迫切的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信念的支撑、先进文化的熏陶、良好品行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培育。高校共青团在教育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要认识到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成长环境不同,他们的思想水平、认识问题的角度、人生奋斗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用一种标准和目标要求所有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次、有针对性、灵活生动地开展工作,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的引领工作,帮助他们打牢成长进步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
(二)倾听学生诉求,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面对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新疆高校共青团工作要改变过去单向进行灌输的教育模式,尽快适应青年学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充分尊重并服务于青年学生合理的利益诉求,把服务青年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建功成才的需要,为广大青年学生在成长成才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三)创新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建设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高校共青团要正确利用新媒体积极的一面,采用青年学生能够接受并乐于参与的形式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即时性和广泛性,深入学生之间,感受学生所感所思所需,确定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旨方向。在运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的时候,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让青年学生能够主动接受并不断进行自我修正。同时,高校共青团在新媒体中应该加强与青年学生间的互动,既生动又有效果,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此外,利用新媒体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关注和指导是高校共青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四)加强高校团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
高校共青团干部是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力量。尽管共青团组织是一个群众组织,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群众组织,它既具群众性,又具先进性,是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首先,对于基层团组织来讲,当前最重要的是凝聚青年。只有广泛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才能谈得上有效地组织动员青年、教育引导青年。因此高校团干部要主动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加强学习,做引领青年学生的表率,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学生,熟悉青年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始终让团组织的细胞处于活跃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组织建设,确保高校共青团工作扎根青年、影响青年。其次,高校团干部要深刻了解各种社会思潮,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敏锐性,做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政治上可靠、作风上扎实、自律上严格的人民教师,让党和国家放心、让青年满意。
参考文献:
[1]王从严,程为民,范金凤等.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赵晶.对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35).
[3]孔繁燕.试析新时期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路径[J].思想教研究,2010(5).
[4]徐春娣.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J].群文天地,2011(10).
[5]王斌.高校共青团工作现状调研报告——以东南大学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1(2).
[6]李忠偉,姚远,孙德刚.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7(2).
[7]卫霞.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2).
[8]田华文.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6).
[9]王春华.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现代教育,2011(10).
[10]朱明.当前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