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龙海乡石漠化现状及治理措施

2017-08-22 17:22李其祥保树国
绿色科技 2017年14期
关键词:石漠化治理措施

李其祥+保树国

摘要:指出了陆良县龙海乡国土总面积为161 km2,全乡石漠化土地面积1.18万hm2,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3301 hm2。分析了石漠化的成因一是历史上的“大炼钢铁”砍树,二是土地供需矛盾,三是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以期为龙海乡的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治理 措施 ;石漠化 ;陆良县龙海乡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4-0208-03

1 引言

龙海乡是陆良县最典型的石漠化乡镇之一。所谓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的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石漠化、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已成为我国的三大生态灾害。

2 龙海乡的基本概况

2.1 地理位置

龙海乡位于陆良县城龙海山东部,距县城31 km,地理位置为东经103°46′~103°59′,北纬24°52′~25°06′。东与师宗县接壤,南与本县的召夸镇相连,西与本县的马街、三岔河镇相接,北与本县的活水乡毗邻,全乡总面积 161 km2

2.2 自然条件

全乡最高海拔2580 m,最低海拔1970 m。年降雨量1100~1300 mm,雨季多为 6~9月份,旱季 10月至次年 5月,年平均温度12.5℃。与坝区14.7℃相比相差 2.2℃。最高温度7月,均温为25℃,最低温度为一月份,均温为-4℃。年总日照时数 215d。≥10℃,年活动积温 3400℃,与坝区相比差 1054℃。年太阳辐射总量 1182千卡/cm2。 主要气象灾害是凌冻、霜冻、干旱、局部冰雹、洪涝灾害。境内多属喀斯特地质地貌,溶洞、漏斗遍布,地表缺乏蓄水条件,境内无一条小河,无一座水库,乱石丛生,石多土少,人多地寡,是一个出门就爬坡的典型贫困乡镇。

2.3 社会经济状况

龙海乡辖 10个村委会,69个自然村,农户7812户,农业人口28113人,其中彝族2300人。全乡耕地总面积64000亩,均为旱地,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洋芋、蔬菜、玉米,其次是畜牧业和林业生产。

2.4 植被类型

龙海乡为云贵高原北亚热带植被区,主要森林类型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此类型由于人为破坏,所剩无几,现主要为华山松、云南松、栎类等耐旱性树种所代替,现有森林类型多为次生性森林类型,在龙海乡常见于华山松纯林、栎类一华山松纯林、栎类一云南松林、灌木一云南松林、禾本科草类一云南松林等森林类型。

3 龙海乡土地石漠化现状

龙海乡全乡国土面积161 km2,其中:林业用地11.57万亩,占总面积的46.3%;耕地6.4万亩,占24%;荒山草地2.3万亩,占9%;住房、交通用地3.2万亩,占12%;其它难于利用的土地(岩石裸露地)2.9万亩,占11%。森林覆盖率达46.3%。由于植被稀少,树种林种单一,降雨集中,造成表土不断冲刷,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其次是林农相嵌,人多耕地少;再加上历史、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地石漠化非常严重。据 2016年 12月全县石漠化调查统计表明,龙海乡石漠化土地1.18万hm2,非石漠化土地535 hm2,潜在石漠化土地3301 hm2,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3132 hm2,中度石漠化7197 hm2,重度石漠化1207 hm2,极重度石漠化310 hm2

4 石漠化形成的原因

通过对龙海乡岩溶地区的调查、分析,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4.1 自然因素

龙海乡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冬干夏湿,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降水集中,干湿分明。部分岩溶地区难于利用和治理,加之植被稀少,这些地区夏季任其自然雨水的冲蚀,冬天由于气候干燥、风大,仅有的微量尘土也随风而去 ;少数植被稀少的地区,土壤极簿,植被根系的固土能力又難以抗拒集中降雨的冲蚀力,因而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地区的基岩裸露度一年比一年大,且有俞演愈烈之势,导致形成严重的石漠化。

4.2 人为因素

4.2.1 历史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超英赶美 ”,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实行“大炼钢铁”工程,使龙海乡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最原始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后,没有人力和物力进行森林资源的恢复,使得大部分地区石漠化程度和面积逐步加剧和扩大。

4.2.2 土地供需矛盾

龙海乡人口较多,耕地相对较少,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部分村寨仍以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粮食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只顾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利益。毁林开荒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时有发生,加速了石漠化的进程。

4.2.3 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龙海乡由于森林资源不多,腐殖质含量较少,水源涵养较差,地表径流流量大,耕地瘠薄且少而分散,土地生产效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也是石漠化加急的原因之一。

4.2.4 其它原因

首先是部分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再加上生活条件艰苦,乱砍滥伐林木,使得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难以协调发展 ;二是旱涝灾害频繁 ;三是部分地区牲畜存栏量大,过度的放牧导致草山草坡超载,植被破坏严重 ;四是部分私营业主为了经济利益,乱采石、挖砂、取土,加速了石漠化的发展。

5 石漠化防治的对策

5.1 加强领导是关键、资金投入是保障

水土保持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今天,水土保持既需要政府的推动,更需要依靠市场机制加快发展,增强水土保持的活力与后劲。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增加经济投入,否则,石漠化的治理将是一句空话。

5.2 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长期实践证明,水土流失治理必须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农业措施、水利措施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从本地实际出发,在全面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整治石漠化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实行统一规划。充分考虑资源保护与综合治理之问的关系,以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资源保护的长效性和资源的再生性,创建协调和谐的发展环境。

5.3 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了首要任务。传统的耕种方式,靠山吃山的思想观念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所以,转变观念、发展经济是关键。实践表明,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是一对孪生姐妹,水土流失越少,土地石漠化程度也就越小。在治理过程中,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使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他们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就高,石漠化程度就小,经济就越发展,反之,经济就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低下。

5.4 人工治理和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并重 防治水土流失

要在充分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科学调整农、林、牧用地比例,妥善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使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农业措施、水利措施三大措施并举,使 山、水、田、林、路得到综合治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处理好治理与开发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双赢”,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2015年龙海乡争取到了陆良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按照“把整治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加大投入为保障;以减少贫困人口,控制水土流失,遏制石漠化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农田改建、生态治理、小型水利建设等为主要手段;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多方协调、大力配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力解决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岩溶石山地区人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岩溶地区脱贫致富创造必要的条件”的建设方针。陆良县2015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在龙海乡的双箐口小流域实施,双箐口小流域位于陆良县龙海山区东南部,平均海拔2200m,年降雨量1300~1500 mm,无霜期249 d。全乡气候冷凉,局部气温多变,呈现“一乡分两季,两里不同天”的立体型气候特点。境内土壤干瘦,石漠化严重,水资源极其匮乏,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区。该流域境内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土,石漠化程度以轻度、中度石漠化为主。具体有以下3点措施。

5.4.1 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

封山育林5010亩,其中:补植补造500亩,补植圆柏。封育方式为全封,封育类型为乔木型。实施地点为龙海乡的双箐口小流域,具体涉及龙海乡大新村村委会和古都依村委会。

人工造林6000亩,其中:核桃1945亩,香椿4025亩,油用牡丹30亩。实施地点为龙海乡的双箐口小流域,具体涉及龙海乡古都依村委会、大竹园村委会和双箐口村委会。

5.4.2 农业措施

棚圈建设2380 m2,青贮窖1000m3,实施地点为龙海乡的双箐口小流域,具体涉及龙海乡大新村村委会和古都依村委会。

5.4.3 水利措施

坡改梯90亩、新建排灌沟渠2 km、蓄水池3个、田间生产便道2 km、输水管2.5 km,具体涉及龙海乡古都依村委会和双箐口村委会。

2016年争取陆良县土地整治项目7660亩,项目涉及龙海乡大新村、双箐口、树搭棚、再邑、大竹园5个村委会,整治了部分农田石漠化问题。下一步龙海乡还将积极争取石漠化治理工程以及土地整治项目来治理好龙海乡的石漠化问题。

5.5 加强林地资源管理是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条件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作,林业的发展是关键,它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起主导地位,保护森林,增加植被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在保护现有森林資源的基础上,多效地保护森林资源之目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种养殖方式 ;实行封山育林,进行科学管理 ;坚决制止乱采滥挖现象的发生,也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一条有效途径。

6 结语

总之,石漠化直接危及到龙海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土地石漠化与水土流失伴生,导致耕地被侵蚀,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同时造成水源枯竭,人畜饮水困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尽人意;土地石漠化面积的扩大、水土流失的加剧还引起水库淤积、江河阻塞、防洪能力下降,造成水旱灾害频繁,使区域内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恶化,直接威胁到石漠化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此,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防止土地石漠化扩大,减少水土流失,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刘 强, 伏建存.陆良县林业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2]陆良县林业局. 陆良县石漠化调查报告[R].陆良:陆良县林业局,2016.

[3]陆良县统计局. 2016年陆良县统计年鉴[M].陆良:陆良县统计局,2017.

[4]萧增新, 陈 权.陆良县石漠化动态变化分析[J].绿色科技,2015.

[5]陆良县政府.中国共产党龙海乡第三次代表大会报告[R].陆良:陆良县政府,2016.

[6]陆良县政府.龙海乡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R].陆良:陆良县政府,2016.

猜你喜欢
石漠化治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浅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孪生风云”之石漠化与贫困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湖南将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步伐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