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相涛:闻鸡起舞 成就辉煌
他拥有诸多鼎鼎大名: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科学家、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家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农业部“鸡种质资源优异性状发掘创新利用”创新团队带头人……
他尊享诸多光环荣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他获得诸多骄人成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等课题1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1项……
他就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康相涛。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康相涛
康相涛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30余年一直从事家禽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6年与鸡为伴。
1985年毕业留校,康相涛就一头扎进校畜牧站,开始了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科研生涯,从此便与鸡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畜牧站简陋的房子里一住就是16个年头,和成群的鸡、牛做了16年邻居,每天闻鸡起舞,伴着奶牛的反刍声入眠。即使后来搬离鸡场,事务再忙,他仍坚持每周到鸡舍看看,逢选种等重要事宜都要亲临现场指导。也因此,同事们都戏称他为“鸡爸爸”。
康相涛有着浓厚的“三农”情结。不论寒暑假日,不论阴晴风雪,康相涛经常带着师生不辞辛劳地深入农村,奔波在基层一线,通过培训授课、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提供科学养殖技术,许多熟悉他的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他为“鸡教授”。他常常换位思考,体谅养殖户的艰辛和不易,正是这种情结驱使他服务“三农”时满怀激情,从来不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2009年4月21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的贾庆林到康相涛实验室视察,勉励他说:“做学问、搞研究就要像袁隆平那样,教授科学家们就是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30多年来,他就是这样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始终以感恩之心,把服务“三农”当作分内之事,当作自己的职责所在,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司令”者,号令、引领也。在同行圈里,大家都戏称康相涛为“鸡司令”,这是对他在地方鸡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卓越成就的赞誉和肯定。
他常说:科学研究方向的凝练要坚持“你无我有,你有我强,你强我特”。自“九五”以来,他始终围绕地方鸡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创新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他作为第一主持人完成的“中国地方鸡种质资源优异性状发掘创新与利用”项目获得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是有史以来国内家禽学科首次获得此奖项。
从20世纪90年代起,康相涛就着手收集地方鸡品种资源、保护和发掘我国地方鸡资源,同时,组建了河南农业大学种质资源场(种鸡站),从事地方鸡育种与开发利用研究。如今,河南农业大学种质资源场已成为国内最具特色的地方鸡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了27个代表我国地方鸡资源的特色素材。2009年,他与固始三高集团合作,建成了我国第一家鸡文化博物馆——中国鸡文化博物馆,为发掘、收集鸡的活体种质资源、文化及历史资料和标本提供了重要平台。
同时,康相涛围绕地方鸡资源的保护创建了地方鸡种质资源“三位一体”保护技术体系,提出和建立了“原生态、多层次、双对照”保种、知识产权保护、“单流向”资源优化利用保护等新的保种理论和技术措施,对防止我国地方鸡种质资源流失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地方鸡资源长期存在着保护与利用不能兼顾的矛盾。为破解这一难题,康相涛创建了地方鸡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技术体系,创新了“通用核心系”培育利用理论和“快速平衡”育种技术,建立了“通用核心系”配套利用技术平台,有效解决了地方鸡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技术难题。
至今,他带领团队成员已发掘利用黄麻羽、青黑胫、矮小基因、绿壳、粉壳等15个地方特色明显的优异性状,培育出了青胫隐性白鸡、黄胫丝毛鸡、矮小型绿壳蛋鸡等8个表观性状突出、生产性能优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核心系,创建了12套制种模式,涵盖了我国优质鸡生产四大领域中的青胫黄麻羽鸡、丝毛乌骨鸡和优质土种蛋鸡三大领域,共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授权21项。
长期以来,康相涛注重和致力于人才培养、引进与优秀团队的建设,他组建的团队先后被教育部和农业部评为创新团队。他常说:以人为本的团队建设是科学研究的核心,而团队建设要以国际化视野坚持培养和人才引进并重。
康相涛的创新团队专业背景有遗传育种、动物营养、畜牧工程、基础兽医和预防兽医等,学科完整,交叉互补性强。这些团队成员逐渐成为我国地方鸡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主力军。
“紧盯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创新研究”,康相涛的研究成果,既有针对生产中的现实问题,也有诸多涉及前瞻性和引领性的问题,都为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翅膀”,助推了产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
优质鸡是我国家禽业的一大特色领域,康相涛在优质鸡育种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利用其专利技术培育出了一个矮小型绿壳蛋鸡新品系,解决了纯种绿壳蛋鸡产蛋率低、不适合产业化开发等技术难题;土种蛋鸡方面,培育了青胫浅芦花鸡、矮小型绿壳蛋鸡和黄麻羽白壳蛋鸡3个新品系,有效解决了国内黄麻羽优质鸡配套生产中不能羽色自别、繁殖性能低、外观性状达不到土鸡特征要求等技术难题。
在我国家禽业中,高产、快大品种长期受制于国外垄断,优质鸡市场多元化与产品同质化矛盾突出,鲜活产品销售方式存在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康相涛创新了引进品种开放同步育种制种模式,加快了我国自主品种培育步伐;另外,他创新了优质鸡“四系三用”快速定向制种模式,解决了优质鸡企业制种目标产品单一、成本高,难以兼顾肉鸡、蛋鸡市场变化等问题,实现了多元化生产。这些对推动我国鸡种业的升级转型意义重大。
与涉农企业协同、扶助企业带动农民致富是康相涛服务“三农”模式的创新之举,而优质固始鸡的培育及产业化开发是其在家禽育种方面实现“产学研”结合服务“三农”的经典之作。
2000年2月,康相涛与三高集团签订了长达20年的技术合作合同,约定三高集团利用河南农业大学种鸡站的人员、技术和设备,组建河南农业大学三高固始鸡育种中心,企业负责日常饲养管理,学校方面负责选育和研究工作;双方联合建立了“河南家禽工程中心科研工作站”,使固始鸡的研究开发步入了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的轨道,并形成了“育种中心+基地+公司+核心户+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模式,使企业新增产值16.86亿,新增利润8098万元,带动6477家农户获利1.71亿元,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本文转自《河南科协蓝皮书・人物卷》】
康相涛指导学生开展试验研究
康相涛在鸡舍指导育种、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