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发展相关性探析
——以某医学高校为例

2017-08-22 06:16:30刘正立邱冰月郝家领田家豪韩爱侠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6期
关键词:奖学金困难资助

刘正立,金 静,邱冰月,李 蓉,郝家领,田家豪,韩爱侠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高校资助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发展相关性探析
——以某医学高校为例

刘正立,金 静,邱冰月,李 蓉,郝家领,田家豪,韩爱侠*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随着当代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和高校扩招,使得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应增多,这给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与挑战。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现状为研究主体,动态分析不同贫困认定等级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以资助和育人相统一为目标,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以提升高校资助育人成效。

高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发展

1 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在各地区、各高校中都得到了广泛实施,许多高校设立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来鼓励专业成绩优异、社会活动突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而助其成长成才。但如何让现有的资助政策起到更好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对许多国内高校而言仍是一个很难有效解决的问题[1]。

为了更好地研究资助力度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之间的关系,笔者选取了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专业的A、B、C 3个等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定向跟踪2010—2013年度其获得奖学金的情况,并通过SPSS软件分析各类资助与学生获得奖学金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资助政策与学生学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2.1 数据信息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临床医学系、医学影像学院的2009—2013年515名连续5年被评定为同一等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别统计A、B、C 3个等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学金的情况及挂科情况,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所得结果见图1~2、表1。

图1 各院系不同贫困等级学生获得一等奖学金的情况

图2 不同贫困等级学生获得学校不同等级奖学金的情况

表1 2011—2012年贫困生挂科情况调查

2.2 实证结果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一等奖学金中,贫困等级越高,获得奖学金的人数比例也越高。随着A、B、C类贫困等级的升高(即贫困程度的升高),获得较高等级奖学金的学生占比也随之升高,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一、二、三等奖学金的频率远大于校平均值(3%、8%、15%)。同时,调查数据显示,仍有很大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没有获得奖学金,甚至出现了挂科现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普通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通过表1可知,在2011—2012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2009级13人挂科,2010级、2011级均有17人挂科,形势不容乐观。

我们还进行了A、B、C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获得一、二、三等奖学金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通过SPSS的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我们可以得出,无论是何种等级的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与认定的贫困等级均有相关性(P<0.05),且C类(贫困等级最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较高。

2.3 分析讨论

通过学校给予正确指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甚至存在一学期有多门挂科、连续两学期均挂科现象。这些统计数据一方面说明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采用不同的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较大影响。这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帮助,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特色帮扶、心理关注、精准资助,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完善资助育人体系,以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较大的经济压力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普通学生心理等方面承受的压力更大,在现实环境中他们必须更快地实现自立自强、独立生活,以此减轻父母的负担[2]。他们中有的通过中介寻找兼职工作,谋求工作机会;有的四处奔波去带家教,用以补贴生活费用。这些兼职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压力,但同时也占用了他们大量的学习时间,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从而出现挂科的现象。

3.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缺乏目标和动力

与那些无忧无虑的学生相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缺乏对自我的清醒认识[3]。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与同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也较普通学生少,这些原因都使得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定位与职业规划,缺乏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与生活中倍感迷茫,缺乏自信与动力。

3.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易产生心理问题,较难适应大学生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主要体现为自卑、敏感、妒忌、自信心不足、学习压力大、人际交往障碍等特征,结合现有理论研究以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实践分析,导致其心理贫困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生活等家庭方面的压力,学习、就业方面的压力以及高校资助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适当问题等。

4 改进资助工作的有效途径

4.1 创新资助育人机制,资助与育人相统一

一是创新资助育人机制,优化“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二是将育人与帮困相结合,建立帮困育人新模式。去除单一化的金钱资助和慈善资助,努力实现资助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特色帮扶

高校应组建一支有责任意识的资助师资队伍,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通过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能力普查、心理建档、随访观察等工作,减轻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上的压力,对其进行全方位帮扶。

4.3 加强职业规划,进行针对性就业指导

在新生入学伊始,可通过各种师生见面会、专业思想教育、优秀学生经验交流等活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指引学生了解专业形势与背景,增强学生专业信心,树立崇高理想与目标。同时与就业指导中心合作,通过宣传国家就业政策等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尤其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引导,如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双选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等活动,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4.4 注重心理帮扶,加强诚信感恩教育

通过营造先进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校园文化,促进感恩教育与大学精神的融合。可以针对受助学生的特点,丰富校园生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按照“帮困助学”与“育人成才”相结合的原则,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社会、奉献他人,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

5 结语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与帮扶问题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辐射在他们身上的一系列问题,更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4]。建立全面完善的帮扶体系,将经济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最终实现资助育人的目的。

[1]李锋亮,向辉,刘响.奖/助学金能否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以清华大学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112-114.

[2]秦福利,陆路.高校贫困生学业成绩的现状分析与应对[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9):144-146.

[3]杜江山.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问题的途径及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1(15):311.

[4]于瑛.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几点建议[J].长治学院学报,2008(4):71-72.

(*通讯作者:韩爱侠)

G526.5

B

1671-1246(2017)16-0112-02

猜你喜欢
奖学金困难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华人时刊(2022年1期)2022-04-26 13:39:36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8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30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大学生(2016年7期)2016-04-29 20:30:06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