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7-08-22 06:24:37赵婷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7年6期
关键词:川芎嗪丹参细胞因子

赵婷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7)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赵婷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7)

目的: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CI)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 - 2017年4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急性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60 mg,qd)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qd)进行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8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15,P=0.037)。两组治疗前血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炎性细胞因子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炎性细胞因子各指标均出现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cenolase,NSE)、S100B蛋白、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high homocysteine,H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能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抑制炎性反应。

急性脑梗死;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炎性细胞因子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1-2]。CI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3-4]。CI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由丹参、盐酸川芎嗪等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脑供血不全、脑血栓、脑栓塞等闭塞性脑血管疾病[5-6]。本研究采用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现将本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4月 - 2017年4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40例CI患者,所有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58.5±6.8)岁;对照组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6.8±6.3)岁(两组比较P=0.127)。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出血部位、出血程度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7]制定的诊断标准,经CT/MRI检查确诊。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为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48 h;②符合伦理标准且由医学伦理会批准通过;③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严重肝肾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或功能减退;②患肿瘤、血液、免疫系统疾病;③患有精神疾病或是正服用精神疾病药物;④近期接受手术者;⑤在疗程内服用其他中西药物患者;⑥拒绝参与本研究患者。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1.4 治疗方法

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防治感染、营养神经、维持内环境及对症治疗等西医基础治疗。存在神志障碍、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应对其进行甘露醇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784)静脉滴注125 mL;针对应激性溃疡,使用西咪替丁注射液(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157),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0.2 g,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125),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60 mg,q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吉林四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448),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0 mL,qd。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周。

1.5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肘正中静脉血5 mL,放置于-4℃环境中进行低温离心10 min,转速4000 r/min,随后提取上清液保存在-80℃环境下备用。采用SH211A血流变分析仪(重庆赛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检测血流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采用微量毛细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采用Wintrobe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采用微量热沉法测定纤维蛋白原;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采用微量荧光检测仪检测高同型半胱氨酸(high homocysteine,HHcy);患者神经功能状态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cenolase,NSE)以及S100B蛋白,检测均采用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对应定量试剂盒。

1.6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7]对患者临床治疗的神志、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0~28分,①显效:评分>24分;②有效:评分介于4~24分,包括24分;③无效:评分<4分。

植物诱抗剂-IR-18防除向日葵列当,必须选择在向日葵6~10叶期喷雾处理,防效与施药次数与施药浓度相关。若施药1次,必须选择向日葵在6~8叶期,采用400倍液处理;施药2次,可以选择600倍液~800倍液;施药3次,即使800倍液也可以取得较好防控效果。浓度越高,防效越好,而且持效期越长,列当对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越小,此特点符合诱抗剂的特性,并且与国外报道的结论一致,即植物诱抗剂在一定浓度阈值之下,诱导抗性的强弱与诱导因子的浓度和作用强度呈正相关[12]。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8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5,P=0.037)。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对比

2.2 两组血清神经功能各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神经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神经功能各指标均出现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NSE、S100B蛋白、MBP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出现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均明显 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4 两组炎性细胞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前炎性细胞因子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炎性细胞因子各指标均出现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Hcy、hs-CRP、MMP-9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对比

3 讨论

脑梗死是心脑血管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且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其发病率具有显著升高的趋势。脑梗死起病急骤,病情预后较差,致残率、致死率均处在极高的水平,因此对患者健康影响较大,需要及时关注病情监测,从而能够对疾病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以往研究结果表明[8-9]脑梗死监测常采用相关血液指标进行评价,优点是简便快捷,能够掌握疾病病情的变化,但缺点在于临床上血液指标较多,研究报道结果的差异性较高,因此,本研究主要是探究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并对患者疗程后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水平变化进行分析。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主要适应证为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其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丹参川芎嗪能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充分抑制自由基的作用,增加脑病血流量的同时,降低耗氧量,有效地扩张脑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10]。桂哌齐特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脑梗死患者,具有提高红细胞穿透毛细血管的能力,有效地降低血液的黏性[11]。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丹参川芎嗪联合桂哌齐特的疗效显著。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由于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因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是发生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红细胞易出现聚集,血液黏稠度增高[12]。而丹参川芎嗪可以激活纤溶系统,加快血流速度,降低全血黏度,同时,丹参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增加组织血液供应功能,进一步改善组织血液微循环。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主要是细胞外基质(ECM)重构过程,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则是发挥ECM降解的最重要的一类生物酶。MMP-9作为MMPs家族一种重要因子,可以将弹性蛋白及胶原蛋白进行特异性降解,使得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基质降解,加快ECM降解,并促进破坏血脑屏障,增加机体内的血管通透性,组织细胞间隙内水分含量升高,使得患者出现血管源性脑水肿[13]。Hcy是人体内含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脑梗死患者机体血清MMP-9、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分析这一结果表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清MMP-9、Hcy水平升高存在密切关系。

hs-CRP作为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够在机体出现组织损伤或是存在急性感染时,其水平显著提高[1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hs-CRP水平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水平,这一结果表明患者接受治疗后,机体内炎症反应严重程度显著改善,从而有助于患者恢复。

在患者神经功能状况中,反应神经功能的指标选择NSE、MBP以及S100B,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同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积极治疗后,神经功能相关指标明显改善,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能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抑制炎性反应。

[1] Saito Y, Aizawa Y, Monno K,et al. Small, smooth, nonmobile cardiac myxoma detected by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following 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 a case report[J] J Med Case Rep,2017,11(1):131.

[2] 周锦霞,李国珍,程伟,等.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与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对比[J].重庆医学,2017,46(4):513-516.

[3] 张振华,杨潮萍,刘秀丽,等.青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影像学特点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2):191-192.

[4] 谭立明,王璐,陈娟娟,等.脑梗死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6,37(18):2760-2763.

[5] 林清国,李妍妍.脑苷肌肽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7):111-113.

[6] 李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成本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8):818-820.

[7]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8] 刘洛同,周杰,明扬,等.中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差异[J].中国老年学,2014,34(7):1748-1749.

[9] 陈思,陆斌,尹文伟,等.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6,27(5):683-685.

[10] 李世英,胡琨,李峥,等.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水平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6,56(44):53-55.

[11] 黄玲,郑玲利,蒋婷,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药业,2015,24(8):29-32.

[12] 张文波,石佳泉.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变化及疗效观察[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8,7(7):734-736.

[13] 章凯,胡北平.左西孟旦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及血流动力学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10):54-57.

[14] 梁潇潇,刘学文.急性脑梗死与CysC及hs-CRP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1(3):168-171.

本文编辑:鲁守琴

Effec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Ligustraz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Assisted Treatment on Nerve Function, Blood Rheology and Infammatory Cytokin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Zhao T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fth Ward, Zhengzhou Central Hospital Aff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Zhengzhou 4500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ligustraz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assisted treatment on nerve function, blood rheology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I). Methods:A total of 140 patients with CI hospitalized from April 2014 to April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ial and control groups, 70 for each.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inepazide maleate injection (160 mg, qd), while those in trial with cinepazide maleate injection plus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ligustraz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10 mL, qd), for 2 weeks. The curative effec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while the changes of nerve function, blood rheology and infammatory cytokin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in control and trial groups were 82.86% and 95.71% respectively, which showed signifcant difference (χ2=6.615, P=0.037). The serum neurologic function, blood rheology and infammatory cytokines showed no signifcant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which decreased signifcantly after treatment. The neuron-specifc enolase (NSE), S100B protein, 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plasma viscosity, high shear viscosity, lowshear viscosity, hematocrit,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fbrinogen, high homocystein (Hcy), Hs-CRP and MMP-9 in tri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alvia miltiorrhiza and ligustraz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assisted treatment showed good curative effect on acute CI, which improved the nerve function and blood rheology, and inhibited the infammatory respons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alvia Miltiorrhiza and Ligustraz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Nerve Function; Blood Rheology; Infammatory Cytokines

R277.7

A

10.3969/j.issn.2096-3327.2017.06.001

2017 - 05 - 18

赵婷,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肌肉病。E-mail:zhaotinghenan@sina.com

猜你喜欢
川芎嗪丹参细胞因子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2:46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中成药(2018年11期)2018-11-24 02:57:12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42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