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2008年,卢桦在老家广西桂平市中沙工业区竞购了一块200多亩的土地后,在上面建起厂房来。然而,她的资金链却断了,几乎连工资也发不出了。
“没钱办什么工厂?”一个新来的职工问。知情的人却笑了:“老总怎么没钱,她可有近50亿元!”卢桦的确有50亿元的身家,只不过是物品。有东西何不卖了救救急呢?可她就是一点儿也不卖,因为那物品太紧俏太稀缺了!
1986年,卢桦从中山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外贸局工作。工作不久后的一天,她在广交会上见到有个叫Noah的美国人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以每500克3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蛇毒。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卢桦是知道蛇毒的,但令她惊讶的是它竟会这么贵,因为当时她每月的工资才100多元。惊讶归惊讶,她要促成一桩生意,因为有一个老乡刚好前几天托付过她,他家里有蛇毒希望能卖个好价钱。当她将这一信息告诉老乡时,这样的价钱,让老乡也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没想到这件事彻底改变了卢桦的命运。
当时信息十分落后,农村根本没有电话,就是广州外贸局打电话也得到邮局排队等号。由于有工作上的便利,加上卢桦会英语,那些采集蛇毒的老乡纷纷找上门来。此时她心有所动:自己为什么不能做一个中间商呢?
于是卢桦向同事借了2万元做本金。没两年,她就赚了100多万元。她在广州买了房,还买了当时极少数人才用得起的“大哥大”。这自然引起了人们的猜疑,卢桦索性辞职专门做起了蛇毒生意。
时间充裕了,卢桦得以更多地了解有关蛇毒的情况,得知了采集蛇毒的危险性与蛇毒的紧缺性。一条蛇,一个月才能采集一次蛇毒。采集人员先将蛇放在平台上,用一只手捏住蛇的七寸,另一只手将一个玻璃器皿送入蛇口,蛇咬住玻璃器皿的口壁后,毒液流出来,采集才告完成。一次采集到的蛇毒最多只有200毫克,老乡家虽说是养蛇大户,也不过养了200多条蛇,一个月才能采集到40多克蛇毒。而且稍不留神,一旦被金环蛇、银环蛇这样剧毒的蛇咬了,就死定了。由此,她才知道蛇毒为什么能卖出如此高的价。
可不久,当卢桦来到美国后,却痛心不已:中国的蛇毒卖到美国的价格不是高昂而是太低廉了。在美国,蛇毒具有极广泛的应用价值,它不仅用于治癌、止血、镇痛、降血压、科研等,而且还可以加工成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其价格是蛇毒出售给美国人时的几十倍。
卢桦想,为什么要让蛇毒的利润被美国人独占呢?当她向美国客商Noah提出合作办厂的建议时,傲慢的Noah当场拒绝。他还说,没有美国的加工技术,中国绝大部分蛇毒只能当废品倒掉。而且,如果你不卖蛇毒给我,我可以向别人去购买。
倒是对方最后的一句话提醒了卢桦!因为她很快了解到,世界上只有中国、印度、泰国以及越南等少数国家饲养毒蛇,而且唯有中国具有采集蛇毒的技术。也就是说,美国所需的蛇毒只有中国一个供应渠道。
卢桦要逐渐减少对美国的销量,直至最后对美国市场实行封锁。经过几番思考,一套成熟的办法出笼了:她与采集蛇毒的人达成协议,价格多少,卖到哪里,在哪里交易,对方一律不得向外人透露。由于她出的价钱比谁都高,所有的人都愿意信守这个协议。
卢桦通過这种方式,用三年时间发展了数十名采集蛇毒的人,逐步控制了大量的蛇毒资源。即便是现在,很多养蛇人都不知道蛇毒市场在哪里,更不用说行业之外的人了。最后,Noah基本上买不到蛇毒了。到2006年时,卢桦家里收藏有蛇毒400多公斤,市值已达到40多亿元。
再次与Noah接触,继续商量合作办厂的事,可Noah就是不肯把自己的利润分给中国人。没有美国人,难道中国人就不能加工蛇毒了?这时,她又出一招。
2007年8月,已经2年多只收购蛇毒却一滴也没卖的卢桦,找到广西医科大学蛇毒研究所,说出与他们合作办厂的想法。所长张学荣高兴地说,研究所已获得不少研究成果,有了她的蛇毒,相信双方的事业一定会有一个极为美好的前景。
于是就有了在中沙工业区买地大兴土木的事。
那时卢桦可真困难啊!有人劝她卖一些蛇毒以解燃眉之急,可她坚持一滴也不卖。2009年10月,在苦撑苦熬了一年多后,广西医科大学蛇毒研究所研制出了治疗脑血栓和肿瘤的蛇毒产品。他们可以大干一番了。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天,卢桦接到了Noah从美国打来的电话:“卢总,我想送一台小车给你。你愿意要什么样的?”她知道最后的胜利来到了,可她笑而不语。
“那我送你一台悍马吧!”卢桦知道一辆悍马200多万元,美国只有指挥打仗的军官才可坐。美国人崇拜的就是强悍的人,Noah认为,卢桦就是一个有资格坐悍马的人。
原来,Noah一直关注着卢桦在中国办厂的事,知道她要将蛇毒生产治疗肿瘤等药品时,他坐不住了。电话中他说:“你有那么多蛇毒,只做一些普通药品,实在是太‘浪费了!”2010年,双方在经过多轮谈判后,卢桦用蛇毒和土地入股,Noah负责出技术、资金,与广西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的科研单位共同成立一家制药公司,卢桦出任公司的董事长。
诚然,物质是第一性的,但我们一点也不能小觑精神上的坚守,精神对物质从来都是有着巨大反作用的。卢桦的坚守,书写了又一部精彩的辩证唯物主义大书。
(责编 孙礼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