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企业舆情应对研究

2017-08-21 20:00刘向阳
魅力中国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新媒体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意见、阐明观点的重要载体。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任何一个公共事件都有可能演变为席卷整个社会的舆论浪潮。从青岛的“天价虾”到山东的“问题疫苗”,从雷洋事件到魏则西事件,普通民众的权利意识逐渐觉醒,一个全新的舆论环境正在形成。本文拟以“饿了么”为例,通过对其3·15危机公关措施的分析,进一步探索新媒体时代下舆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饿了么;舆情环境;舆情应对

一、案例回顾

因平台内大量店铺无照经营,营业环境杂乱差等原因,“饿了么”在2016年“3·15”晚会上被曝光。随后,一个微博名为“饿了么—大先生”(署名为“饿了么”高级市场经理)的网友公开调侃央视:对不起,“饿了么”今天忘记给央视续费了,同样的内容也被发在微信上。两个小时后,“饿了么”网上订餐官方微博发表声明,表示已“紧急成立专项组,下线所有涉事违规餐厅,并连夜部署,核查全国范围的餐厅资质”。

二、“饿了么”舆情应对措施分析

(一)公司内部言论不一,直接推动事件升级

“饿了么”被曝光后,在未取得公司许可的情况下,其员工“饿了么—大先生”通过微博首先发声,以调侃的语气指责央视进行“有偿报道”。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痛点,极易引发舆论热潮。面对此类事件,首先做的不是反思自身,而是指责央视,这种态度直接激怒了广大民众,使得原本有可能迅速解决的公共事件演变为一场社会声讨。虽然当事人很快删除了相关微博,但在互联网的传播环境中,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并未因此消失,反而以更快的速度传向四面八方。

(二)官方反应迅速,态度有待改进

信息发布的及时与否决定着事件不同的走向。2010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首次提出“黄金4小时”概念,强调新闻发布的及时性,要第一时间发声,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曝光事件两个小时后,“饿了么”网上订餐官方微博发出声明,承诺尽快解决问题。从时间上看,官方回应相当迅速,但是上文中提到的员工不当言论使得这份声明的效果大打折扣。就该声明本身而言,通篇未出现“道歉”“致歉”等字眼,被广大网民认为缺乏诚意。

(三)放纵外界舆论,高层表态迟缓

定义事件、引导舆论是解决危机的重要方法。在微博声明未能缓和事件的情况下,“饿了么”CEO张旭豪发表了一封内部信,此时距离事件爆发已过去了24个小时。相比于微博声明,内部信的信息无疑更加丰富,态度也更为诚恳,承认公司在资质审核和管理环节上存在问题。其不足之处有二:一、时间滞后,错过了引导舆论的最佳时机;二、以内部信而非公开信的形式进行,整体效果略打折扣。

三、新媒体时代舆情环境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的流动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此相应,舆论事件的生灭也有了不一样的流程与特点。“饿了么”3·15危机公关的背后,是舆情环境的深刻变化,也是传播格局的重新塑造。

(一)传播迅速,互动性强,影响范围广

在信息传播中,天涯咫尺已不再是神话。舆论事件从发生到传播,不过须臾之间。微博、微信等各种社交平台的兴起,极大地降低了群体形成的门槛。围绕某个事件或观点,大量关注的目光被瞬间集聚。人们表达观点,交流意见,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浪潮。“饿了么”被曝光后,瞬间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微博、贴吧、公号等公共空间充斥着网民的讨论、思索甚至谩骂。除此之外,政府与传统媒体也积极跟进,展开各种调查。一夜之间,“饿了么”似乎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

(二)“把关人”作用下降

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提出了“把关人”理论,指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传统媒体长期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规范着整个社会的传播秩序,直到被互联网打破。网络传播是一种典型的“去中心化”的信息流动,“把关人”的角色被严重弱化,每个人都能成为消息的发布者。与此同时,信息的海量化、渠道的复杂化也使得把关的可行性变得越来越低。

(三)线上线下紧密结合

互联网虽然是一种虚拟空间,但它却绝非现实社会的绝缘体。与此相反,线上空间与线下社会频繁的互动与影响,使得网络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动员的有效方式。2013年6月,台湾陆军下士洪仲丘退伍前被关禁闭猝死,引发台湾社会强烈质疑,39位网友在PTT(台湾最大的网络讨论空间)上发起“公民1985行动联盟”。通过在PTT和Facebook上串联,“联盟”在8月3日发起了一场25万人参加的白衫军之夜,最终迫使当局让步,承诺设立军事冤案申诉委员会,重启调查历年冤案等。

四、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舆情应对之反思

(一)建立舆论危机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

身处舆论风险不断攀升的当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危机应急预案,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作为一档万众瞩目的“揭黑”节目,3·15晚会无疑会成为公众舆论的起爆点,任何一家稍具规模的企业都应该对此有所准备。“饿了么”被曝光后的种种失当举措,一方面说明着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广大企业要不断省察自身,尤其是与民众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行业。

(二)迅速回应质疑,立足解决问题

在舆情危机发生后,力争第一时间进行回应,抢占舆论主动权。当然,在事实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初次回应更多的只能是简单信息的介绍与处理姿态的展现。要想彻底的解决舆情危机,核心在于把问题化解、把现实的矛盾解决。当前,企业多侧重于舆论引导本身,而对舆情事件的处置关注不足,甚至妄图以宣传和引导来代替问题的解决。

(三)提升沟通和回应技巧

回应和沟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审慎决定。面对质疑,企业回应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澄清事实;二、坚持以人为本,避免次生伤害;三、注意速报事实、慎报原因、谨慎定性;四、善于利用新技术,实行全媒体战略。当然,在上述原则之外,还存在着诸多技术性手段,例如多采用第三方话语权、积极寻求次优方案等。

五、结语

相比传统媒体“把关”的时代,新媒体无疑赋予了人们更为广阔的发言空间。从微博到微信,从论坛到贴吧,舆论的形成方式、传播渠道、影响范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形势下,企业的舆情应对早已不能局限于一纸通稿。面对飞速流动的信息与无处不在的网民,企业亟需改变以往的思维定式,树立全新的舆情应对理念。面对公众质疑,企业必须做到直面问题,迅速回应,承担责任。当然,舆情应对的根本仍在于问题的最终解决。我们希望企业能将每一次危机都化为改革的契机,将每一次批評都化为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吴琦琼.“3·15”曝光后,这些企业危机公关打几分.人民周刊.2016年第7期

[2] 王明浩.全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应对.新闻战线.2014年第7期

[3] 钟克勋,么洺浚. 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舆情应对——以《深圳晚报》卷入姚贝娜媒体事件为例.新闻论坛.2015年第2期

作者简介:刘向阳(1990—),男,汉族,河南许昌人,就读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新闻实务与新媒体研究。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