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数学是学生思维形成的阶段,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生学习习惯。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生数学学习不良习惯的成因,然后浅谈培养这方面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141-01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具有较重的好奇心。数学教师应该利用好学生这一时期的记忆能力和接受能力,正确引导,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
1.初中生数学学习不良习惯的成因
1.1 教学环境参差不齐
受小学阶段不同教学理念的约束,初中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在刚入学时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初中学校不加强管理,学生便无法完全端正学习态度,有些还会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带到校园中,使得学生养成不良学习习惯。
1.2 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在新课改背景下,仍有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学生没有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师因其教学方式呆板,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不仅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也阻碍了初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正因为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加速了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速度。
1.3 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
由于大多数初中生不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后又不自主学习,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及时完成……养成了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
2.1 关注数学概念的准确表述
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唯有将单个概念理解透,并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连成知识网络,才能真正学好概念。由于初中数学的概念比较多,如果只是停留在对表层意思的理解,学生则很容易就混淆或者忘记。要想让学生准确的表述概念,就应该让学生在了解概念内涵和本质的前提下,不断加深对概念的记忆,并引导在运用中让学生掌握概念,确保学生在时间长久之后仍能记住概念。
2.2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当前初中生依赖课堂、依赖教师的现象比较常见,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上学生懒于思考,只是盼着教师或者其他同学说出答案,这样情况使得这类学生对知识也只能一知半解。课后,学生更是不自觉,不愿意独立完成作业,每天交作业的时候就理所当然地抄别人的作业,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中。鉴于此,教师必须采取措施,在教学实践中陪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一方面,教师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层次教学、课堂你问我答、课堂趣味游戏等方法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融入到问题的探讨中,逐渐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乐于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后时间,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采用“分层次”的方法,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在学习动力的驱使下,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3 重视课堂合作探讨
课堂学习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想在课堂充分互动,就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直接流向学生的单一的交流模式,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己搭建知识建筑,形成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
合作不仅仅局限于课堂。除了在课堂中讨论问题以外,还可以在课后进行交流,一起写作业、一起排節目、一起玩游戏等等,这样也使得合作成为学生之间人际关系沟通和思想交流的平台。
2.4 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习惯
质疑问题是学生良好的品质之一。唯有常常思考并发出疑问的学生,才能拥有敏锐的思维。实践证明,善于质疑的学生,均能体现出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精神。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质疑问难平台,在相对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大胆质疑的意识。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相关疑问,要耐心解答,并进行鼓励和表扬,不能对其置之不理,或对没有意义的问题肆意批评,影响学生提问题的勇气。 同时,教师也需要在课堂上给出一定的质疑问难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主动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力求关注学生的每个学习环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伟.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6,03
[2]罗娇.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新视角[J].南北桥,2017(3):81-81.
作者简介:
孙洋洋(1985-),女,吉林梅河口人,主要从事数学教育工作。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