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军
一、试验目的
大垄三行是近两年新推广的一种高产栽培模式,通过近两年种植发现苗期缺肥是大垄三行的一个弊端,为了充分发挥大垄三行的栽培优势及其增产潜力,特设此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合大垄三行的合理种植密度及行间最佳施肥位置,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地情况:
(一)试验地设在科技园区内,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茬玉米。土壤类型为黑壤土。有机质含量66.5g/kg,碱解氮含量为245mg∕kg,速效磷32.4mg∕kg,,速效钾233mg∕kg,PH值为6.01。
(二)供试大豆品种:北豆53。
(三)试验设计与方法:采用大区对比法,垄长10米,垄距1.1米,10垄区,小区面积110平方米。试验总面积990平方米。
三、 播种方法及田间管理:
(一)播种前调好行间机械施肥位置,人工定量包种,播种时机械开沟,人工摆籽,机械施肥。
(二)田间管理:出苗前先进行药剂封闭除草,出苗后人工除草一次,人工拔草一次。机械中耕三次。
(三)收获:成熟后及时收获,全区脱粒计产。
三、试验处理
试验共设9个处理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
从表5看行间不同施肥位置的3个处理,田间均表现出缺肥症状,不同处理缺肥症状持续时间不同,缺肥苗带不同,缺肥苗带数量不同,分析苗带缺肥原因是由于施肥位置远,大豆苗小,根吸收肥料和养分能力弱。B2处理(施肥带离中间苗带15厘米)持续缺肥时间最短7天,经历1个叶龄,其次是B1处理(施肥带离中间苗带20厘米)持续缺肥时间11天,历时2-3个叶龄,B3处理(施肥带离中间苗带10厘米)持续缺肥时间最长15天,经历3-4个叶龄,从而得出缺肥天数排序是B3 >B1> B2。从表5看B1缺肥苗带数量最少就中间一个苗带,其他处理均表现两个苗带缺肥,因此从缺肥苗带数量看B1好于B2、B3处理。
从室内考种表看处理A3B1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都高于其他处理。
从表7看出A3B1产量居第一位,公顷产量3664.5公斤。
从折线图看出,与B1施肥位置组合的三个密度产量(蓝色线)高于与B2组合的三个密度产量(粉色线),说明从行间施肥位置看B1好于B2。
从柱形图高低排列趋势看出,与A1密度组合的三个不同施肥位置的产量最低,其次是与A2密度组合的三个不同施肥位置的产量居中,与A3密度组合的三个施肥位置的产量最高,说明A3密度好于A2密度,A2密度好于A1密度,分析A1密度产量低的原因,A1是三行密度均等的处理,三行密度均等的处理通风透光不如中间行密度小的处理好,从而影响产量。从柱形图还看出A3B1产量最高,其次是A3B2。
通过相关分析看出,在B1、B2施肥位置情况下密度与产量指标均呈正相关,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在该试验设计的三个密度中,随边行密度越大产量越高,从而得出中间苗带密度小两边行苗带密度大的设计适合大垄三行,这一结论跟图3相符合。
通过相关分析看出,A3密度情况下施肥位置与产量呈负相关,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在该试验的三个施肥位置中,施肥位置离中间苗带越近产量越低,从而得出近两侧边行远中间行苗带的设计是大壟三行的合理施肥位置,从图6得出B1施肥位置产量最高,该结论与图2相吻合。
分析B1好于 B2、 B3施肥位置的原因,B1施肥位置是离中间苗带20厘米,离边行苗带5厘米的处理,该处理中间苗带在第2片三出复叶展开时表现出脱肥,到第四片三出复叶展开结束脱肥现象,表现脱肥是因为施肥带离中间苗带远的原因,该时期植株小,生长量少,根系分布范围小,根吸收肥料养分能力弱,属需肥量较小阶段,因此该时期缺肥对后期产量影响不大。B2 、B3处理的两侧边行是在大豆8片三出复叶展开后表现缺肥症状,该时期进入生长旺盛时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需肥量增加,该时期缺肥将影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从而影响产量,从时间上分析B1缺肥处在需肥较小阶段,从缺肥苗带数量看B1是中间一个苗带缺肥,而其他两个处理是两个苗带缺肥,因此综上两条原因得出B1好于 B2、 B3施肥位置。
五、小结
(一)通过试验,产量性状好,增产效果好的是处理A3B1(单侧施肥位置离中间苗带20厘米,密度两侧边行16万,中间行8万)
(二)通过大豆田间表现结合产量相关分析得出适合大垄三行施肥位置的规律是近两侧边行远中间行,合理密度设计是中间行密度小两侧边行密度大。
(三)针对大垄三行机械的弊端,建议大豆花期喷微肥一次,能有效缓解苗期缺肥症状,还能起到增产效果。
(作者单位:164400黑龙江省逊克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