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传统文化教育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研究

2017-08-18 20:16王琳珊黎巧筠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荔湾西关英语课程

王琳珊++黎巧筠

[摘 要] 西关文化是广州文明演化而汇成的一种反映广州特色和风貌的地方文化,它有着特别的历史和内涵,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由荔湾区研发的地方英语课程《周游荔湾》将西关传统文化和英语课程进行整合,既是对地方文化的继承、保存和弘扬,也是对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补充和丰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将西关文化和地方英语课程整合,能使小学生更深入了解自己生活学习的地方,而把两者融合则能更具效度和信度地培养小学生(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西关文化;地方英语课程;文化意识培养

西关文化是广州文明演化而汇成的一种反映广州特色和风貌的地方文化,是广州近百年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独特表现,更是广州传统文化的瑰宝。因此,地处西关地区的荔湾区教育发展中心响应国家出台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政策,编写了具有西关特色的各科相关地方课程。《周游荔湾》地方英语课程是对现有广州市英语教材的补充,让小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入地了解西关文化,更好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一、西关传统文化和地方课程综述

(一)西关传统文化

西关传统文化是在西关独特的地理环境里,反映该地域特有的风土人情、建筑物、历史遗产,经历日月积累的沉淀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和风格的文化。具体包括:有传统特色的商业和文化,有南方建筑特色的骑楼街、西关大屋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粤曲粤韵,西关美食,民间工艺等苏姚传承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关文化是岭南文化的缩影。然而“西关文化”其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和人文文化上。

1.建筑文化体现在建筑布局的开放性和多元兼容性,即岭南风味。西关大屋、竹筒屋、骑楼茶楼等多类型传统建筑,其中陈氏书院是岭南文化上升期的岭南建筑代表作。

2.饮食文化方面,西关风味的食品以“生猛鲜活,清淡适口”为本质特色,孕育了“广州酒家”“莲香楼”等饮食老字号,还有泮塘五秀、德昌咸煎饼、南信双皮奶、顺记椰子雪糕等地道小吃,俗话也说“食在广州,味在西关”,可见西关饮食文化影响之深远。

3.人文文化主要体现在“西关”是粤剧曲艺、岭南文学、岭南画派的主要发源地,素有“粤剧曲艺之乡”之称。也有新一代女性的的代表“西关小姐”。

如此独特的西关文化就在荔湾区小朋友的身边,他们从小就从成长的环境、父辈甚至祖辈的口中感受和体验西关文化的魅力,但这些感知是零碎的,有些是片面,还有更多是未知的。我们需要一套系统的地方课程为孩子呈现“完整的”西关传统文化,我们更希望孩子把西关文化传承下去、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地方课程

荔湾区研制开发了一系列的荔湾特色课程学材,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科学、思想品德等多个学科。《周游荔湾》就是荔湾区教育发展中心编写的蕴含丰富西关文化的英语地方课程教材。教材依据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编写而成。全书以两位中国小学生小西和小关带着两位外国小朋友Janet和Ben的七天荔湾之旅为主线,向大家介绍最富有荔湾特色的旅游景点、美食、建筑、市场和节日等。全书由Day1—Day7的内容组成,每一个“Day”借助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四个部分介绍一个荔湾特色文化点,在介绍的过程中渗透西关民俗文化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在了解、宣传西关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周游荔湾》以任务活动为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游玩中体味西关文化,并尝试用英语介绍本土文化,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英语这个通往国际的语言工具向外输出西关文化。

二、西关传统文化教育和地方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

(一)对西关传统文化的继承、保存和弘扬的需要

维果斯基的“Vygotsky三角”(个体、自我变量、其他人变量、文化、背景变量)十分强调文化因素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卡西尔也认为,“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城市发展区域阔大,旧城区的改造使很多地道的西关人家迁住别处,西关文化中含有许多优秀而深藏于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和艺术都面临着失传的现象,也使原属于西关特有的生活方式、人文文化被淡忘,被外来人口同化甚至消失,西关传统文化是荔湾教育的根,只有扎实的根才能长出参天的大树。文化不仅通过直接的意识形态作用于小学生的客观环境,更重要的是文化通过对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对小学生实施教育的成人进行影响而间接作用于下一代。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无数代人永无止境的工程,只有通过一代又一代的重视和传承,才能加深对西关文化的认同感。

(二)丰富广州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需要

现在教科版的广州市小学英语课本有着丰富的内容,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小学生。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现用小学英语教材体系对地方文化渗透有所缺失,主要有三个方面:

1.小学英语教材中缺少地方文化知识部分。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凭借,但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材中,地方文化稀缺,老师也很少会主动寻找这方面的内容来教,虽然是身边的旅游文化点、身边的地方美食,学生也不会用英语来表达。

2.教师授课时没有与地方文化结合。小学课程中有许多常见的话题,如“Food”,老师主要还是讲授西方食物为主,如hamburger, chips, 较少出现地方传统食物或特色食物,如马蹄糕、萝卜糕、烧麦、叉烧包,更不要说“泮塘五秀”。长期下来导致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没有深刻的印象,甚至认为英语是课本的英语,而不是生活的英语。endprint

3.英语作业设计仅限于书本和教辅,没有渗透生活实践。在作业设计方面,大部分的英语教师为了应付考试,都以布置学生完成抄写、句型练习,甚至教辅的题库为主,很少布置实践性的英语作业。例如,用英语向朋友介绍一下“广州酒家”,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上网或现场搜查这些具有本土文化的知识,把英语真正用起来。因此把地方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很有必要的。

荔湾区编写的《周游荔湾》英语地方课程教材资源来自西关传统文化,带着友人游西关,从身边的景点挖掘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小学英语课程,让学生感受优美的景色、品尝丰富的美食、欣赏美轮美奂的建筑风格、参与独一无二的民间聚会……从而让学生更了解身边的西关文化,熟悉内容后,可以向外国朋友介绍本土文化,说起来更亲切、更自然。因此,《周游荔湾》是对广州市小学英语教学的补充,使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更丰富。

(三)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需要

《周游荔湾》的编写体现了新课标中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性质。就工具性而言,结合西关文化,可以把英语用作交流工具、认知工具、思维工具和发展工具,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引导学生发展基于英语特性的思维,弥补基于汉语特性的思维的不足;可作为促进自己终身发展的工具。

就人文性而言,这套英语地方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地方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广州、爱西关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地方课程有利于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西关传统文化和地方英语课程整合的实践

(一)《周游荔湾》紧扣“西关文化”的具体内容

针对现有广州市英语教材的不足,在《周游荔湾》英语地方教材中,主人翁小西和小关计划了7天的行程,带着Janet和Ben游览了荔湾周边的著名文化点,了解了荔湾的历史、风俗,渗透了以下的“西关文化”:

Day 1:他们游览了上下九一带,包括上下九步行街(Shangxiajiu Pedestrian Street), 玉器街(Jade Street), 华林寺(The Hualin Temple)。了解后发现,原来上下九步行街是广州市内第一条的步行街,凡是节假日,到那里逛街购物的人可多了;那些玉器艺术品,价格从几十块到几十万元不等;还有华林寺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里面的五百罗汉是那么栩栩如生。

Day 2:小西和小关一行4人第二天来到了荔枝湾(The New Litchi Bay)文化点,这里除了有迷人的风景外,还有著名的仁威庙(Renwei Temple)、泮溪酒家(Panxi Restaurant)和老字号手信街(the Souvernir Street), 更有让大家了解更多荔湾历史的荔湾博物馆(Liwan Museum)。“泮塘五秀”就是这里的特产,你知道是哪“五秀”吗?用英语怎么表达吗?

Day3:陈家祠(Chen Clan Academy)是游览荔湾必到之处,这里的建筑特色是岭南建筑的代表作,石雕、砖雕、木雕等都美轮美奂,让人目不暇接。另外“西关大屋”也是颇具特色。小西还特别提到了出身富贵人家,身穿旗袍,受过良好教育的西关小姐(Miss Xiguan),在当时也是一群非常瞩目的新女性。

Day4:第四天孩子们逛了一圈沙面岛(Shamian Island),这里绿树成荫,独特的欧陆风情建筑让人忍不住拿起照相机留下倩影。还有詹天佑故居(Zhan Tianyous former Home)、白天鹅宾馆( The White Swan Hotel)、沙面公园(Shamian Park)和 黄沙水产市场(Huangsha Aquatic Products Market)都是值得一去的。

Day5: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荔湾也有全国著名的茶叶市场(Tea Market), 广州人也有“饮茶”的习惯。

Day6:位于荔湾南面的芳村是名副其实的“花地”,在这里有广州岭南花卉市场(Guangzhou Lingnan Flower Market)、广州花卉博览园(Guangzhou Flower and Plant Exhibition Garden)和越和花鸟鱼艺世界(Yuehe Flower Bird and Fish World), 花的品種和数量都令人叹为观止。

Day7:最后Janet 和Ben还真正感受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Spring Festival)、龙舟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人日(农历正月初七)(The Man Day)和荔湾特有的生菜节(Lettuce Festival)的风俗。

(二)小学英语交际和“西关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英语表达

小学生学习英语应该尽量摒除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动机,英语交际才是他们要形成的习惯。交际的话题应是身边的话题,而《周游荔湾》中的“西关文化”正是学生乐于谈论的。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时渗透相关的“西关文化”,结合英语课本的话题让学生进行交际练习,如结合“shopping”这一话题,中国人有讨价还价的习惯,在“Shopping in Xiajiu Road”一文中,学生接触到——A litte cheaper, OK? How about ninety yuan?等句型,这是在英语课本中没有的,因为西方文化中认为讨价还价是没有礼貌的。这种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的教材,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又如,How can you get to Chan Clan Academy,学生在广州市教材中也学过有关“问路,指路”的话题,但当以上问题出现时,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懵了,只是课文里的“go straight ahead, then turn right at the second crossing”这些句型是不够,他们还需要更多有关陈家祠的信息,通过学习“Visiting Chen Clan Academy”, 孩子懂得了搜寻其他的乘车信息、地址、咨询电话、开放时间、交通指引、票价等,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身边的“西关文化”的内在动机。这种内在动机主要表现在英语学习本身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打破为了考试的观念局限,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的“西关文化”学习,用思维导图比划出对Shanmian Island的认识,这些作业才是与生活结合的作业,这样学生才能充分意识到“西关文化”的价值和自己身上的责任,才能激发其内在潜能的发展。因此,设计多样的、开放性的、结合身边文化内涵的作业无疑都是很好的激发手段。期末的时候可以组织一次“西关文化知识英语竞赛”,让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西关文化”的源远流长,陶冶性情,激发对生长的荔湾地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成为“西关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左雯霞. 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J].科教文汇,2007,(8·上旬刊).

[3]许秀平.小学英语课程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

[4]张蕴. 在英语研究性学习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J].擞言探圣,2007,(4).

[5]百度文库《西关文化研究成果》(研究成员:陈紫娴 何菀怡 黎国安 黎洁净).

责任编辑 陈 清endprint

猜你喜欢
荔湾西关英语课程
陶陶居“寻味西关”AR包装设计
童画荔湾
西关阔少与艇仔粥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童绘荔湾
广州荔湾 擦亮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西关海·江尚:定义广州大宅新标杆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素描西关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